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近些年,大學生就業總是新聞媒體的熱門話題。他們能否順利地走上社會,的確為全社會所關注。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大學生活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涵義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係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絡和對外界資訊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係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為三種:表達理解能力:表達理解能力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思想表現出來,還要讓他人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達。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也能直接地證明其社會適應的程度。人際融合能力:表明了一個人是否能夠體驗到人的可信及可愛,它和人的個性有極大的關係,但又不完全由它決定,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意味。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獨生子女的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交往能力不盡如人意。

  二: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也有可能受到一些人不好的影響,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社會閱歷淺,易感情用事,缺乏辨別力,受到不良思想、行為的侵蝕。如:抽菸、酗酒、打架、賭博、沉迷網路等等。現代大學生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經濟壓力等,沒有良性的疏通渠道,就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沒有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和渠道,就無法形成健康的心理支撐系統,這可能導致兩種情況:一是不良的交往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和加重;二是由於長期情緒、壓力無法排解,沒有形成正確的疏導渠道,而使心理疾病產生和加重。有可能形成小團體,不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小團體一般都具有封閉性和排外性,思維固化性。在團體內的人已經形成了較為統一的習慣和方式,對外來的人和思想有一定的牴觸性,直接導致了思維的固化性。關心團體內的人多,和外界交流少,無法形成正常健康的溝通交流渠道。這種小團體已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障礙。如老鄉會。人際交往的複雜性。人際交往具有泛指意義,它不僅僅指學校、同學之間的交往。我們的校園同樣不是封閉的,人際交往還包括與社會人員的交往和網路交往。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社會閱歷淺,容易被社會人員利用,陷入網路陷阱。

  三: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1年級不同表現不同

  大一是適應階段,也是過渡階段。這一階段的大學生有著不同於中學生又有別於大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剛剛從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中掙脫出來,滿腔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特別是面對來自五湖四海、個性迥異的同齡人,更讓他們興奮、好奇。交往的範圍比較廣,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二年級經歷了一年級的大學生活,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進一步的轉變,通過一年的接觸大家逐漸相互瞭解,交往範圍縮小,學習開始繁忙起來,大都有針對性地交往有限的一些朋友。到了大三,學習壓力相對小一些,並已習慣了大學及所在城市的生活,這個時期會更多地接觸與瞭解社會,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社交範圍。而進入大四,面臨就業、考研等各種壓力,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將來而忙碌,人際交往的意願和行動會少一些。

  2性別不同表現不同

  不同性別大學生人際交往綜合能力有顯著性差異。在對人和人際交往的認知和評價取向、人際交往的社會退縮取向、對交往的意向性取向維度上,在對交往的自我評估、交往的外傾性、交往的坦誠性等特徵上存在顯著差異,都是女生的得分要高於男生。這表明,男性大學生在交往上可能顯得更封閉些。對不同性別大學生心理健康各維度和特徵的比較可以看出,男生的心理問題要多於女生。這種性別間的差異原因有很多,出現這一結果,除了男女生生理基礎不同,女生比男生早熟外,還與男女生回答問卷的真實性程度有關係。在使用問卷法時,當問卷觸及到的敏感問題,男生回答要比女生坦誠,少一些掩蓋性。此外,男女性別角色的社會期望不同,社會與傳統文化對兩性性別角色及行為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看法或觀念,認為男性應當堅強,要有責任、敢擔當。這種性別角色偏見和期待,使得男性在遇到挫折時,常常選擇壓抑自己的內心痛苦,不願意敞開心扉與他人談論自己的情感問題,更不願意向他人尋求幫助,以維護其男性自尊。而女性則被容許脆弱,在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時,往往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並善於通過傾訴等方式來宣洩被壓抑的情緒,來緩解乃至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3專業不同表現不同

  不同專業大學生人際交往綜合能力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與王軍的研究結果一致。但在交往的外傾性、交往的互助性、對交往的理念上存在差異,都是理科生的得分要高於文科生。應當說,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和所學專業特點有關。理科學生平時得到的大多屬邏輯推理訓練,思維嚴謹。因此,在交往的理念上會比文科生更明確,更理性,對於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就會主動去追求,因此,也表現出一定的外傾性。由於理科專業的性質,有很多實踐性的知識***比如實驗***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表現了較好的互助性。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情緒失調上存在差異,文科生的問題要多於理科生。文科生由於平日接受各方面文化的教育,對生活、文化的體悟比較深刻,與理科生相比,有更多的情緒體驗,容易多愁善感,因此情緒更容易失調。

  

大學生生心理健康論文
小學養成健康教育實施方案
相關知識
大學生活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大學生參加心理健康活動總結
大學生維護心理健康論文3篇範例
大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成長報告
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淺述論文
大學生參加心理健康講座的心得
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