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教子的故事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6日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李苦禪教子故事

  李苦禪先生一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李燕是他的兒子。在李苦禪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畫壇脫穎而出,也頗有造詣。 “人無品格,下筆無方”

  李燕子承父業,也迷上了繪畫,李苦禪便經常對兒子說:“人,必先有人格,爾後才有畫格;人無品格,下筆無方。秦檜並非無才,他書法相當不錯,只因人格惡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齒痛恨,見其手跡無不撕碎如廁或立時焚之。據說留其書不祥,會招禍殃,實則是憎惡其人,自不會美其作品了”。

  李苦禪自己說到做到,率先示範。一九三七年北京淪陷了,偽“新民會”妄圖拉攏社會名流為其裝點門面,派人來請李苦禪“出山”:“您要答應了,有您的官做,後頭跟個挎匣子槍的,比縣長還神氣哩!”李苦禪不為所動,凜然拒絕。此後,他斷然辭去教學職務,以賣畫為生。

  父親的言行,兒了看在眼裡,聽在耳裡,記在心裡,化為行動。“”結束後,有天,李苦禪叫來兒子,說有關部門通知前往認領散亂的查抄物品。他對兒子再三叮囑:“上次葉淺予和陸鴻年把錯領的那些東西都退給咱們了。這正是看人心眼兒的時候,咱們要錯領了,也要不人家啊!”也正讓李苦禪說著了,在李燕領到的“雜畫一批”中發現,一卷二十件黃賓虹未裝裱之作,上有二三件書有李可柒的上款。李燕遵未囑,當即交還工作人員,並立即通知李查柒。李可柒見心愛之物璧還,喜不自勝。李苦禪聽說後,也非常高興。當時在場的友人開玩笑說:“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討幅牛?”原來李可染畫牛是出了名的。但李苦禪連連說:“物歸原主是做可!”李苦禪逝世後,李燕曾在《風雨硯邊錄──李苦禪及其藝術》一書中詳細談到此事。由此可見,父親的品格教育對他的影響之深。

  “幹藝術是苦事”李苦禪教育兒子從藝,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他對兒子說:“幹藝術是苦事,喜歡養尊處優不行。古來多少有成就的文化人都是窮出身,怕苦,是不出來的。”接著,他結合自己從藝過程,說:“我有個好條件──出身苦,又不怕苦。當年,我每每出去畫畫,一畫就是整天,帶塊乾糧,再向老農要根大蔥,就算一頓飯啦!”在父親的教導下,李燕不怕風吹日晒,不畏爬山涉水,長期堅持野外寫生。

  篇二:陳景潤育子有方

  陳景潤不僅是數學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獨特的見解。

  兒子名叫陳由偉。“陳由偉”這個名字是陳景潤起的。陳由是他與夫人各 自的姓,偉則希望其對人類有偉大貢獻的意思。陳景潤也望子成龍。

  陳景潤對獨生兒子的培養方法是:民主對待兒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 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長,使他的思維方法更具有個性。陳景潤認為, 孩子有個性才能成才,文藝家、政治家、科學家都靠個性的發展才獲得成功。

  陳景潤希望兒子將來也當科學家。陳由偉天生聰明,每當他拿玩具,便好 奇地把玩具解剖──拆開看個明白。一個玩具幾十元,當母親的便拉下臉來嚴 肅批評兒子。這時,陳景潤總是樂呵呵地站在兒子一邊說:“孩子有好奇心是 件好事。他能拆開玩具證明他有求知慾望,能研究問題。當父母的要支援他才 對。”

  兒子上小學後,常常向陳景潤談自己的事,學習、勞動或與同學的往來。 陳景潤認真聽著,然後為孩子當參謀,或表揚或批評糾正。很快,他就獲得了 孩子的信任,和兒子成了朋友。

  陳景潤認為,教育培養孩子,要因人而異,不同環境、不同性格,教育的 方式方法也要不同。這正是這位舉世聞名的數學家的過人之處。

  現在他兒子小學快畢業了,學習成績好,品行也優良,正準備考中學。陳 景潤與由昆欣慰地講,教育孩子要靈活,要分階段。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方法分 不開。

  這是經驗之談,值得廣大父母借鑑。

  篇三:李嘉誠的教子故事

  李嘉誠是香港鉅富,他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學習今後立足於社會的本領,而不能依靠父母來生活。

  李嘉誠在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只有八、九歲時,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一方面讓孩子們列席旁聽,另一方面讓他們就某些問題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參加董事會,兩個孩子不但學會了父親以誠信取勝的生意經,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這段生活為他們今後在事業上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兩個孩子都以優異的成績上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後,他們向父親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裡任職,幹一番事業。李嘉誠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他對兄弟倆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於是,這兩個孩子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去了投資銀行。他們憑著從小養成的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

  篇四:曾國藩教子的故事

  衣食當寒士相同,庶可成大器

  曾國藩1811—1872是清末湘軍首領。他權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諡稱“文正”。他的兒子可算得上是“正牌高幹子弟”了。然而,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都沒有變成“衙內”和“大少爺”。曾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又以自學通英文,成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紀鴻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學亦取得相當成就。不僅兒子個個成才,孫輩還出了曾廣均這樣的詩人。曾孫輩又出了曾寶蓀、曾約農這樣的教育家和學者。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就在於曾國藩教子有方,“愛之以其道”。

  別的不說,只他不為子女謀求任何特殊化,教兒節儉創業,就可令人們深思一番。

  咸豐六年1856十一月五日,他給紀澤兒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後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與馬僕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於奢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僱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於做矣。……京師子弟子之壞,未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其戒之,至囑,至囑。”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又給紀鴻兒寫信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同治三年七月,曾國藩受封侯爵,紀鴻正赴長沙考試,國藩特別寫信告誡:“爾在外以謙謹二字為主,世家子弟,門第過盛,萬目所屬。……場前不可與州縣往來,不可送條子,進身自始,務知自重。”

  他對女兒也同樣嚴格。咸豐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致女兒:“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鑲大緣,過於絢爛。”

  他還告訴兒女、家眷:“今家中境地雖漸寬裕,且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僕婢僱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他還要求:“吾家男子於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於衣、食、粗、細四字缺一不可。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位素為美。 ——司馬光

  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優良傳統。 ——周恩來

  以耕讀為本,以勤儉為德。 ——施耐庵

  力能勝貧,謹能防禍。 ——賈思勰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程頤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

中國現代名人故事精選
中國名人道德故事精選
相關知識
中國名人教子的故事精選
中外名人合作的故事精選
中外名人節約小故事精選
關於名人成功的故事精選
關於名人道德的故事精選
名人創業的故事精選
中外名人尊師小故事精選
中外名人勵志小故事精選
名人成功的故事精選集
有關名人成長的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