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愛滿天下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你想知道陶行之的教育故事是什麼樣的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行之的教育故事吧!

  一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視國民教育,認為“教育是共和國的保障”,因此,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這一大事中來。

  1923年,他組織了平民教育促進會,編寫《平民千字課》,奔波於全國十幾個省市,致力於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課》作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裡,勸家家戶戶都要識字讀書。他活動的經費多數都是自己寫書得的稿費。

  一次,他得到了1萬多元稿費,拿回家鎖在櫃子裡,承擔著所有家務的妹妹看見了,問他:“家裡有老有小,錢也不多,能不能留1/4給家裡用?”陶行知想了想,溫和地說:“我要去南京勞山腳下辦曉莊師範,這錢要作為辦學的經費。我們家雖窮,粗茶淡飯還能維持。中國34000萬農民非但沒有飯吃,更沒有文化。用這錢去辦學校,是為農民燒心香,是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去幫助他們。你在家裡省著點用,算是幫我去辦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點了點頭。

  1927年,陶行知辦起了曉莊師範學校,開展鄉村教育活動。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武力封閉了這所學校,還通緝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後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工學團”、“勞工幼兒園”,繼續推行中華普及教育運動。

  二

  不要做井底之蛙

  育才學校文學組辦了幾十種壁報,還在重慶開詩歌朗誦會,很受大家歡迎。他們成立了“榴火詩社”,陶校長專門為詩社題詞,文學組的學生們有些飄飄然了。有的人留起了披肩長髮,有人特意穿破衣服,自視為藝術家的派頭。也有的人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說話尖刻,愛諷刺人。除夕夜,陶校長把文學組學生召集起來,一面吃瓜子,一面對他們語重心長地說:“一個文人應是靈魂乾淨、品格高尚的人。衣服髒得很,破了也不補,這是乞丐,決不是文人應有的樣子。”他又摸著一個男同學亂蓬蓬的頭髮說:“這是茅草山。我要放一把火,叫‘放火燒山’!”幾個留長髮的學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陶校長拿起剪刀,親自給他們剪了發,並耐心地給他們講“要認真做學問,不要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學生們聽得心服口服。

  三

  大樹底下小樹長不好

  張宗麟先生原是曉莊學校的生活指導老師。1932年暑假,他約戴自俺一起去廣西桂林師範工作。戴自俺在曉莊追隨張先生學習幼兒教育,現在能跟老師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工作,禁不住心馳神往,立即欣然同意。事隔幾天,陶行知先生約戴自俺談話:“現在河南需要一個人,你願意去嗎?”“到河南去幹什麼?”“一所省立省鄉村師範要請我們派一位曉莊同志去擔任研究實驗部主任。原是請張宗麟先生去的,他將去廣西。

  我的意思,你去河南怎麼樣?”戴自俺認為跟著張先生去廣西比較省力,便不加考慮地拒絕了,說:“我想,能再跟張先生學習一段時間,對我比較合適。”陶先生耐心地說:“科學家是分開來,他去廣西,你去河南。”戴自俺還是不大願意,他低頭想了一下說:“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幹有膽怯,我幹不了,還是請張先生還我一段時間為好。”陶行知笑了:“原來你是想著大樹底下好遮蔭呀!”“正是。我想先跟張先生學幾年,再自己單獨去闖。現在我可不敢一個人去幹,一定幹不好。”陶行知先生沉默了一會,忽然指著窗外說:“你看,那邊有兩棵樹。”順著陶先生的手,戴自俺看見了不遠處的山坡上,有一株高大楝樹,挺拔堅實,在晚霞中尤顯得英氣勃勃。在大樹的下邊有一株小樹,被籠罩在楝樹的濃蔭之中,顯得蒼白瘦弱,一副可憐的樣子。小戴不明白陶先生的意思,用疑惑的目光望著這兩株截然不同的樹。陶先生說:“這棵小樹躲在大樹底下,

