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亮教學反思
《看月亮》是蘇教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節內容,這節課讓學生認識到了月相的概念、如何觀察月相、月相的規律、月相的應用等知識。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看月亮》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月相是是有規律性的變化的。農曆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在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中,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太陽照射、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等有關。
在教授本時,我是這樣安排的:課前佈置任務,要學生查詢有關月亮的相關資料。上課時我首先以一首有關月亮的謎語讓大家猜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接下來讓學生回顧生活中的月亮並畫一畫,並按一定順序排序。排序到底有沒有科學性呢?這就是本節課接下來要探究的內容,月相的變化規律。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主要通過畫月亮、排月亮、觀察月相盒裡月相的變化,對月相由初步的認識。通過課堂把理論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再加上這部分知識相對有些抽象,學生在理解起來時有些困難。因此我列出具體的題目來強化學生對該部分月相變化規律知識的認識。本節課的第二課時為課外觀察。通過連續觀察一個月裡的月相的變化,探究月相變化的規律。通過交流日記,讓學生體驗觀察過程,這個過程比他們得到月相變化的知識更為重要。在一個月後再交流。
本節課存在不足:課堂教學沒有很好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課堂評價相對單調,不夠豐富,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節課雖然是知識性比較偏重的一堂課,但是還是要把課堂儘可能的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月相的變化規律。
篇二
《看月亮》是蘇教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節內容,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了月相的概念、如何觀察月相、月相的規律、月相的應用等知識,下面談一談上完這節課的感受。
一、激發興趣,使學生一開始便興趣盎然
開課伊始,我通過提問來讓學生回答你見過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進而交流展示月亮的圖片,引出主題。接著用月相盒實驗切入,學生的興趣比較濃厚。如此經過提出問題、積極思考、交流發言、得出結論等環節後,讓學生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準備充足,為學生開拓視野提供了準備
教學的過程中準備了一份資料和一個實驗。資料是關於月相規律的資料,介紹每個月各個時段的月相是什麼樣子的以及月相在各個時段的規律。實驗是月相盒實驗,實驗中考察了學生的持續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巧妙的利用學生的演示來找到正確的答案,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三、拓展和延伸
本節課在講完月相規律後,用了一道很有意思的題目“做一個小小的法官”來吸引住學生,進而讓學生在過程中學會應用月相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缺陷與不足
這節課要是能發動學生課後持續觀察月相,寫觀察日記就更好了。
篇三
《看月亮》是五年級第一單元第四課。月相變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顯著的兩個天文現象之一,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本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並能根據平時的觀察,通過邏輯推理,知道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從而產生持續觀察月相興趣。
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認 識月相及畫月相。學生在過去的生活中對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認識,通過讓學生動手畫月亮的樣子,說說自己所畫的月亮是在什麼時候看到的,以挖掘學生的前概 念,幫助他們將頭腦中比較零散的影象進行整理,從而知道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對於“相”的理解,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加以解釋,讓 學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種不同的形狀。
初步推測月相變化。月相變化的規律的認識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我在這個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 生自己畫月相,然後通過觀察發現,老師的講解,瞭解實際生活中的月相是怎麼樣的,知道像那種彎過頭的月相是實際中所不存在的。有了這一基礎,學生在畫月相 時就不容易出錯誤,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平時的觀察,用邏輯推理的方式,通過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資訊,將自己畫的月相貼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 天的月相,到底對不對?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後面的模擬實驗,我們需要實驗來驗證,來觀察,來發現。
模擬月相變化的現象。將一籃球模擬為月 球,學生當作地球,當老師手持“月球”圍繞“地球”轉動的時候,學生便可以很清楚的發現月相變化的特點。活動後讓學生彙報交流並播放月相變化的視訊,讓學 生對月相變化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知道其變化是有一定規律而且能從中發現掌握規律的變化。如何正確畫月相?月相變化有哪些規律?整課教學中,經過實際操作、 模擬月相變化過程,思考相關問題,讓學生髮現和總結月相變化的規律,然後再遷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科學精神。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