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史相關論文3000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藝術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一項創造性活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技能。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藝術設計史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藝術設計史論文篇1

  淺談藝術設計史教學對於商業設計的作用與意義

  摘要:在我國的設計教育中普遍存在著重技輕道的現象,設計史的研究與學習在整個教學體系中顯的無關緊要,但是優秀的商業設計是建立在深厚淵博的理論素養基礎之上的,在面對廣大的市場變化的同時,紮實的藝術素養,豐厚的理論積澱,可以讓設計師沉著的面對不同設計型別的風雲變幻,從而創造出更多優秀的設計作品。這其中,藝術設計史課程的科學教授方式與正確學習態度是根本。

  關鍵詞:設計史 作用與意義 創新 教授方法

  隨著商品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產品競爭的激烈程度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眾多同類產品中,商家們彼此拼質量,拼服務,拼售後,而隨著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與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商家之間的設計比拼更成為了保障有力的重要手段。在社會需求的大背景下,設計這個職業,帶來了一個就業的狂潮。每年各大高校的設計專業招生都如火如荼的進行,設計史作為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在設計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作用。但是令很多設計專業學生甚至商業設計師疑竇叢生的是設計史論的學習與研究對於商業實踐設計的實際意義與作用到底有多大,並且到目前為止,在我國的設計教育中普遍存在著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很多學校的設計專業。教授理論的老師不懂設計,學習設計的學生不重視理論,設計史的研究與學習在整個教學體系中顯的薄弱與微不足道。

  藝術設計史是人們對設計歷程的總結,是對於各種風格與精華的凝粹。作為一個設計專業的學生或商業設計師,面對著不斷變化的設計潮流與時尚風格。要想做出自己的獨具創意的設計,需要“以史為鑑”,瞭解設計的歷史發展程序以及發展史上的事件、人物、作品乃至思想,吸取前人的經驗以利未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學習藝術設計史的重要意義,以至於錯過了學習吸收史論知識的最好時機。而導致“重技輕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學習態度及認識態度不正確造成的。學生在藝術設計史等藝術理論課上,普遍表現出輕視及浮躁的學習態度,重視技巧訓練與形式表現,輕視歷史與理論學習,最終導致學生在設計實踐中很難達到一定的高度。因為設計的底蘊積澱來自於紮實的設計理論基礎與豐富的文化美學素養,如果在教育或學習中一味的強調技藝訓練與實踐操作,只能培養出只懂模仿和技巧表現的技術工人,最終一定會導致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失去生命力與創新力。

  藝術設計的生命力與創新力並不是憑空捏造,它是理論基礎與智慧的顯現。是自然生活的啟迪和歷史經驗的積累。沒有這些智慧的積累與沉澱,是不能推動設計前進浪潮的。特別是在電腦技術日益完善的今天,設計的表現和設計效果圖的繪製已不是設計的關鍵,創意能力的水平與表現成為第一重要的東西。從這個角度而言,創新就是整個設計藝術的生命和靈魂。藝術設計教育的宗旨就是通過藝術理論和實踐的教學,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念以及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所以創造性是藝術設計教育的本質屬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是設計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設計史所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所以設計創新需要設計史論的支援。

  設計史教學內容豐富,體系龐雜,資訊量大,在設計史的教學中要想較好的實現教學目的,除了強調藝術設計史學習的重要性以外,一定要堅持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雖然藝術設計史課程是以歷史發展線索為主,但在授課過程中絕對不能以史論史,純粹的以歷史年代為序。但是從目前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來看。多數人在其授課過程中,容易以史論史忽略了設計史與現代藝術設計實踐之間的聯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枯燥無味,同時看不出該課程學習的實用性,這是學生對設計史課程不重視和喪失興趣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藝術設計史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理論聯絡實際,在講解各藝術設計風格與流派的基礎上,提煉出它們的設計觀、美學思想以及這些對現代設計的影響與實用價值。運用多種教學手法提高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

