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解以供大家學習。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曾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並且說:“固定資本的發展表明,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麼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馬克思還深刻地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併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
1988年9月,鄧小平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鄧小平的這一論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作為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學,必然包括在社會生產力之中。科學技術一旦滲透和作用於生產過程中,便成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
生產力主要有三個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物件包括自然物經勞動加工後的原材料。顯然,科學技術被勞動者掌握,便成為勞動的生產力;科學技術物化為勞動工具和勞動物件,就成為物質的生產力。管理也是生產力。現代科學為生產管理提供了嶄新的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使生產力諸要素更有效地組成一個整體,從而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鄧小平堅持和發展馬克思關於生產力的理論,於1988年提出的精闢論斷。這個精闢論斷揭示了科學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科學技術發展指明瞭方向。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給世界生產力和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當前,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和通訊技術為主體的資訊科技,已滲透到經濟的各個領域。資訊科技的發展,已給人類經濟生活方式帶來質的變化。未來的科技發展還將產生新的重大飛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要重視科技創新,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重視科技事業的發展。現代科技每前進一步,都會引起社會生產力的深刻變革,特別是本世紀以來,量子力學、相對論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成果,孕育產生了第三次新技術革命,以資訊科技和生命科學為核心的當代科學和高技術突飛猛進,使世界生產力的發展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更是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開闢了廣闊的空間,產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響。
總之,科學技術已越來越成為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誌。特別是高新技術,已成為當代人在社會生產力上的制高點。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其核心和關鍵在於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標誌,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程序。如果不能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興盛,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當代歷史條件下,要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不斷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誰掌握了高新技術的優勢,誰就掌握了經濟和政治競爭的主動權。我國作為獨立的社會主義大國,必須在高科技的發展上佔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進科技進步,發展高科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搶佔當代先進生產力的制高點,才能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科學技術從“間接的生產力”到“直接的生產力”到“第一生產力”說明社會生產力內涵的深刻變化。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論問題。它揭示了近現代人類社會所以發生如此迅速和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作為無產階級的政黨,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但要認識到生產力的關鍵作用,還要認識到在現在的世界,什麼是“先進的生產力”。在馬克思的時代,先進的生產力反映在傳統的工業產業上,如鋼鐵、鐵路……而在今天,先進的生產力是指以高科技如資訊、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為基礎的高新技術產業。現在關注發展生產力,不只是一般的生產力,特別要關注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的發展。
為此,黨中央曾指出:我們必須敏銳地把握這個客觀趨勢,始終注意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掌握、運用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跨越。這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
有關知識點推薦:
生產力主要有三個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物件包括自然物經勞動加工後的原材料。顯然,科學技術被勞動者掌握,便成為勞動的生產力;科學技術物化為勞動工具和勞動物件,就成為物質的生產力。管理也是生產力。現代科學為生產管理提供了嶄新的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使生產力諸要素更有效地組成一個整體,從而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生產力
有關專家認為,根據當代科學技術與生產力之間的作用機制,可以將科學技術同生產力各要素的關係,用下列公式表示: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物件+生產管理上述公式表明,科學技術不僅是現實的直接生產力,而且在生產力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學技術的乘法效應,有力地表達了在生產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產業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據統計,我國現階段高新科技產業的人均產值,是傳統工業人均產值的5~10倍,是手工業的50~100倍。其次,當代產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商業價值。資料表明,如果以產品的單位重量價格比來計算,鋼材為1,小轎車為5,彩電為30,計算機則為1000。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投資總額為2.7億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億美元。
發展
江澤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這個論斷,進一步科學的揭示了新技術革命條件下科學技術在生產力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與孩子共讀書心得體會_與孩子共讀一本書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