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龕隨筆
的作者是蘇曼殊。是不是很不熟悉的一個作者?那我們快點讀點人家寫的隨筆,瞭解一下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廢寺無僧,時聽墮葉,參以寒蛩斷續之聲。乃憶十四歲時,奉母村居。***疑指1907年陪河合仙居逗子海濱,時為24歲***隔鄰女郎手書丹霞詩箋,以紅線系蜻蜓背上,使徐徐飛入餘窗,意似憐餘蹭蹬***失意潦倒***也者。詩曰:“青陽啟佳時,白日麗暘谷。***亦稱湯谷,古代傳說中的日出之所***新碧映郊埛,芳蕤綴林木;清露養篁榮,和風送芬馥。密葉結重陰,繁華繞四物。萬匯皆專與,嗟我守煢獨。故居久不歸,庭草為誰綠?覽物嘆離群,何以慰心曲!”斯人和婉有儀,餘曾於月下一握其手。
因無僧而成廢寺,因墮葉而知秋聲,隔鄰有美人,且能手書丹霞詩箋,猶且以紅線蜻蜓徐徐傳入,展目而顧,伊人和婉有儀,怎不令年青的詩人怦然心動。其有美色且有文采,是為風華。
在過去的故事裡,傳統的文人有人生兩大期冀是千古不變的。一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寒窗十載,渴望一朝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建功立業,流芳百世。還有一種,是在失意潦倒的窮途末路,有一次千載難逢的豔遇。而所謂佳人,非但傾城傾國,更能詩情卓絕,與文人能夠暗通心曲。像司馬相如,像張君瑞,等等。“紅顏知己”,此之謂也。在本篇末,曼殊更有“月下一握其手”的小動作,從此便派生出一對痴男怨女,也自然衍生出這篇廢寺秋聲裡的紅線傳詩的佳話。
篇二
其六雲:“山齋飯罷渾無事,滿缽擎來盡落花”,此境不足為外人道也。
作為詩人兼僧人的蘇曼殊,由於身世的坎坷,也由於對佛教生活和文學的諳熟,更由於一顆年青而敏感的心,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他有著常人難有的便利,具備一般僧人不具備的詩情,具備俗人不具有的禪意,故而能夠化用清代雪喬《山居》的:“村齋一飽樂無事,滿缽擎來盡落花。”由“村齋”一變而為“山齋”,由世俗而拔俗,由有人煙而無人煙,更見渾無事,更切合詩的意境。此所謂腐朽神奇之變也。於是乎,自古名山僧佔多,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之類,便很自然地叫人聯想出來。
什麼是隨筆,這就是隨筆,率性而為,妙筆天成。其六僅此一行,卻韻味全出。難怪有人說,隨筆是才子的專利,才子又僅限於那種讀書種子。唯其素面朝天,故系天姿國色;唯其俯拾皆是,故必博覽群書,在自由和隨意中俯仰人生,灑落情懷。
其十雲:山寺中北風甚烈,讀《放翁集》,淚痕滿紙,令人心惻。最愛其“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一絕,嘗作《劍門圖》懸壁間,翌日被香客竊去。
都道是人生是一次旅行,故李太白有天地萬物逆旅之說;都道是人生是一次棲居,故荷爾德林吟哦詩意的人生。亦僧亦俗,憂患餘生的詩人,讀陸放翁劍門詩作而致淚痕滿紙,那他一定是找到了陸放翁與其自身的切合點,這正像林黛玉讀《牡丹亭》而心旌搖盪,也像戴復古讀《離騷》:“今日獨醒無用處,為公痛飲讀離騷。”是為屈原,也是為自己喝的。沉鬱之後有疼痛。
曼殊善畫,作劍門圖為香客竊去。該香客亦無愧於雅賊也。
篇三
一
《靜女吟》
孟郊
豔女皆妒色,靜女獨檢蹤。
任禮恥任妝,嫁德不嫁容。
君子易求聘,小人難自從。
此志誰與諒?琴絃幽韻重。
二
《無題》
朱九江
新茶煮就手親擎,小婢安眠未忍驚。
記否去年扶病夜,淚痕和藥可憐生。
三
南雷有言:“人而不甘寂寞,何事不可為?籠雞有食湯刀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四
相傳達摩至震旦,初入南海,有士人捧《四書》進。達摩不識華文,但以鼻嗅之,旋曰:“亦誠善哉,直是非而已。”
五
崇禎末年,流寇信急,上日夜憂勤。一夕,遣內臣易服出禁,探聽民間訊息。遇一測字者,因舉一“友”字測之。測字者問:“何事?”曰:“國事。”測字者曰:“不佳,反賊早出頭矣。”急改口曰:“非此‘友’字,乃‘有’字。”曰:更不佳,大明已去其半矣。”又改曰:“非也,乃‘申酉’之‘酉’耳。”曰:“愈不佳,天子為至尊,至尊已斬頭截腳矣。”內臣咋舌而還。
六
餘至中印度時,偕二三法侶居芒碣山寺。山中多果樹,餘每日摘鮮果五六十枚啖之。將及一月,私心竊喜,謂今後吾可不食人間煙火矣。惟是六日一方便,便時極苦,後得痢疾,乃知去道尚遠,機緣未至耳。
七
《過若鬆町有感示仲兄***其二***》
契闊死生君莫問
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
縱有歡腸已似冰
隨筆
初一事情簡短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