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哲學的探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哲學的特性是哲學教育存在和立足的根本理由,它包含了什麼是哲學、哲學的功能是什麼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教育的哲學》

  摘要:伴隨著我國現代化步調的加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在精神領域卻產生了諸多人格扭曲、利己主義、道德滑坡現象,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於教育的思考。該文以人類的起源與教育的由來為切入點,總結了國內外幾大教育哲學家的思想,並結合當前我國教育的實際現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教育哲學;道德;價值

  一、教育是什麼

  教育,這一人類社會特殊的現象,從它產生之後,就一直被人們思索著、探究著。怎樣的教育才是人類進步的企動力?在諸多的教育哲學理論中,都逃避不了這樣的本體論問題,正如最基本的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將要去往何方?”。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與人先於教育而存在,卻又源於教育而進步。

  教育是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人類產生與發展的史實表明,迄今一切文明,包括教育在內的一切文化現象,都是人在社會關係中的創造物。人與社會及其相互關係是一切社會現象存在的前提。

  勞動既創造了人類社會,又要求傳播和弘揚人類智慧的結晶。為了使社會生產不斷連續進行下去,就得把勞動者紅所獲得的生產、生活經驗和技能傳授給同一代和下一代人。這種繼承和傳授活動,就形成了初始形態的教育。

  二、教育哲學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哲學

  孔子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為人,不僅要求把人視為目的,而且認為人具有行仁的能力,即履行道德規範。他認為人不僅是被尊重的物件、被愛的物件,而且人還是給予愛與尊重的主體。他提倡君子人格,而人格的培養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

  除了為人,為仁以外,孔子還認為“禮”也是教育的內涵,即內仁外禮。在教育方法上,孔子通過實踐發現,因材施教是人發展過程中實施教育的最高境界,即“孔子教人,各因其才”,他通過觀察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天賦條件、家庭狀況、思維方式、智力水平等,從主體的各個方面因素作綜合分析,從而探索出不同的施教方式。

  孔子提倡有德有識,即德育與智育兩者的辨證統一,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統一,教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以及終生教育與基礎教育相統一。我想,這就是孔子教育哲學思想辨證的體現。

  ***二***維柯教育哲學

  維柯是18世紀義大利著名的思想家,在教育哲學方面,他提出了“人文教育”的著名觀點。他指出,人文教育的思想前提是認識自己,人文教育的主旨是培養具有創造性的智慧的人,並強調學校認為教育必須關注公共理性,是指成為人類事物的創造者。那麼,何謂人文教育呢?

  首先,人文教育要正確認識自己。維柯從人士社會歷史文化創造者的教務闡述了人文教育的意義所在,他認為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使其成為社會歷史文化的創造者,他肯定世界是人創造的。

  其次,人文教育的實質是人的精神。人的精神創造了社會歷史文化,人的精神產生智慧,而智慧又是一切科學和一切哲學的根源於前提。

  由此可見,維柯從歷史文化創造者的角度分析教育,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人的智慧避免人性墮落,人不僅是自然生命體,而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三***杜威教育哲學

  杜威是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的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他一方面思索當時的社會現象,一方面深入研究當時的教育,並最終形成了他的教育哲學。

  杜威通過批判傳統教育的不足,提出了許多新異的簡介。他認為:教育不是個人事業,是社會的、公眾的、政府的責任,是人類社會進步最有效的一種工具。教育是社會生活的過程,而不是生活的預備,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組和改造。社會生活對人的影響繁雜混亂,因此,學校應成為一個典型的、純淨的、理想的社會環境,以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受好的影響。

  總結而言,杜威的教育哲學思想站在社會的高度思考教育與哲學的問題,教育哲學研究應拓寬社會視野,教育應貼近社會,應為構建民主社會而貢獻。

  三、總結與建議

  總體來看,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舊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是教育理論脫離實際。二是教育思想陳舊。三是基礎教育因升學率的困擾,知識教育遠離社會實際,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厭學等問題。既損害了學生求知慾望和自信心,又延誤了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與個性的時機。四是德育存在普遍的遺忘現象。

  基於以上各位哲學教育家的教育理論與思想,本人提出了以下幾點關於如何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意見與建議:

