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球公轉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教案作為初一教師對課堂地理教學的一種預計和構想,在教學地球公轉一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公轉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教學理念

  1、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初一的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缺乏理性認識。本節課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學的思想。通過活動、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

  2、 採用討論比較方法展開“活動”

  考慮到學生以前學過一些有關地球運動的知識。採用比較法進行討論,使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了解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的異同點,有利於知識的掌握,以及比較分析能力的培養。

  3、 通過課件的展示,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教師通過閱讀專業書籍,蒐集一些關於地球運動的資料,對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加以補充、說明。

  知識目標:

  1、 知道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週期、方向。

  2、 知道地球公轉引起的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化

  3、 記住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的度數、五帶的名稱和範圍。

  能力目標:

  1、 初步學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晝夜更替現象;初步學會繪製簡略的地球公轉示意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 通過活動用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使學生能夠初步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及四季的變化與地球公轉的內在聯絡。

  情感目標

  1、 通過介紹地球運動的形式和規律,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 通過講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 地球自轉及帶來的影響。

  2、 地球公轉及產生的影響。

  教學難點:

  1、 地球自轉產生晝夜更替。

  2、 地球公轉且地軸是傾斜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產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陽的高低變化。

  ②一年中白晝的長短變化。

  地面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 四季的變化

  教學用具:

  課件、學生自備地球儀、手電筒。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播放地球運動實況錄影,請學生觀察。

  講授新課:

  電腦螢幕顯示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

  一、地球的自轉 二、地球的公轉

  螢幕顯示日月星辰東昇西落現象,展開討論究竟是“天轉”還是“地轉”。

  全班同學分屬兩種觀點,各抒已見。

  引導學生參看閱讀材料,達成共識——“地轉”。

  螢幕介紹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及其發表的科學鉅著——《天體執行論》。

  過渡:我們瞭解到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那麼,地球到底是如何自轉和公轉的?自轉及公轉的方向如何、週期多長呢?

  活動一:教師用地球儀圍繞光源演示:地球公轉方向——“自西向東”,螢幕顯示地球公轉的全過程。指出公轉一週時間是一年。

  教師請一至兩位學生用自備小地球儀繞光源同時演示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進一步推出地球運動是公轉和自轉的複合運動。公轉和自轉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方向均是自西向東。

  承轉,同學們總結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區別與聯絡。並完成螢幕表格的回答。

  自轉 公轉

  方向

  轉動一週所需時間

  旋轉中心

  轉動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並請學生用滑鼠點選顯示答案。

  再請學生列舉自然界有什麼現象,可以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解答略。***

  活動二:

  1、利用光源和地球儀。教師演示:當前地球上晝夜的形成和分佈。請學生觀察此時除中國是白天、還有哪些國家是白天,有哪些國家是黑夜?

  2、請學生將地球儀轉動180度,再觀察:中國和美國分別處在白天,還是黑夜?

  3、請學生連續轉動地球儀,觀察各地晝夜更替的情況,思考並總結晝夜更替的原因。

  4、學生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在夜半球大體經歷多長時間?***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是12個小時左右,究竟多長時間,依季節而有差異,上高中時再深入瞭解***每完成一次晝夜更替需要多長時間?

  5、請一位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0頁中“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6、教師講述:可見,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了時刻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教師利用地球儀和光源演示,讓學生計算倫敦、北京、新加坡、東京、莫斯科等城市中間的時間各相差多少小時。並根據地球自轉方向與太陽東昇西落的規律,瞭解時刻計算“東加西減”的一般方法。

  7、讓學生總結這部分內容學習的收穫。並總結。螢幕顯示主要內容。

  活動三:

  1、 提問:***螢幕顯示所提的內容,學生回答後,點選顯示答案***。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得最厲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厲害***那麼你能從這一現象中總結出什麼規律來呢?***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呢?請學生結合我們日常生活的體驗說明。

  螢幕顯示地球公轉示意過程。***引導學生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依次回答。***

  2、利用課本中的地球公轉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思考並解釋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螢幕顯示下列表格,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先填左面兩項內容***

  節氣和季節***月份*** 太陽直射的緯度 南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狀況 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狀況 短的狀況

  冬至***12、1、2***

  春分***3、4、5***

  夏至***6、7、8***

  秋分***9、10、11***

  學生回答後,點選顯示相應的答案。

  3、指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中地球公轉示意圖,總結一年中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完成螢幕表格中右側內容的填寫。

