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夏至日
夏至日最長的地方在哪裡,含義又是什麼?下面來為大家解說一下夏至日的主要內容。
一、夏至日的由來
1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那天,整個地球上除南極點和南極圈內的極夜地區外,所有地點的日出方向都是從東北方開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2 以北京為例,夏至這一天凌晨2:42天就開始矇矇亮了,4:45日出;晚上19:46日落,21:49天才完全黑下來。完全的黑夜只持續了5個小時左右,太陽位於地平線以上的時間為15個小時。如果繼續往北旅行,黑夜會進一步縮短,在北歐的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奧斯陸這樣的城市,子夜的天空還很明亮,可以在夜空下看書。當到達北緯6°以北的地區時就能見到我們認為是奇景的半夜的太陽,那裡的人們可以享受24小時的日光浴。
3在夏至前後,地球位於遠日點附近,執行的速度稍慢,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在北半球的時間比在南半球長8天,因此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漫長一些。
二、夏之日的特點
1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2“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三、夏之日的變化規律
1、緯度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可推知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相差一度,正午太陽高度角就減小一度。進一步可得出:已 知某一正午太陽高度角,一般有兩條緯線等於此度數。
例如:太陽直射20°N,這天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就從20°N向南北兩側逐漸遞減,19°N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就等於89°。
即19°N的正午太陽高度=90°-太陽直射點-該地緯度=90°-20°-19°=89°
2、季節變化規律:太陽直射點移來時漸增,移去時漸減太陽直射點相對某地所在緯線而言。例如:對於31°N的地區,在12月22日冬至日至6月22日夏至日這段時間,正午太陽高度角漸增,6月22日夏至日至12月22日冬至日這段時間,正午太陽高度角漸減。
四、夏至日的意義
1、整個南或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角能同時達全年最小值該半球的冬至日,但不能同時達全年最大值;
2、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直射時達全年最大值,而非該半球的夏至日;
3、南北迴歸線上一年一次最大值該半球的夏至日和最小值該半球的冬至日;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兩次最大值太陽直射時、一次最小值該半球的冬至日,但赤道一年各兩次;
4、迴歸線以外的地區,一年各一次最大值該半球的夏至日和最小值該半球的冬至日。
薔薇花的花語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