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主持人語言的規範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摘要:當今社會,媒體的發展大有一日千里之勢,各種各樣的節目讓人眼花繚亂。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節目脫穎而出呢?節目主持人的素質十分關鍵。本文就對節目主持人語言表達能力對觀眾吸引力做簡單探討。
關鍵詞:主持人;語言規範;語言魅力
當今社會,媒體的發展大有一日千里之勢,各種各樣的節目讓人眼花繚亂。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節目脫穎而出呢?節目主持人的素質十分關鍵。而對主持人來說,語言的表達又是重中之重。一個節目的主持人只有使自己的語言充滿魅力,才可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繼而欣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直接關係到節目的質量和播出的效果,並且對受眾的語言面貌和水平產生著一定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主持人語言的規範性是每個主持人節目、主持人的生命線。
主持人的語言不同於報紙雜誌,它屬於口頭語言的範疇。它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說話也是不同的。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範疇,自然應有它特定的要求與規範。
首先,主持人應具備基本的語言條件:清晰的發音和吐字,抑揚頓挫的語調,適當的語言節奏。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主持人節目如雨後春筍般迅速佔領了視聽空間。當初廣播電視急需大批節目主持人,只得從社會上廣泛招聘。許多支援人未經任何專業培訓便倉促上陣,不少主持人缺乏基本的新聞素質。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如今主持人作為一種與大眾密切聯絡的職業,社會影響日益增大。主持人語音不標準,甚至是南腔北調,已逐漸顯現出弊端,亟待整頓。主持人應同播音員一樣,自覺樹立語言規範意識——字音準確、吐字清晰、氣息流暢,使語言的表現力更富有情感性和豐富性。主持人語言發音的規範是一種學習之後的迴歸自然,是用受眾樂於接受的表述方式傳遞自己的思想、情感,併成為社會語言使用的典範。
其次,主持人語言的規範還表現在語言內容上,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必須是規範的生活化語言。主持人的用詞造句應該是在生活語言的基礎上有所昇華,使它達到正確、簡練、生動的境界。
所謂正確,就是用適當的詞語和邏輯框架來敘述事實,講述道理,通過合適的語言形式正確地表達節目內容。有的主持人節目中表述不準確,張冠李戴,錯話連篇,貽笑大方。在一些直播節目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樣一個通病——我們權且稱它為“那麼”病。
“那麼”是一個連詞,常跟“如果”、“若是”等相呼應,但有些主持人不管前後句是怎樣的轉折關係,一律冠以“那麼”或者“那麼呢”。於是說出的話邏輯混亂,條理不清,灌在受眾耳朵中的只有連續不斷的“那麼”。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連線詞亂用的現象還不止“那麼”一個。要想做到語言表述準確,邏輯嚴謹,就一定要注意學習和積累。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年輕的時候就熟讀唐詩宋詞,博覽群書,因而他的主持語言便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說正確的語言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的。
所謂簡練,就是簡約凝練,用最少的語言儘可能地表現豐富的意思。古人有“惜墨如金”之說,這是他們從寫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莎士比亞說過:“簡潔的語言是智慧的美,冗長的語言是藻飾。”現在有些主持人,一說話就總想顯示自己的口才,口若懸河,洋洋灑灑,堆砌辭藻,根本談不上簡練。用詞造句往往遷就於形式,其中有些甚至是疊床架屋。殊不知,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越是簡潔精練,思想的表達才能越明確,也就越能收到好的效果。簡練的風格來自於常態節目的實踐與提煉,切不可以賣弄、湊時間而翻來覆去、離題千里、主次不分,口水比茶水還多。
所謂生動,就是形象、靈動,有活力,能感人。受眾有收看、收聽的自由。正因為如此,主持人受受眾的制約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實。由此向主持人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用突破時空的界限緊緊抓住受眾的心。主持人語言的生動性是制勝的法寶。不生動的語言如同白水,無滋無味;只有具體形象的語言才能使受眾感到有聲有色,親切活潑,引人入勝,並在腦海中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吸引受眾耳朵、眼球的根本所在。生動的表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個人學識修養在語言能力上外化的具體體現。試想,一個掌握2000個詞彙的主持人和一個掌握5000個詞彙的主持人,他們在語言應用時所產生的效果是絕對不同的。
再次,主持人語言的規範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髮展和變化的。人類社會的文化、科技的進步都將隨時影響、反映到人們的語言中來。比如“這部電影很生活”在過去或許是一種不規範的表達,而現在則行得通。原先作名詞的“生活”在這裡活用為動詞。還有些詞的外延在擴大。比如“牛市”、“熊市”,以前只是股市上的專業俗語,並沒有低靡滑落和強勁上升的意思,而現在卻有了新的註釋,用起來更加生動準確。主持人應該善於在時代的更迭、發展中挖掘語言的內涵和外延,使自己的語言在準確、簡練、生動的基礎上更有時代氣息。