  陽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大樹底下,小樹是生長不好的。同樣一棵樹,小樹沒有一塊自由生長的土地,就顯得多麼蒼白無力!”他停了一下,深情地望著自己的學生說:“把這棵小樹從大樹的蔭影下移出來,換一個地方栽,它也會長成參天大樹!”戴自俺聽了若有所悟,他明白了陶先生的良苦用心,是為了讓他能獨當一面地去接受鍛鍊,在實際工作中培養自己獨立工作的能力。但是,他自己還是覺得沒有十分把握。於是他又有些猶豫地問陶先生:“這樣重的擔子,您看,我能行嗎?”陶先生拍拍戴自俺的肩膀,進一步鼓勵他說:“我看可以。你忘了嗎?天賦兩個寶,雙手與大腦。寧做農與工,聯合闢荒島。曉莊同志應該有這種開疆拓土的精神!”陶先生越說越興奮:“去吧,你大膽地去吧!我們的同志,只要有一個人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就會出現一個新的曉莊。曉莊的種子一定會撒遍全社會!”離開上海那一天,戴自俺去向陶先生告別,想再聽聽老夫子的“臨別贈言。”陶先生笑笑說:“沒有什麼可說的了,這裡有一首新寫的詩《水銘》,送給你參考吧。”戴自俺將詩接過來看:杯方水方,杯圓水圓。可以穿石,可以灌田。分出氫焰,化鐵之堅。會合眾川,白浪滔天。居高臨下,馬力萬千。流血流汗,開新紀元。帶著這首寓意深刻的詩,帶著陶師的殷切期望,戴自俺離開上海,奔赴河南百泉,走上了鄉村教育的道路。

  四

  點石成金

  陶行知對少年兒童求知學習的方法,經常有所指點,最為突出的就是"點石成金"的故事,這也可以說是少年兒童求知學習的最首要、最關鍵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學校的晨會上,陶校長去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很有本領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亂石立即會變成黃金。一天,他讓眾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點著地下一堆石塊,立刻石塊都變成了黃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塊。從徒弟又驚又喜,個個拍手叫好。道人對徒弟說:"每人選一塊金子,拿去買點吃用的吧!"徒弟們都撲到黃金堆裡去翻揀,有的要選一塊顏色最黃的,有的要揀一塊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塊最大最大的,大家東翻西找忙個不停。這時卻有一個徒弟,他沒有去拿金塊,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邊,兩隻眼睛睜得大大的緊盯著師傅點金的手指看,邊看邊思考。道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挑選你最喜愛的一塊金子呢?"這徒弟回答說:"金子雖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師傅那個點石成金的指頭。"講到這裡,陶校長突然停住了。學生們急於要知道故事的結局,都催促他:"校長,你講下去呀!""快點講下去呀!"

  陶校長不再講故事,卻一轉話題,進行了一番評述,他說:世上有多少人被閃閃發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記了點石成金的指頭。同學們,你們在學校求學,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師和書本傳給你們的現成知識,這些知識雖好,但僅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識的一個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現成知識會不夠用的,有的會用不上了,有的會顯得陳舊了。有些同學拼命把老師和書本上的知識死記硬背,即使你能背出,你在追求學問***真理***的大道上還會碰到許多新事物、新問題,到那時你能責怪老師沒教過、書本上沒見過嗎?死記硬背不思考,是書呆子的學習方法,這些學生,老師"教多少",他就"記多少",是趕不上時代、超不過老師的。一批批的學生都比老師差,那末,我們的國家就會一代不如一代。我們求學必須要學會尋找知識的途徑和方法,這就是要拿到開發文化寶庫的金鑰匙***也就是這隻點石成金的指頭***。這樣,你們自己就可以一輩子毫無止境地去探求知識,你們就能超過老師,我們的國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強。

  同學們聽到這裡才恍然大悟,懂得了陶校長講故事的意圖。從此,大家不再死記硬背,各自努力探索尋找知識的途徑和方法。老師們也不是片面地向學生傳授現成知識,而是創造各種

  各樣的學習條件,幫助學生學會"學好各門學科的方法和能力"。


陶行知愛的教育故事
教師網路研修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讀後感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精選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關於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精選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範文
關於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讀後感
關於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關於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陶行知的教育理論有什麼
陶行知愛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