  ***一***我國教育應注重社會生活與兒童生活相適應

  我國教育在經歷了“應試教育”的批判思想以後,逐漸走向了素質教育的道路,注重人的全面發展,但教育現實還存在脫離社會生活、脫離兒童生活的問題。

  在杜威的理念中,教育應貼近社會,我國的教育體制建設也應當如此。教育應注重體現社會生活的意蘊,不能脫離社會生活的背景,通過各種實踐性活動使學生們樂於從社會本身學習,這才是學校教育的最好產物。

  ***二***教育應致力於構建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一種理想狀態,社會的不和諧現象與人的認識觀與教育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關係。新形勢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所作為,從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發展需求與人的自身發展相和諧為宗旨,以和諧校園文化與校園環境為背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

  ***三***高等教育應注重基礎知識,實施通識教育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以學科的高度分化分門別類的縱向深入為特徵,這種越來越窄、單一的專門化教育,在大經濟、大文化的時代日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新形勢下一定要注意知識的“統一性”、“整體性”。適當的綜合各學科,交叉教學,滲透深入,培養“通才式”人才。

  ***四***高等教育應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緊密結合

  正如前面所說,當前我國教育的功利主義或實用主義傾向正迅速增長,學生中道德滑坡現象日益嚴重。由此可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密切結合是當前我國教育的必行措施。要正在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就必須阿紫注重科學教育的同時結合人文教育,是兩者協調、同步發展。

  篇二

  《關於哲學教育創新的理性思考》

  關鍵詞:哲學 本性 哲學 教育 創新 時代精神

  摘要: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時哲學的學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現有哲學教育理念與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本文從分析哲學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指出哲學教育應當是一種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思想教育,同時針對當前哲學教育在與哲學本性的配合、時代性、目的方法、內容與體系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哲學教育創新的對策,以期為哲學學科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鑑。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與人文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現有的哲學學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窘境。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長期以來,我們的哲學教育者和學生對哲學教育的特性認識不足,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不當以及落後時代的問題是其主要原因。本文試想從哲學教育的特性人手,多角度地探討哲學教育創新對策。

  一、哲學教育的特性

  哲學的特性是哲學教育存在和立足的根本理由,它包含了什麼是哲學、哲學的功能是什麼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哲學教育要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它決定並影響著哲學教育過程的一切方面,只有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教育者才有可能在把握哲學精神的基礎上把哲學當作哲學來教,學生才有可能學習到真正的哲學。可見,哲學教育的特性是與哲學學科的特點密不可分的。

  ***一***哲學教育是一種創新教育

  “哲學屬於人的自由思維,哲學是在發展中的系統,本質上,理念的本性在於發展它自身,並且唯有通過發展才能把握它自身,才能成為理論”這也就是說,哲學的本性在於發展,而發展的實質也就是創新,創新就成為了哲學教育的使命。因此,以問題為中心,重視問題的研究就成為哲學教育得以生長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目標。

  ***二***哲學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 現代 教育的基本特徵,哲學教育的本質是為人自身需要服務的,即完善人的素質,提升人的人格,使人的本質真正得以實現,其目的就是在其他教育特別是各種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的素質,使受教育者把對各種知識的理解提高到哲學的層次上來。

  ***三***哲學教育是一種思想教育

  通過哲學教育的啟迪,學生才能逐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不斷學習和掌握其他具體的方法,使自己通過哲學修養的提高,從自在的主體成為自為的主體,並逐步站在人生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等根本性問題上去認識和改變自己,實現思想境界的昇華。可見,無論是對學生的個體還是對社會的整體而言,哲學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哲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國哲學教育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天專業性的哲學教育已成為冷門,普及性的哲學教育也成為一種形式教育。這當然受轉型期日益浮躁的社會風氣的一些影響,但更多的暴露出了當代我國哲學教育的諸多弊病。

  ***一***哲學教育與哲學本性的背離

  霍克海默爾在其《批判理論》中曾說到:“哲學的真正社會功能.在於它對於流行的東西加以批判,哲學是不合時宜的、頑固的。”那麼記住哲學知識,也就只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是哲學教育的基礎。現實中的哲學教育並沒有以哲學的本性為依託,反而出現了背離的趨勢。重視哲學知識傳授,輕視普遍 應用的析學方法。

