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基礎知識2
彈撥樂器
中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絃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絃、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
彈奏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與撥子兩種彈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較充分發揮,如彈、挑、滾、輪、勾、抹、扣、劃、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豐富,又促進了左手的按、吟、擻、煞、絞、推、挽、伏、縱、起等技巧的發展。
彈奏樂器除獨絃琴外,大都節奏性強,但餘音短促,須以滾奏或輪奏長音。彈撥樂器一般力度變化不大。在樂隊中除古琴音量較弱,其它樂器聲音穿透力均較強。
彈撥樂器除獨絃琴外,多以碼或稱柱劃分音高,豎式用相、品劃分音高,分為無相、無品兩種。除按五聲音階排列的普通箏等外,一般都便於轉調。
各類彈奏樂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獨絃琴外,皆可演奏雙音、和絃、琵音和音程跳躍。
中國彈奏樂器的演奏流派風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稱和符號也不盡一致。
典型樂器:琵琶、箏、揚琴、七絃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絃、月琴、彈布林。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絃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中國民族打擊樂器品種多,技巧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根據其發音不同可分為:1、響銅,如:大鑼、小鑼、雲鑼、大、小鈸,碰鈴等;2、響木,如:板、梆子、木魚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腳鼓等。
中國打擊樂器不僅是節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對襯托音樂內容、戲劇情節和加重音樂的表現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擊樂器在中國西洋管絃樂隊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擊樂可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的兩種。無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板、梆、鈴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鐘 、鍾漢族 、編鐘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 、薩巴依維吾爾族。
拉絃樂器
拉絃樂器主要指胡琴類樂器。其歷史雖然比其它民族樂器較短,但由於發音優美,有極豐富的表現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藝術水平,拉絃樂器被廣泛使用於獨奏、重奏、合奏與伴奏。
拉絃樂器大多為兩弦少數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數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數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數是扁形或扁圓形如:馬頭琴、墜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優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剛勁、歡快、富於歌唱性。
典型樂器: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 、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絃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絃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在歷史長河中,民族器樂伴隨著人民的生活,在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迎神廟會等習俗中,在歷代的宮廷、官府的禮儀及宗教活動中,都有著大量的器樂演奏活動。同時在歌舞、說唱、戲曲等姐妹藝術中,器樂得到了發展。
民族器樂
而在民族音樂的形成和發展中,器樂常常與歌、舞相結合為一體。如《周禮·春官》記載中說的“大司樂……而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組成唐大麴的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散序”,是純器樂演奏,而第二部分“中序”和第三部分“破”或“舞遍”中,器樂與歌和舞相結合。又如:周代的琴歌自彈自唱、間歌奏與唱相間;秦漢時的鼓吹以打與吹為主,還常加入歌唱、相和歌絲竹與歌唱相和,以及宋代的秧歌和說唱;明代的戲曲藝術中,器樂除有一些單獨演奏的段落外,它主要是和歌、舞相結合。在民族音樂的傳承中,不斷湧現一些將聲樂曲和舞曲加以器樂化加工而發展成獨立的器樂曲。
器樂基礎知識“的人還:
彩禮錢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