  1、多媒體式教學

  藝術設計的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始終擁有新奇感與審美享受,所以藝術設計史的教學在形式上也要相對開放與自由。在課堂教學上要有形有色,應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掌握學生的接受心理,做到以人代事,針對圖片分析講解使學習過程更為直觀。這種有形有色的作品分析比純粹的口頭講解效果要好的多。但教師應對教學圖片進行篩選,作品展示的過程中要分成重點講解與一般欣賞性。由於上課初期學生學習注意力較集中,便於理解與記憶,因此重要的內容要提前講解,課堂後期可以欣賞為主,既保證實際的教學任務,又讓學生在欣賞中學到重要的設計史論知識。

  2、疑問式教學

  從某種程度上說“疑問”的存在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只有存在疑問,才能促使學生不滿足於現狀,主動的去思考創造。在教學中,教師要自覺地使問題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思考分析教師總結,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興趣,鍛鍊他們的思考力,併為今後在商業設計中對問題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奠定基礎。

  3、互動式教學

  互動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群體協作、相互取長補短的能力。在方式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現場臨摹一些重要造型形式,畫出草圖來。一方面加強了記憶理解,又訓練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可以事先佈置一個討論話題,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與網路的豐富資源,蒐集相關的史料和論文,以小組合作方式做成多媒體課件,然後課堂上分組討論或者辯論,通過這種討論的方法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又加強記憶,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為以後的商業設計團隊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教與學的雙方都要認識到藝術設計史學習的重要意義,並認識到它對於商業設計的現實指導性價值。藝術設計史的教學必須具有全面創新精神和開拓精神。及時掌握國際先進藝術教育理念資訊,採用科學合理的,自由而又開放的教學形式,培養出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自己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為日後商業設計奠定紮實的理論基礎。

  藝術設計史論文篇2

  淺析設計藝術史專題研究課程教學改革

  摘要:文章以設計藝術史專題研究課程教學改革為內容,重點分析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傳統文化在當前高校教育中缺失的原因;闡述了構建良好的課程體系的重要性,對藝術類研究生教學從課程設定、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深化改革,為綜合性大學藝術類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較為合理的構想。

  關鍵詞:設計史;課程研究;教學改革

  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一項創造性活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技能”。藝術拉丁文ars是指“相對於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能”[1]。歷史是指“用文字記載的人”[2],藝術史即為“用歷史的眼光來闡釋藝術的發展歷程”。一件歷史上優秀的視覺藝術作品,在有藝術修養的學者看來是非常有價值的,它將喚起人類精神生產的崇敬感、驚訝感和美感,猶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仙景,傳播知識、撫慰心靈。所以任何藝術門類的學習都應該以理論為前提。

  藝術設計史專題研究課程是綜合性大學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理論課程之一,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認知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其創造美的能力和欣賞美的情趣。

  一、傳統文化在當前高校教育中的缺失

  一課程設定不合理

  2011年4月,重慶大學召開了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在研究生教育質量調查報告中顯示:“研究生群體對研究生教學質量的指標和影響因素重要性的排序,位於前三位的分別是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基礎和專業知識。”課程及教學評價,調查物件有2 000多名,就目前對學校研究生教育課程設定的評價圖1中,10.71%學生認為課程量“很大”、26.19%的認為“較大”、47.02%的認為“一般”、16.08%的認為“較小”或“很小”;1.79%的學生認為課程涉及知識面“很寬”、17.86%的認為“較寬”、60.71%的認為“一般”、19.64%的認為“較窄”或“很窄”;20?98%的學生認為課程前沿性“很強”、14.88%的認為“較強”、42.86%的認為“一般”、39.28%的認為“較弱”或“很弱”[3]:這些資料說明研究生教育中課程設定的科學性、前沿性、合理性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注:圖片來源於重慶大學研究生院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資料四