  ***二***哲學教育時代性的缺失

  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 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 規律 性,富於創造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社會 實踐領域中的工作重心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移,而目前哲學教育所涉及的問題和物件仍然是對傳統社會的狀態與需要,往往把過去看得比現在更重要,把本質比存在看的更重要,把原則看得比實際生活更重要,這樣既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

  ***三*** 哲學 教育 目的與方法的錯位

  現階段,哲學教育過程中出現了以 政治教育為教學目的的傾向,使哲學教育逐步成為“政治”的代名詞和政治教育的論證工具,形成了以非哲學的方式進行哲學教育,甚至於把哲學課當作政治課來教的錯位,一味給學生灌輸枯燥的原理和僵化的教條,促使學生為應試而死記硬背原理。這樣做不僅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批判思維的目的,還會使學生形成對哲學課的逆反心理。在教育方法上,教師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佔據了主導性地位,少有的討論方式也枯燥無味,討論過程對學生的智力缺乏挑戰性;很少從感性出發,逐層深人地探討問題,而習慣於一上來就引人“物質”、“意識”、“主體”、“客體”之類的抽象概念,沒有對現實問題的針對性,非但沒有起到啟用學生思維的作用,反而起著窒息創造精神的消極作用。

  三、哲學教育創新的對策

  ***一***哲學教育理念的創新

  哲學教學的改革,首先是觀念的變革。由於哲學的本性是批判、超越、創新。那麼,真正的哲學教育就應當從現有觀念出發並離開現有觀念,以現存理論的反思活動揭示出現存理論的束縛,開闢出前人未涉足的角落,而不是在於講出多少哲學原理和記住多少哲學知識。

  ***二***哲學教育要與時俱進

  面對不斷變化 發展 的現實 社會生活,哲學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直面社會和人生中人們普遍關注和困惑的現實問題,將哲學原理與當前建設有 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的 實踐結合起來,與 現代 科學 技術的發展結合起來,與當前世界不斷前進的 歷史 程序結合起來,即把時代精神融合到抽象的哲學理論中,以時代精神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三***教育方法與模式的轉變

  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時代視野來觀察、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是哲學教育的主要使命,而要完成這一使命,只有在哲學教育中撞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興趣。為此,必須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一是要堅持理論 聯絡實際的方法;二是要採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三是積極開展討論與引導教學。即針對哲學的核心內容 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通過讓學生自己思考與探索,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和思維創新,提高學生運用哲學理論所達到的創新思維境界;同時老師在此過程中要積極的正確引導,巧設疑問,多予啟發,讓學生增強自我學習的能力。

  ***四***教育主體與考核方式的轉變

  哲學教育最根本的莫過於哲學教育者本身哲學理論理解水平與教學水平的提升,這就要求哲學教育者一方面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提升自己分析、駕馭現實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善於換位思考,尊重學生的思想與觀點,創新教學內容,改變以往就原理講原理的作法,把教育物件的觸角伸向時代的 熱點、焦點問題和學生最關心的現實問題、最感迷茫的心理問題以及最困惑的社會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學生多視角地思考、分析問題,這樣既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多樣性、時代性和生動性,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哲學教育要注重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哲學教材和教程的編寫 工作,及時吸收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材料和新內容,讓眾多普遍認同的具有較強理論水平與實踐性的學術成果成為教學的主體內容,不斷開拓哲學教育的視野。在考核方式上,改變以往考標準化試卷的模式,形成平時討論考核與最終 論文 或案例考核為內容的新考核模式,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創新 環境。

  哲學教育的進步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從方方面面進行探索,這就需要我們哲學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不斷賦予哲學教育新的內涵,使其不斷創新和發展,充分發揮 應用的教育功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迎接新時代所需的具有新哲學思維的創新人才。
 

淺議九年義務教育的論文
淺議美術教學的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教育哲學的探究論文
關於西方哲學的經典論文
教育哲學的精選論文
關於人生哲學的期末論文
關於人生哲學的期末論文
關於公共政策的探究論文
關於教育哲學探討的論文
關於教育哲學論文
關於教育哲學論文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的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