初二數學知識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中國古代數學的萌芽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貨物交換產生以後,數與形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仰韶文化時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號。一起和小編來看一看吧。

  資料1:

  數學的歷史時期

  商朝時代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產生一套十進位制數字和記數法,其中最大的數字為三萬;與此同時,殷人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個名稱來記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陰、陽符號構成的八卦表示八種事物發展為六十四卦,表示64種事物。公元前一世紀的《周髀算經》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測量高、深、廣、遠的方法,並舉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環矩可以為圓等例子。《禮記·內則》篇提到西周貴族子弟從九歲開始便要學習數目和記數方法,他們要受禮、樂、射、馭、書、數的訓練,作為“六藝”之一的數已經開始成為專門的課程。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之際,籌算已得到普遍的應用,籌算記數法已使用十進位值制,這種記數法對世界數學的發展是有劃時代意義的。這個時期的測量數學在生產上有了廣泛應用,在數學上亦有相應的提高。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也促進了數學的發展,尤其是對於正名和一些命題的爭論直接與數學有關。名家認為經過抽象以後的名詞概念與它們原來的實體不同,他們提出“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把“大一”無窮大定義為“至大無外”,“小一”無窮小定義為“至小無內”。還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等命題。

  設計圖

  資料2:

  墨家

  而墨家則認為名來源於物,名可以從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墨家給出一些數學定義。例如圓、方、平、直、次相切、端點等等。

  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的命題,提出一個“非半”的命題來進行反駁:將一線段按一半一半地無限分割下去,就必將出現一個不能再分割的“非半”,這個“非半”就是點。

  名家的命題論述了有限長度可分割成一個無窮序列,墨家的命題則指出了這種無限分割的變化和結果。名家和墨家的數學定義和數學命題的討論,對中國古代數學理論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八年級數學手抄報軸對稱圖片
初二數學手抄報資料
相關知識
初二數學知識手抄報
初二數學分式手抄報
小學數學知識手抄報內容
四年級數學知識手抄報內容圖片_小學生數學手抄報資料
五年級數學知識手抄報
有關數學知識手抄報
小學數學知識手抄報
關於數學知識手抄報圖片
數學知識手抄報內容資料
一年級數學知識手抄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