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虎丘記》是明朝文學家袁巨集道的遊記散文中的代表作。虎丘記記述了中秋夜蘇州人遊虎丘的情景。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虎丘記》閱讀材料
虎丘記
袁巨集道
虎丘去城可六七裡,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 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雲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 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競以歌喉相鬥;雅俗既陳,妍媸自別。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 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 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響徹雲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千頃雲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面北為平遠堂舊址,空曠無 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餘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而病尋作,餘既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後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餘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皁隸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餘幸得解官稱吳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識餘言否耶?
《虎丘記》閱讀題題目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衣冠士女,下迨蔀屋 迨:到、至B.屬而和者,才三四輩 屬:連綴
C.每度一字,幾盡一刻 度:吐 D.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 吏:做官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其山無高巖邃壑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B.競以歌喉相鬥秦亦不以城予趙
C.一人緩拍而歌吾嘗終日而思矣 D.則簫板亦不復用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10.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①段首先交代了虎丘的方位,雖“其山無高巖邃壑”,卻因其“近城”而吸引眾多遊人。由此作者確定了審美重心,不在林泉巖壑,而在遊人旅客及他們縱遊虎丘的情景圖畫。
B.第②段“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雲瀉”三句,作者以比喻兼誇飾的描繪,分別從遊人密度之大、歌者數量之多、飲酒場面之盛三個角度,生動描繪出虎丘中秋遊客如雲的盛況。
C.第③④段月夜賽歌場面的描繪,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幾”“已而”“比至”幾個標誌時間推移的詞語連帶出一幅幅動人畫面;場面由喧鬧而轉向幽靜,突出了賽歌的緊張而快樂。
D.第⑤段作者從“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受到封建社會官吏的“橫行氣盛”和封建官差的 “庸俗粗野”,表現了作者對於官場的厭惡和鄙視,也是作者呈請解官的重要原因。
11、“白樂天”指的是。***1分***
12、第二段對“鬥歌”場景寫得極有層次:***2分***
13、第二段沒有運用到的手法是***2分***
A.層層烘托 B.誇張借代 C.點面結合 D.對比反襯
14、請分別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點? 並簡析作者寫景的角度。***4分***
15、文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請作簡要評價。***4分***
《虎丘記》閱讀題答案
8.答案:B***屬:跟隨。***
9.答案:C***A.第一個“其”,代詞,意為“這”;第二個“其”,人稱代詞,意為“他”;B.兩個“以”均為介詞,第一個“以”意為“用”,第二個“以”意 為“把”;C.“而”均為修飾,意為“地”;D. 第一個“則”連詞,意為“於是”,第二個“則”,連詞,錶轉折,意為“卻”。***
10.答案:C***“賽歌的緊張”,文中無此意。***
11、白居易。***1分***
12、環境由喧鬧到到寂靜
感情由熱烈到淒涼
13、D
14、劍泉之“深”;千頃雲之“高”、“秀”;文昌閣之“佳”,平原堂之“曠”。***任寫出2點得1分,3點得2分***
先“山水”後“人文”;俯仰結合;遠近結合。***寫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15、表達對官場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與民同樂的真性情。***1分***作者認識到官民之間的尖銳對立,這種對立使得他無法領受“聽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於 是他甘願以“吳客”的身份來遊虎丘,這種走進人民的姿態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間的對立關係具有批判意義。***1分***
有關文言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