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可恐龍畢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由於平時注重了預習時對課文的理解力培養,故在教學過程中,課文部分不用講的太詳細,學生並能根據課文找到許多相關資料。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資料,有很好的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對恐龍的種類及滅絕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與疑問,藉助有聲有圖的電腦課件,使本節課充滿生機,學生好學,教師愛教,不但瞭解了許多有關恐龍的知識,還了解到說明文中的幾種說明方法,反思這節課,有失有得:
 
  一、成功之處:
 
  1.視訊的運用,補充了學生生活中對恐龍感性認識的不足,起到了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特點的作用。通 過比較句子特點,明白說明事物特點的方法,從比較、感悟,到尋找“雷同”,皆為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重視學習能力培養的新課程理念。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以自學為主,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如學習說明方法時,就採用了“授之於漁”的教學形式,先範舉了如何掌握樑龍有說明方法,師生共同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解說,再結合課文內容來學習,始終讓學生把學***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又如彙報學習成果時,教師又讓學生自主選擇彙報的內容,學生說到哪,就學習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我設計了“走進侏羅紀公園”和“恐龍的自我介紹”兩個環節。而這種尊重個性體現在個性化的表達上——“恐龍的自我介紹”,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後,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出自己喜歡的恐龍的特徵,並用上說明方法,達到了知識的遷移。
 
  4.課堂上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朗讀。三年級的教學,朗讀指導也是頗為重要的,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靈活地運用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設計“競讀”的教學環節,引入“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誰來把這一小節讀好它”……這些教學環節,都讓學生爭著讀好句子,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提起來了,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體會語感,在輕鬆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得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不足之處: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夠流利、順暢,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
 
  範文二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可恐龍畢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於是我把這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
 
  一、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我想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後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藉助網路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並製作了《恐龍》的課件。在製作過程中,為了體現 各種恐龍不同特點,我們反覆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影象於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裡奔跑、嬉戲、漫遊的巨集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字間的距離。孩子們彷彿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物件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利用多媒體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資料、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製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瞭解恐龍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競猜活動——請讀一讀有關自己喜歡的恐龍的句子,但不要讀出恐龍的名稱,讓大家聽聽,猜猜這是什麼恐龍?在猜中瞭解恐龍特點,在猜中瞭解說明方法。
 
  四、存在的不足。
 
  雖然這節課我準備了很長時間,但還是存在許多不足。如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在課堂評價學生這方面語言不夠豐富,由於時間關係在讓孩子們交流“你所瞭解的恐龍及它的特點”和“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這兩個環節時,時間比較倉促,對個別學生關注不夠等等。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媒體的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充分藉助現代教育媒體,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發揮語文學科的功能,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語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學手段。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為易,需要今後的不斷實踐探索及老師們的集思廣益。
 
  範文三
 
  要利用課內的知識激發學生課外的學習。”語文的學習資源應該說是最廣泛的,它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我覺得課內的學習只是冰山一角,教師要利用課堂,利用課內的知識來激發學生探索課外更廣闊的天地。前面相關恐龍知識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播放一段有關恐龍生活、滅絕的錄象一定能把學生的探究慾望推想高潮。恐龍的滅絕到今天還是一個謎團,放手讓學生通過瀏覽“恐龍之最”、“恐龍之謎”,為學生提供“中華恐龍園”、“恐龍博物館”、“恐龍世界”的超級連結,蒐集資料,以自己的觀點,猜測一下恐龍是怎樣滅絕的。課堂時間不夠,佈置學生找出更多的資料來充實自己的猜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查閱資料的能力。我也瞭解到有很多的學生對此也抱有極大的熱情,家裡有圖書,也有光碟,還有模型,因此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就在課後開展了一次“恐龍知識展覽”,發動學生去做一些材料的收集。從學生的反饋來看,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去收集這樣那樣的資料,在交流中,學生的興趣很濃厚,聽得也很認真。交流完後,學生似乎還是意猶未盡,還在相互交流,看呀,說的!我想我最初的目的達到了。


語文恐龍教學反思
語文金色的腳印教後反思
相關知識
恐龍的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
蝴蝶花的教學反思
高一物理的教學反思案例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解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把握教學重點的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的教學反思
清平樂村居的教學反思
金色的魚鉤的教學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