  4、學生以家鄉為例,歸納總結四季的形成並達成共識。螢幕顯示:由於地球公轉,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陽光熱能量隨季節而有規律地變化,形成了四季。

  5、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中“地球的五帶圖”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各小組學生分別歸納總結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時,地球上五帶內所接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狀況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狀況。

  小結:

  本節課講述的重點內容:

  一、地球的自轉 二、地球的公轉

  鞏固練習:

  完成填充圖冊上的相應作業。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規律和緯度變化規律;理解四季、五帶的形成和劃分。

  2、能準確地畫出和識讀“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並能說明地球上不同地帶在不同季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及季節變化狀況。

  教學重點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正午太陽的高度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正午太陽的高度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

  圖示教學

  教學過程

  引入:為什麼冬天的晝比夜長,為什麼冬天的晝比夏天短?

  回顧: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間來回移動。圖示,加深學生記憶。

  教具演示教學:

  1、讓學生分析,如圖示,太陽直射點在哪裡,晝夜長短的情況,是哪個日期。

  學生觀察後,整理清楚答案:太陽直射赤道;晨昏線把緯線圈分成相等的晝弧和夜弧,全球各地晝夜平分。此時北半球為春分日或秋分日。

  2、提問: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往哪移動?

  教具演示,讓學生觀察分析北半球晝夜的長短變化。

  學生觀察分析後,整理:春分日後,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北移,北半球晝越來越長,而且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赤道晝夜平分,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則相反。

  總結,夏半年,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

  3、夏至日過後,太陽直射點又如何移動?觀察分析地球晝夜長短如何變化?

  教具演示,學生分析。

  整理:夏至過後,晝越來越短。到了秋分日,晝夜再次平分。秋分過後,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赤道依舊晝夜平分,南半球晝長夜短。

  總結:冬半年,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

  晝夜長短的一般規律: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所在半球的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

  4、回答引入問題。

  佈置作業

  這節課的作業是,理解消化這節課所講的內容,然後,畫出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並預習下節課“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內容。思考:為什麼同樣陽光燦爛的冬天溫度比夏天低。這是常識,但是你可以用地理知識回答嗎?下課。

  篇三

  第一課時 地球公轉和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地球公轉的方向、週期、軌道、速度;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和歸納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二分二至日時地球的位置。

  教學難點: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

  教學過程:

  [知識講解]地球自轉的同時,傾斜著地軸繞日公轉,因此,地球運動是這兩種運動的疊加。

  [多媒體演示]

  強調:1、方向為自西向東;2、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方向,演示時注意地軸的指向要穩定。

  [知識講解]地球公轉的軌道為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位於其中的一個焦點上。隨著地球公轉,日地距離不斷變化著***如圖1-3-4***。每年一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轉軌道上離太陽最近,這個位置叫做近日點,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較快;每年七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轉軌道上離太陽最遠,這個位置叫做遠日點,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較慢。地球公轉一週360º所需要的時間是365日6時9分10秒,叫做一恆星年。

  [設問過渡]一月份日地距離近,七月份日地距離遠,而我們感到七月氣溫要比一月氣溫高得多,為什麼距日近時反倒比距日遠時氣溫低呢?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係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關係來表示。過地心並與地軸垂直的平面稱為赤道平面,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平面。

  [課件播放]黃赤交角的形成

  [問題導學]***1***黃道和赤道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2***黃赤交角與地軸和黃道平面的夾角之間有什麼關係?

  [知識講解]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和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時期內可以看作是不變的。因此,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簡稱太陽直射點***是有變化的。

  [課件播放]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

  [知識講解]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º26’之間作往返運動,稱為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南、北緯23º26’分別被稱為南、北迴歸線。

  [學生活動]通過看動畫,結合圖1-3-4,總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在圖1-3-5中,標出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所在位置,並用平滑曲線連線起來。

  [教師活動]巡視、指正學生動手繪畫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學生交流後,可以師生共同學習,得出結論。

  [討論]根據我們繪製的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示意圖討論下列問題:

  ***1*** 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南移的時段是

  ***2*** 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北移的時段是

  ***3*** 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時段是

  ***4*** 地表各點一年中接受陽光直射的次數:

  ①南、北迴歸線上的各點一年中有 次陽光直射的機會

  ②南、北迴歸線間的各點一年中有 次陽光直射的機會

  ③南迴歸線以南、北迴歸線以北的各點一年中有無陽光直射機會?

