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項斯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此詩描繪出山間景色的清麗而又生機無限,筆法細膩貼切,從而表達了詩人對山間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下面由小編整理關於山行的閱讀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山行閱讀材料

  山 行

  [唐]項斯

  青櫪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

  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

  蒸茗氣從茅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雲。

  【註釋】①櫪:同“櫟”,落葉喬木。

  山行閱讀題目

  6.下列對詩歌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描寫了詩人山行時在村裡村外的所見所聞。

  B.首聯呈現了一幅恬美、和諧的山村圖,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頷聯描繪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競奔的景象。

  D.頸聯描寫了烘茶的過程與抽絲的聲音,展現出農事繁忙的景象。

  7.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語言清新、細膩、貼切,讀起來如聞如見,引人入勝。

  B.頷聯以“回峰影”和“過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繪的兩幅畫富有動態之美。

  C.詩歌構思奇特,所寫景物極不尋常。

  D.詩歌結尾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長。

  山行閱讀答案

  6.D 7.C

  【賞析】

  項斯除做過小官丹徒縣尉外,長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風光。這首《山行》,便是寫山村野景。由於詩人觀察入微,體驗深刻,詩寫得清新,細膩,貼切,逼真。讀來如聞如見,引人入勝。

  “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起筆展示山間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脫。“亦”字表明此處櫪木雖已蔚成深林,但並非杳無人煙,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詩人並不正面說“亦有村”,卻說一條溪水被幾戶人家分享著,這就顯得出語不凡。這裡一片櫪林,一條溪水,幾戶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圖都從十四字繪出。

  次聯寫景更細。詩人用“點染法”,選取“山當日午”、“草帶泥痕”兩種尋常事物,寫出極不尋常的詩境來。乍看“山當日午”,似乎平淡無奇,可一經“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盪漾的美姿,立刻呈現目前。同樣,“草帶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經“過鹿群”渲染,那群鹿競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簾。“點染”本為中國畫的技法,一點一染,淡濃、遠近、深淺不同,景象更活現紙上。詩中“點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見奇特,奇特又出於平凡,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試想,單說“山當日午”、“草帶泥痕”當然是索然無味,即使單說“回峰影”、“過鹿群”也未免平淡少興。只有前用四字先“點”,而後用三字加“染”,於是這一聯的兩幅畫面頓時為讀者展示出富有動態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聯裡,詩人準確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與抽繭來開拓詩的意境。巧妙的是,詩人並未直說山村農民如何忙碌於撿茶、分茶、炒茶和煮繭、退蛹、抽絲,而只是說從茅舍升出裊裊炊煙中聞到了蒸茗的香味;隔著竹籬聽到了繰絲聲音,從而使讀者自己去領略農事豐收的盛景。這裡,詩人創造的意境因藉助於通感作用,使讀者倍感親切。

  按照詩意發展,尾聯似應寫詩人走進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雲。”當詩人走著走著,邂逅賣藥材回來的老者,便隨同這位年老的藥農一道進入那煙靄茫茫的深山島雲中去。這一收筆,意味深長,是詩旨所在。詩人為什麼不投身熱氣騰騰的製茶抽絲的山村,而遁跡空寂的雲山?“不惜”二字隱隱透露了他的苦衷。項斯生當唐末亂世,自覺懷才不遇,壯志莫酬,他在另一首詩裡寫道:“獻賦才何拙,經時不恥歸”***《歸家山行》***,這裡說的“不恥歸”,同樣表現了詩人不惜謝絕仕途而甘隱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隨入島雲”,作為末句似收而未收,餘韻繞樑。

  這首詩的特點是構思奇巧,移步換形,環繞山中之行,層次分明地寫出作者在村裡村外的見聞。寫景,景物明麗;抒情,情味雋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實是一首佳作。

秋夜巴金閱讀答案
優秀第一成功第二閱讀練習及答案
相關知識
山行項斯閱讀答案
魯山山行詩詞閱讀答案與修辭手法透析
阿里山紀行節選閱讀答案
草地夜行節選閱讀答案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閱讀答案
鍍著陽光的金項鍊閱讀答案
寄全椒山中道士閱讀答案
揭傒斯閱讀答案
騰衝火山說明文閱讀答案
送何遁山人歸蜀閱讀答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