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經驗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音樂教育不再是外在於個體自身的被認知的過程,而是在學生自己探索,體驗與感悟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聽障兒童學前音樂教育論文

  摘要

  摘要:特殊音樂教育是音樂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教育又是特殊音樂教育的一個主要分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但由於其教學物件的特殊性,很多音樂教育者都對特殊音樂教育避而遠之,導致特殊音樂教育教師匱乏。本文試圖通過分析特殊音樂教育中的聽障兒童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更多的音樂教育從業者關注特殊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從而普及我國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滿足不同學生的同等受教育的權利。

  內容

  關鍵詞:聽障兒童;學前;音樂教育

  一、學前特殊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美國著名的特殊教育學者柯克Kirk,1983對特殊兒童的定義是:在心智特質、感覺能力、神經動作或生理特質、社會行為和溝通能力方面,偏離一般或常態兒童,或具有多重障礙的兒童,而這樣偏離的情形,得靠學校教育設施的調整,或特殊教育服務的提供,才可發展其最大潛能程度。學前教育指的是0—6、7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與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與措施的總和。這個時期的音樂教育尤為重要,其重要性表現為:1.有利於儘早填補特殊兒童的生理缺陷;2.有利於改變和優化特殊兒童的大腦結構;3.有利於正確引導和提高特殊兒童的形象思維;4.有利於保護和促進特殊兒童心理活動的正常發展。

  二、聽障兒童音樂教育的必要性

  聽覺是人類感知世界、學習語言和發展認知能力的最有效途徑。聽覺障礙也稱為聽力殘疾,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聽覺困難,聽不到或是聽不清環境及言語聲音。兒童正處於聽覺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聽力障礙嚴重的損害了兒童的語言功能,影響了兒童的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發展,導致許多聽障兒童的心理髮育不完善,常出現自閉、內向等性格缺陷。需要注意的是,聽障不完全等於聾啞,聽障兒童是可以通過助聽器去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的,也是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去練習發聲和正常交流的,這些兒童更需要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注和關愛。

  不少聽障兒童在學齡階段雖然進入正常小學,但在二、三年級以後成績不斷下滑,不能達到學校的教學要求,最後父母還是選擇了聾啞學校,造成這類現象出現的原因除了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這些聽障兒童在學前階段,其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等抽象的思維能力方面沒有得到全面的開發和發展,因此,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升高,知識層面的學習越來越抽象,他們無法理解,加上個人身體和心理的缺陷,導致成績直線下滑。因此,聽障兒童的教育應該比一般正常兒童的教育更早,而音樂教育可以更好地開發兒童的大腦發育,刺激和訓練其聽覺、語言表達和認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如果錯過了某方面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會對兒童的康復造成很大的困難。

  三、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教育

  對聽障兒童進行音樂教育,這聽起來好像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事實上,雖然他們不能完全獲取和理解音樂,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音樂元素對他們進行音樂啟蒙教學和訓練。例如:一般的兒童早期教育,教師會選擇歌唱、韻律和欣賞等手段對其進行啟蒙教育,但這些看似很簡單的音樂活動對聽障兒童來說卻是很困難的。換個角度看,要讓聽障兒童開口歌唱或許很難,但只要方法適當,韻律活動、傾聽感受音樂、音樂欣賞等活動還是可以應用到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啟蒙教育中的。

  一韻律活動。一般的兒童進行韻律活動是訓練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而在聽障兒童的音樂教育中,韻律活動是為了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節奏感和聽辨能力。孩子可以通過助聽器去聽辨節奏的變化,在音節數量、音型、強弱、音色等音樂要素的變化中,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聽辨能力,培養其良好的節奏感,這樣的訓練有助於孩子對身邊聲音的捕捉能力,並快速地反應出來,同時也可促進大腦的發育。

  二傾聽感受音樂。傾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聽障兒童養成良好的聽覺習慣。教師可通過遊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教學,播放不同的音樂片段,讓孩子告訴老師聽到了什麼。音樂可以是動物的叫聲、樂器的演奏聲,也可以是兒歌。通過這樣的遊戲教育形式,孩子會知道聲音有大小、強弱、長短等差別,能夠寓教於樂。

  三音樂欣賞活動。音樂欣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聆聽不同的節奏、情緒的音樂來感受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要注意音樂的選擇,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結構簡單、節奏明顯、易於理解的音樂,還可以帶領孩子編排音樂劇,使其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體驗音樂的結構,建立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欣賞能力。

