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一定的課程內容需要相應的學習方式相匹配,學習方式是由課程教育的目的和內容決定的。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⑴
自主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剌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資訊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因此,語文學習的過程不是對新資訊的直接吸收和積累,而是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種作用中,包括主體對客體的選擇、分析批判和創造。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教師一是要營造良好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保護好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到長久的保持,做到樂意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二是要積極探求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以“練習”為例,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能力的差異自定練習的目標、自由選擇練習的難易和題量;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興趣的不同自由選擇練習的內容和形式。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⑵
合作性
現代社會被人們描繪成為一個地球村,是一個緊密相關的世界。從當今社會的發展來看,要完成重要的事業,需要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中國由於長期處於小農經濟社會,因而過去的中國人不善於與人合作,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我們需要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合作,願意與人合作。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 21 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高中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促進師生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原動力。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⑶
探究性
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以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資訊的收集、分析和判斷,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探究性學習在內容上、形式上、空間上、時間上都具有開放性。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要緊緊抓住語文課程的特點,突出語言的運用,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重點。為了提高探究性學習的實效,一是要讓學生擁有自主探究的空間,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關注自然、社會和生活,讓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社會調查、收集、分析、篩選資訊,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進行學習實踐活動,解決問題;二是要讓學生擁有探究的自主權,在學習時間的安排、主題的確定、研究角度的選擇、方法的運用、結果表達的方式等方面,都應讓學生自主選擇。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⑷
全程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針對學習的全過程而言的,從學習資源的開發、實施到學習結果的評價都必須體現這種學習方式,它不僅僅是指通常所說的直接的學習階段和過程。首先,從學習資源的開發來看,教師具有開發語文資源的自主權,教學內容必須吸納學生的經驗,學生同樣具有開發語文資源的自主權。其次,從學習資源的實施過程和方法來看,學生與課程文字之間應該是一種積極的互動關係,而不是被動接受別人已經編定的課本,教師不應把整個教學過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繹,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探究欲,並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既定的教案。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心智水平,克服刻板、單一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的格局。此外,從學習結果的評價來看,應做到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客觀性評價與主觀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的有機結合。在評價內容上要考慮到語文課程綜合性的特點,強化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和發展功能。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⑸
綜合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特別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這種學習方式已打破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模式,把學生帶到各種情境和時空中,在活動中學習,在交流討論中學習,在交往中學習。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學習結果的展示,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為廣闊的創造性實踐的空間。語文綜合性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結果,而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強語文課程與學生、學生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親和力,使語文課程成為學生溝通社會的橋樑,使學生由“自然人”逐步演變成“社會人”。
由此可見,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絕不是對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的一種修正與補充,也不是傳統語文課程教學的“興奮劑”,而是一種語文學習上的革命,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性轉變。
如何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