  二學校對藝術專業不夠重視

  重慶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設定藝術專業的時間不長。由於歷史遺留的原因,在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長期存在“重理輕文、重實用輕美育”的特點。1952年的全國院系調整,使原來眾多的綜合性大學最終變成了理、工、文相互獨立的專業性大學。21世紀初,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的激烈競爭,為了更好地體現高校的辦學特色,增強學科的綜合實力,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滲透現象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高校如何抓住機遇,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實現優勢資源共享,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成為高校不懈追求的目標。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各高校又紛紛整合了人文、社科、藝術、醫學、農、林、牧等學科,形成了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辦學模式。

  由於學科歷史發展背景與價值取向的不同,不同學科教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教學特徵等方面均有差異。一些高校在實行分類管理和分類培養的力度不夠,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科的交叉發展。特別是藝術類學科在以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裡往往是在“夾縫裡求生存”。藝術類學科課程設定、教學要求、課程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學性、規範性、寬泛性。

  三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落後

  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本科教學的延續,遵循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課程的重點、難點的掌握都是教師說了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等既無明確的教學指導,也無嚴格縝密的教學評價體系,即缺乏對學生的考核評價體系和對教師的教學評價體系。目前藝術類研究生的教學存在著教師各自為陣的現象,師資相對貧乏,師生溝通不足,學生理論學習時間佔整個學習時間的比例不足,沒有真正適應新時期研究生的培養方法。雖然各高校也正在致力於研究生課程與教學改革,但對藝術類專業的指導針對性不強。

  二、對綜合性大學藝術類研究生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加強傳統文化修養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代表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標,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在增強綜合國力和國家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4]所以研究生教育既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促進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繼承傳統、弘揚先進文化的動力之源。要堅持質量第一的理念,才能不斷地提升整個研究生教育水平。

  教育活動的目的就是傳承文化,藝術教育更是如此。藝術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更為全面和完善的人格。對藝術類研究生開設美術史、設計藝術史、建築設計史、工業設計史、藝術概論等專業理論課程顯得尤為重要。努力吸取歷史和民間藝術的營養,集合大眾的審美情趣,是發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是物質文化無法替代的。

  如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青年時代勤奮學習,不滿足於一碑一帖的借鑑和師長的指導,在詳察古今、遍採眾長的基礎上,他改變了晉代以前平板勻整的篆、隸書法,創造了飄逸瀟灑的行書,骨力剛健的楷書、神采飛揚的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又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芬奇在藝術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他優越的藝術天賦、刻苦的技巧訓練外,同他淵博的科學知識有很大的關係。他除了學習繪畫的技能技巧外,還學習數學、透視學、光學、解剖學等,為他後來的藝術創作奠定深厚廣博的文化基礎。再如美國著名舞蹈家鄧肯,在她青年時期到巴黎演出時,就流連於盧浮宮和巴黎圖書館,潛心研究古希臘的雕塑、繪畫等,她一度專門到希臘山村居住,傾聽希臘山民演唱古老的民歌,在這種古典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薰陶下,鄧肯形成了自己的審美理想,成為現代派舞蹈的創始人之一。

  這些例項表明:藝術家的成功,包括學習和借鑑前人的經驗,也包括學習和借鑑同時代本國和外國藝術家的經驗,還包括學習和借鑑其他姐妹藝術的經驗,更包括學習哲學、歷史、文學、美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使藝術家真正具有博大深厚的文化修養[5]。綜合性大學藝術類研究生教育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加強學生傳統文化修養和藝術才能的提高,拓寬他們的文化視野,將藝術,特別是新一代年輕人的藝術深深植根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中。


工業設計參考論文
工業設計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藝術設計史相關論文3000字
藝術設計類畢業論文
農村藝術教育的相關論文
藝術設計類畢業論文題目
藝術設計系畢業論文
環境藝術設計類畢業論文
藝術設計學畢業論文精選範文
淺析藝術設計心理學論文
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相關論文
舞臺美術設計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