  四、小結

  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教育是特殊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進行學前音樂教育幫助孩子感受環境、生活和音樂的美。但需要注意的是,音樂教育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的活動,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理解並積極鼓勵孩子,不要把學前音樂教育活動變成機械的康復訓練。

  文獻

  [1]刀維潔.聽障兒童康復教學教法[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2]王秀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篇二

  網路音樂對音樂教育的影響

  摘要

  【摘要】音樂作為人類精神財富的一種特殊形式,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隨著音樂類學生的增多,傳統的音樂教學已不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伴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世界的聯絡變得更加緊密,人們之間的溝通變得快捷方便。網路音樂技術傳播以其快速傳輸和資源分享的能力,逐漸被應用於音樂教學當中,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網路教學等形式的出現,豐富了音樂教學形式。

  內容

  【關鍵詞】多媒體;網路音樂;音樂教育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網路文化的存在已經開始影響社會的各個方面,帶給人們行為和精神層面的影響是巨大的,對觀念上的衝擊也是前所未有。同樣,網路音樂也影響和改變著音樂教育,網路音樂對音樂教育的影響正在加深,已經引起了音樂教育群體的重視。而要想對網路音樂文化做深入研究,就必須掌握網路音樂文化的特性和本質,瞭解其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異同,從而預測對未來中國音樂教育的影響程度,減少由網路音樂文化所產生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網路音樂,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

  一、網路為音樂教育提供了資訊溝通的平臺

  音樂是一門受時空限制的學科,學習者需要通過聽覺來親身感受音樂作品,並且需要反覆體驗、反覆思考,才能真正提高音樂感受能力。因此,音樂資料對音樂學習者的學習質量至關重要,而音樂學習資料的龐大數量卻又給學習者造成選擇難題。同一位演奏家一生能演奏若干首不同的曲子,不同的演奏家可以挖掘並表現出同一首曲子的不同特點,新的音樂作品層出不窮。而網路資源共享的特點為學習者積累音樂資料,提供了極大的便捷。現在,人們完全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輕鬆找到並下載自己所需要的音樂資料,網路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學資訊交流平臺。

  二、網路拉近了國內外音樂教育之間的距離

  網路拉近了中國音樂教育和世界音樂教育之間的距離,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教學模式和音樂教學理念,通過網路為世界所認識。而世界上其他國家音樂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教學理念,也為我國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學習的範本。我國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能否在“國際化”與“民族化”之間去挖掘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音樂教育方法,關鍵在於能否及時從“國際化”與“民族化”的音樂教育的學術思想中得到啟發,最終形成與時俱進、洋為中用的教學方法。

  三、消除學校音樂教育的侷限性

  網路技術和網路音樂文化的建立,將使封閉在某一空間內的傳統學校音樂教育,成為一種開放和虛擬的形式。例如,學生不必在一個教室集中聽課,課堂內容可以在任何時候從網路中提取,便於學生反覆研究授課內容和作業。教師還可以通過網路和學生進行探討,更靈活地安排時間進度,甚至可以一對一進行教學。

  此外,利用網路的共享機制,也可以使用世界各地的音樂資源和資訊。音樂藝術從某些方面來說是一種感性的藝術。其提高往往是建立在廣泛的社會實踐和豐富經驗的積累之上,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網路的存在打破了學校音樂文化與社會音樂文化之間的隔閡,使這兩種文化發生了緊密的聯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網路,接觸到社會音樂文化中的情境性資訊,也可以與對社會音樂文化具有豐富經驗的實踐者進行對話交流,從而獲得很多間接的社會經驗。這將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縮短對社會的適應過程,更好地將所學用於社會。

  四、展現個人音樂才能,增強就業中的競爭力

  隨著網路及網路音樂文化的發展,為音樂教育提供了第二課堂。由於網路資訊科技的廣泛使用,資訊釋出和接受越來越方便,網路正成為全球最大的創作交流和出版發行園地。人們擁有資源豐富的網路平臺,進行學習和交換資訊,學習在學校教育中所學不到的知識。如現在很多有音樂專業的學校,沒有條件開設音樂MIDI製作的課程。而在網路中有很多與此有關的網站,來專門介紹和講解MIDI音樂的製作。在音樂論壇上很多人也在無私的奉獻自己的製作成果,以及對使用的裝置進行詳細的陳述。正是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音樂人才。

