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微生物王國閱讀練習及答案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命的先行者,並一直生活下來與動物、植物一起組成生物大軍,使自然界充滿生活氣息。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漫遊微生物王國》閱讀材料
漫遊微生物王國
①十七世紀,荷蘭人列文虎克製成了一架能放大200多倍的顯微鏡。他用這架顯微鏡觀察了汙水、牙垢和腐敗有機物等,驚奇地發現這些東西里面有無數各種形狀的“小蟲子”在活蹦亂跳,有的穿梭往來,有的扭來扭去,還有的聚成一團,結伴而行。他把這些小蟲子稱做“微動物”,這是人類首次發現的微生物。自此以後,人們通過顯微鏡認識和了解了微生物。
②微生物是地球上生命的先行者,它們是最早來到地球,開墾土壤、改造大氣的。隨後魚、陸生植物和動物才相繼問世,而人類則是最後一個到達,坐享其成的。
③在微生物王國裡是沒有什麼“君臣”之分的,只生活著幾個大家族,如病毒和類病毒、細菌、放線菌、真菌等。這個國家的居民絕大多數都是小個子,它們個頭雖小,但肚皮特別大,非常貪“吃”,只要有東西,它們就從早到晚“吃”個不停。它們不光是貪吃,而且從不挑剔,無所不吃。纖維素,木質素,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塑料,酚類,***,各種有機物均可被微生物作為糧食。人們把那種“吃”動植物屍體等有機物的叫異養微生物,那些只吃廢銅爛鐵等無機物的稱為自養微生物,而那些平時靠有機物生存,沒有有機物又能靠無機物生存的則叫兼性自養微生物。
④微生物繁殖後代的方式隨種類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細胞菌通過橫裂而一分為二;放線菌通過無性孢子繁殖;黴菌通過無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兩種方式繁殖,如此等等。不論以哪種方式進行,微生物繁殖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以細菌為例,只要條件合適,每20分鐘就能分裂一次,一分為二,二分為四……一直推算下去,48小時內一個細菌就能生出2.2×10的43次方個後代,總重量達2.2×10的22次方噸,相當於四個地球的重量。當然,實際情況不可能這樣。因為生活中,乙醚、丙酮等有機溶劑和高溫、紫外線等對病毒有很大的殺滅作用,很多病毒在70-80℃的環境中就能被殺死;如果是一般肥沃的土壤,在水分適宜條件下,每克土中就有幾百萬細菌在生活,比一般田地多出幾倍。但在鹽鹼地上,由於缺少植被,或由於作物生長不好,每年留給土壤的根茬莖葉少,缺少有機質來源,土壤有機質含量少,影響微生物的繁殖和活性。鹽鹼也對土壤微生物,特別對固氮細菌和根瘤菌等的活動有抑制作用,不利於土壤養分的分解和活化。顯然,如果沒有這些條件的制約,一個細菌就會把我們的地球脫離原來的軌道。
⑤微生物個頭雖小,但在自然界中為了自身的生存,有時不僅偷襲比它們大得多的生物機體,而且它們之間也常常兵戎相見,互相殘殺。這種鬥爭不僅存在於種族之間,也存在於種類內部各個體之間。當然它們使用的武器不是我們常說的刀槍之類的東西,而是一些威力強大的生物活性物質。放線菌產生鏈黴素等抗生素來消滅與它們爭食的細菌,噬菌體則靠吃菌維生,病毒感染細胞後常常將細胞上的大門關閉而不讓同類的其它個體進入。微生物就是這樣互相牽制著共同生息於自然界。
⑥微生物對自然環境的抵抗力非常神通,地球上除了活的火山口外,幾乎沒有它們去不了的地方。上至8萬米高的大氣層,下至1萬米深、水壓達1140個大氣壓的太平洋海底,到處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微生物專揀最艱苦的地方生活,你把它們移到比較優越的地方,它們反而不舒服甚至死亡。例如死海里的一些耐鹽菌只有在鹽濃度超過12%時才能生長,不怕“鹹”。太平洋海底的微生物要生存在400大氣壓以上的環境,如把它們放到較低的大氣壓環境中它們就生氣脹死了。
⑦微生物以其獨有的特性成為地球最早的“居民”,並一直生活下來與動物、植物一起組成生物大軍,使自然界充滿生活氣息。
《漫遊微生物王國》閱讀題題目
1.第③段是對微生物的種類進行說明,作者採用打比方的手法,根據微生物的組成,將微生物分為 ,然後根據 ,將微生物分為異養微生物、自養微生物和兼性自養微生物。
2.通讀全文,說一說微生物有哪些“獨有的特性”。
答:
3.閱讀下面的連結材料,利用文章中的相關知識,消除目前周圍人的緊張心理。
【連結材料】目前墨西哥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甲型流感,據科學家研究,這次流感的元凶是H1N1病毒。很多國家報告已經發現此病例,全世界因感染此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已有七十多人。截止到5月18日,中國也有4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面對這種病毒的傳播,很多同學心裡很緊張。
答:
《漫遊微生物王國》閱讀題答案
1.病毒和類病毒、細菌、放線菌、真菌;食物來源
2 .食性雜***無所不吃***;繁殖快;對環境抵抗力強等特點。
3.答題要點:①H1N1病毒也是微生物世界中的一員,它也懼怕乙醚、丙酮等有機化學溶劑和紫外線照射以及高溫,這種病毒是可控的;
②只要我們勤洗手、高溫消毒餐具、豬肉等肉食煮熟後食用、衣被等生活用品多在太陽下晾晒,就一定能很好地預防甲型流感,不必有緊張的心理。
高考語文閱讀強化練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