  [知識講解]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週期是365日5時48分46秒,叫做一回歸年。就南北半球而言,太陽直射點落在哪一半球,即為該半球的夏半年,是另一半球的冬半年。在太陽直射點上,地表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量最多。由於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使太陽輻射能在地表的分配,具有迴歸年的變化。

  [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哪位同學能解釋為什麼地球距日近時反倒比距日遠時氣溫低呢?***請一位學生回答***

  [小結]

  第二課時 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理解四季的劃分及五帶的劃分、分佈

  過程與方法:結合示意圖和多媒體演示分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其綜合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的劃分

  教學難點:分析、繪製《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

  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去年6月,趙亮的父母在“陽光花園”購買了一套位於一層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後,發現陽光全被前排樓房擋住了。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時,小院內陽光充足,怎麼才過了幾個月,陽光就被擋住了呢?你能幫趙亮分析原因嗎?

  [知識講解]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因時因地而變化。這種變化可以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定性地描述。晝夜長短反映了日照時間的長短;正午太陽高度反映了太陽輻射的強弱。

  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出現在正午,稱為正午太陽高度。

  [課件播放]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swf

  [分組討論]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規律;同一地點,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教師點播]時刻確定,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即確定,此時觀察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規律;在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上確定一點,讓太陽直射點作迴歸運動,觀察在直射點運動過程中,該點的正午太陽高度如何變化。

  ***學生回答時,要注意做到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學生回答有錯誤時,要做到正確的評價,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互評,共同進步。***

  [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要歸納總結,強調離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在此基礎上給出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

  H=90º-緯差

  [提問]現在你能幫趙亮家分析買房的疑惑嗎?

  第三課時 晝夜長短變化

  [過渡]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間作往返運動,太陽直射點的變化使晨昏線的位置也不斷變化,從而導致了晝夜長短的變化。

  [知識講解]晨昏線把它所經過的緯線圈分割成兩部分,位於晝半球的部分叫晝弧,位於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把某緯線上的晝弧和夜弧的弧長換算成時間就是該緯線上各地的晝長和夜長。

  [學生活動]回憶晨昏線和赤道的關係,分析赤道上的晝夜長短情況

  [教師活動]幫學生定性分析赤道上的晝夜長短情況,總結晝夜長短的計算方法

  [學生活動]結合圖1-3-9,針對每幅圖討論以下問題:

  1、 太陽直射哪個緯度?

  2、 全球晝長有什麼分佈規律?

  3、 正午太陽高度有什麼分佈規律?極晝和極夜分別出現在哪些地區?

  [播放課件]

  [分組討論]分析北半球冬、夏半年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然後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規律;根據北半球規律,學生自己表述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教師注意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過渡]一年中,隨著地球上各地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時間的變化,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節更替。

  [學生活動]結合圖1-3-9分析,地球上高、中、低緯哪個緯度地區全年獲得的太陽輻射能最多?哪個緯度獲得的最少?哪個緯度單位面積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變化最大?

  [教師講解]中緯度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最大,晝夜長短的變化也較大,單位面積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變化最大,四季更替最為明顯。

  [師生共同學習]知識窗:四季的劃分

  [學生活動]根據“五帶劃分示意圖”,試解釋五帶劃分的依據;如果黃赤交角變化,五帶的範圍該如何變化?

  [教學反思]: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也是難點,難度大,學生不好理解,尤其是在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和應用方面,不能夠很好的掌握,我們通過利用觀察動畫計算比較,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利用課本中樓房的採光問題加以應用,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晝夜長短的變化也是利用動畫觀察,和讓學生自己回憶我們在一年日出、日落的時間差異,從而說明晝夜長短的變化,本節學完後要把地理的自轉結合起來考慮,地球的運動及其產生的地理意義,難度大,我們講課時放慢進度,同時結合各種題型進行講解說明,理解地理的運動和地理意義。


七年級下冊地理極地地區練習卷
初中地理第一冊測試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初一地理地球公轉教案
初一上地理世界氣候教案
七年級下冊地理澳大利亞教案
初一數學乘法公式教學反思
七年級地理下冊日本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印度教案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美國教案
七年級下冊地理自然環境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日本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美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