  同時,網路的存在也給予人們一個展示自己音樂才能的舞臺。很多人的音樂夢想都是在網路中實現的,如網路歌手楊臣剛、雪村等人,這也體現出整個社會音樂教育的程度。網路極大促進了中國音樂教育的程序。同時,由網路的發展和延伸,衍生出很多職業,如網路影視音樂製作、Flash動畫音樂製作、手機音樂製作以及網路音樂教育等。這對於緩解目前我國學校音樂教育因擴招而帶來的就業壓力、增加學生擇業的範圍、提高就業競爭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網路音樂文化正在影響著音樂教育的方方面面。作為音樂藝術的教育者和接受者,應抓住機遇,轉變觀念,調整心態,主動融入到網路時代中。相信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網路音樂文化的豐富,必定會為中國的音樂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

  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指學生通過自己獨立自主的學習,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開啟學生主體意識的有效舉措,能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變成主動、從“想學”變成“會學”。網路的資源共享特點可以幫助教師在音樂教育網站中的“音響資料共享”“教案共享”等版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學資料。網路傳播資訊的高速與便捷,能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到世界音樂教育界最新的學術動態,使其不斷接觸到最新的音樂教育理念。

  而“線上討論”等互動欄目則實現了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網路的這些優勢,有力地促進了音樂教育水平的提高。網路為學生提供學習資訊的交流平臺。學習者如果能借助網路與其他學習者討論練習過程中的困難,交流動作技能學習的經驗,瞭解動作技能的學習規律,能縮短積累經驗的過程,提前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此外,網路為家長提供了經驗交流平臺。家庭音樂教育是社會音樂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家長在推動音樂教育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監督力度,直接影響孩子學習音樂知識的效果。

  但是,在我國,由於社會音樂教育普及面較小,大多數家長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有限,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碰到許多涉及音樂基礎知識的問題,形成輔導過程中的障礙。而網路為家長提供了與教師溝通的平臺,家長可以利用網路視訊,請教師對孩子課後練習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提出指導意見,儘快找到學習方向。網路也使家長之間有了交流輔導經驗的平臺,使其能學習他人經驗,為己所用。網路的共享特點,讓教師可以將一些音像資料放在網上,讓學生在課後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按教師的要求欣賞音樂作品。另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網上預習新作品、複習舊作品,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對於理論習題,教師可在網上批改作業,並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意見。

  六、網路對音樂教育的消極影響

  傳統音樂教育模式與現代網路技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網路傳播時代的到來,藝術的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充套件,賦予了傳統音樂教育模式新的意義。運用講解音樂、分析音樂的傳承方式進行教學,是我國音樂教育中最普遍的方式。這種“我教你學、我講你聽”,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體驗、以間接經驗代替直接經驗的教學方式,打擊了音樂課程的自身魅力,不利於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現在的學生普遍喜歡有創造性、自主的學習方式。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網上搜索與學習內容相關的音樂資料和資訊,藉助網路開展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引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由於音樂課的時間所限,教師在上課時只能向學生展示一部音樂作品的某些片段,學生無法從整體上把握音樂作品,致使學習效果不佳。而網際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資訊寶庫,人們只要輕點手中的滑鼠,便可在一尺見方的螢幕上遍知天下事。但大量沒有經過篩選的資訊,被任意堆放在這個虛擬世界之中,其中不乏各類消極的音樂資訊。

  垃圾音樂資訊弱化了音樂對人的教育功能,把音樂完全當成了一種娛樂工具,有的甚至帶有色情和暴力傾向。由於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過渡期,好奇心強,自控能力有限,情緒不穩定,加上來自家庭和社會的種種壓力,因此很容易受到這些不健康的音樂資訊的影響,產生對系統、健康的音樂教育的抵制情緒,阻礙音樂教育的正常發展,影響音樂教育的結果。

  總之,網路是一把雙刃劍,是科技發展帶給音樂教育的強有力的革新工具,為音樂教育的發展既帶來了有益的契機,但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把握好時代前進的脈搏,使音樂教育的發展能及時跟上世界發展的大潮,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文獻

  [1]何雲嬌.音樂的傳播路徑及其方式[J].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82.

  [2]何晨.淺析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8.

  [3]曾遂今.從音樂的自然傳播到技術傳播——當代音樂傳播理論探索思考之一[J].黃鐘,20033.

  [4]王磊.Mp3與網路音樂傳播[J].青年記者,200825.

有關推薦:

有關音樂教育論文
傳統音樂文化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音樂教育經驗論文
家庭教育經驗論文
有關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分析論文
初中語文教育經驗論文範文
中學音樂教育探究論文
幼師音樂教育淺析論文
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探析論文
小學生音樂教育參考論文
初中語文教育經驗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