總之,主持人作為大眾媒介的成員,應主動承擔起傳播規範語言的職責,以淨化我們的語言環境,讓語言更好地為主持人的思想插上飛翔的翅膀!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造探析
漢語言文學教學淺探
關鍵詞:主持人;語言規範;語言魅力
當今社會,媒體的發展大有一日千里之勢,各種各樣的節目讓人眼花繚亂。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節目脫穎而出呢?節目主持人的素質十分關鍵。而對主持人來說,語言的表達又是重中之重。一個節目的主持人只有使自己的語言充滿魅力,才可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繼而欣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直接關係到節目的質量和播出的效果,並且對受眾的語言面貌和水平產生著一定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主持人語言的規範性是每個主持人節目、主持人的生命線。
首先,主持人應具備基本的語言條件:清晰的發音和吐字,抑揚頓挫的語調,適當的語言節奏。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主持人節目如雨後春筍般迅速佔領了視聽空間。當初廣播電視急需大批節目主持人,只得從社會上廣泛招聘。許多支援人未經任何專業培訓便倉促上陣,不少主持人缺乏基本的新聞素質。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如今主持人作為一種與大眾密切聯絡的職業,社會影響日益增大。主持人語音不標準,甚至是南腔北調,已逐漸顯現出弊端,亟待整頓。主持人應同播音員一樣,自覺樹立語言規範意識——字音準確、吐字清晰、氣息流暢,使語言的表現力更富有情感性和豐富性。主持人語言發音的規範是一種學習之後的迴歸自然,是用受眾樂於接受的表述方式傳遞自己的思想、情感,併成為社會語言使用的典範。
所謂正確,就是用適當的詞語和邏輯框架來敘述事實,講述道理,通過合適的語言形式正確地表達節目內容。有的主持人節目中表述不準確,張冠李戴,錯話連篇,貽笑大方。在一些直播節目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樣一個通病——我們權且稱它為“那麼”病。
“那麼”是一個連詞,常跟“如果”、“若是”等相呼應,但有些主持人不管前後句是怎樣的轉折關係,一律冠以“那麼”或者“那麼呢”。於是說出的話邏輯混亂,條理不清,灌在受眾耳朵中的只有連續不斷的“那麼”。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連線詞亂用的現象還不止“那麼”一個。要想做到語言表述準確,邏輯嚴謹,就一定要注意學習和積累。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年輕的時候就熟讀唐詩宋詞,博覽群書,因而他的主持語言便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說正確的語言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的。
所謂簡練,就是簡約凝練,用最少的語言儘可能地表現豐富的意思。古人有“惜墨如金”之說,這是他們從寫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莎士比亞說過:“簡潔的語言是智慧的美,冗長的語言是藻飾。”現在有些主持人,一說話就總想顯示自己的口才,口若懸河,洋洋灑灑,堆砌辭藻,根本談不上簡練。用詞造句往往遷就於形式,其中有些甚至是疊床架屋。殊不知,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越是簡潔精練,思想的表達才能越明確,也就越能收到好的效果。簡練的風格來自於常態節目的實踐與提煉,切不可以賣弄、湊時間而翻來覆去、離題千里、主次不分,口水比茶水還多。
所謂生動,就是形象、靈動,有活力,能感人。受眾有收看、收聽的自由。正因為如此,主持人受受眾的制約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實。由此向主持人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用突破時空的界限緊緊抓住受眾的心。主持人語言的生動性是制勝的法寶。不生動的語言如同白水,無滋無味;只有具體形象的語言才能使受眾感到有聲有色,親切活潑,引人入勝,並在腦海中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吸引受眾耳朵、眼球的根本所在。生動的表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個人學識修養在語言能力上外化的具體體現。試想,一個掌握2000個詞彙的主持人和一個掌握5000個詞彙的主持人,他們在語言應用時所產生的效果是絕對不同的。
再次,主持人語言的規範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髮展和變化的。人類社會的文化、科技的進步都將隨時影響、反映到人們的語言中來。比如“這部電影很生活”在過去或許是一種不規範的表達,而現在則行得通。原先作名詞的“生活”在這裡活用為動詞。還有些詞的外延在擴大。比如“牛市”、“熊市”,以前只是股市上的專業俗語,並沒有低靡滑落和強勁上升的意思,而現在卻有了新的註釋,用起來更加生動準確。主持人應該善於在時代的更迭、發展中挖掘語言的內涵和外延,使自己的語言在準確、簡練、生動的基礎上更有時代氣息。
總之,主持人作為大眾媒介的成員,應主動承擔起傳播規範語言的職責,以淨化我們的語言環境,讓語言更好地為主持人的思想插上飛翔的翅膀!
漢語言文學教學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