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圖形的旋轉說課稿
《圖形的旋轉》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內容。“圖形的旋轉”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後的又一種圖形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你。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按照全套教科書的安排,本課時學生開始學習第三種圖形變換——旋轉。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平移與軸對稱兩種圖形變換,對圖形變換具備一定的認識。另一方面,本節所學的旋轉又是學生學習下一節中心對稱的基礎。在學生對平移、軸對稱、旋轉概念及其性質都有一定的瞭解後,課本又綜合運用這些圖形變換的性質進行圖案設計。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平移與軸對稱,對於圖形的變換已經有所認識。從平移與軸對稱的學習來看,學習一種圖形變換大致包括以下內容:⑴通過具體例項認識這種圖形變換;⑵探索這種圖形變換的性質;⑶作出一個圖形經過這種變換後的圖形;⑷利用這種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⑸用座標表示這種圖形變換。本章“旋轉”的教學也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展開的,只是關於⑸,本章只涉及用座標表示中心對稱。學生對圖形的變換這種學習形式應該是比較熟悉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的旋轉例子,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把握旋轉的基本要素;
2、經歷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的過程,體驗和感受圖形旋轉的主要特徵,理解旋轉前後兩個圖形“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及“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等基本性質;
3、經歷觀察、實踐、驗證等數學學習的活動,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推理能力;
4、通過欣賞生活中旋轉圖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美,激發學習數學的樂趣,並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美。
四、教學重點、難點:
對生活中的旋轉現象作數學的分析研究,抽象概括出旋轉的概念;探索並得出旋轉的基本特徵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對旋轉現象的分析研究;對旋轉特徵的探索;準確發現圖形的旋轉變換關係並恰當運用旋轉研究幾何問題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材處理:
根據本節教材的內容,我把《圖形的旋轉》的教學劃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認識圖形變換、探索圖形變換的性質這兩個基礎步驟;第二課時再進行畫出變換後的圖形、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這種運用。
在本節中,旋轉的概念、性質以及有關作圖的內容環環相扣:由概念得出性質;由性質得出有關作圖的方法。應關注這些內容間的聯絡,使前一部分內容為後一部分內容作準備,後一部分內容複習鞏固前一部分內容。所以前後兩堂課的知識應該是相互滲透的關係,比如在第一堂課上,為了加深學生對旋轉性質的認識,課堂練習的選擇中已經有進行旋轉變換後的圖形,但難度上不要求學生自己作圖。
六、教具準備:
在這堂課上,教具的準備我認為會是一個學生興趣的凝聚點。因為圖形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所以在圖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參與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因素。而在人們的學習過程中,實踐感知操作過的資訊肯定要比視覺收到的資訊要存貯深刻,所以我捨棄用多媒體制作各種漂亮的旋轉效果,而是自制學具,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自己構造旋轉,體會旋轉中的等量關係;在學生得出圖形的旋轉性質後,又利用圖形軟體讓學生嘗試和教師共同在電腦上操作旋轉的圖形制作,體驗科技的神奇,增強學習的動力和主動感。
七、教學方法:
教學中以實驗發現法為主,演示法、討論法、總結法配合使用。
八、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手段與方法都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圍繞教學目標我分別設定瞭如下教學步驟:
1、旋轉定義的教學:
對概念的教學,教學過程中分兩段體現,經歷了從“具體→抽象→具體”的認知過程,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從模糊感知到運用概念實踐操作,概念的形成真正達到了內化的效果。
[一.引出課題,看一看]
設計意圖: 從具體生活中抽象出概念實質。
教學方法:尋找日常生活中有關旋轉的例項,藉助多媒體工具以動態的形態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從中抽取概念的本質;
[動一動]
設計意圖:用學生從實物操作中得出的表象反饋於實踐操作。
教學方法:給出具體的教具讓學生根據旋轉概念模擬動作,在實踐操作中體會旋轉的基本要素***旋轉中心、旋轉角***。具體實踐中,學生分組合作,並組織語言描述自己設計的旋轉,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推理能力。
活動的最後,形成旋轉的描述性定義,由於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相信學生基本概念。
2、旋轉性質的教學:
對旋轉的性質,教學中同樣設計了兩個環節,一個環節採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實踐,另一個環節則是對性質的拓展。
[動一動]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點,因為它涵蓋了概念的應用與性質的獲得。學生在實物操作的過程中感知表象,然後通過分析、類比、綜合得出旋轉前後兩個圖形“全等”、“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及“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等基本性質。表象操作變成符號操作存貯於學生的記憶中。
因為這個環節知識的獲得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探索,符合學習的情感原理和活動原理又是對旋轉概念的反饋練習,活動效果較好,在“自主——合作——探究 ” 中突破重點。
[試一試]
這個環節可以認為是旋轉概念的拓展教學,它是兩個圖形旋轉後的一種特殊位置的重疊。運用旋轉的概念我們可以形象感知圖形的變化。同時又因為它是旋轉得到的圖形它具備旋轉的性質,我們可以用旋轉的性質把它的圖形畫出來,這實際上是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因為知識的相互融合,所以這節課僅讓學生有這種意識就可以了,具體的練習不做。
3、把旋轉性質用於實踐:
組織變式練習,對學生及時進行反饋矯正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步驟,也是把新得知識納入學生原有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途徑。本堂課設定了兩道練習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反饋訓練。
[用一用]
在這題中用正反兩種思維運用旋轉性質。 一題是圖形具備旋轉條件,另一題是利用圖形特點構造旋轉圖形解題。它們都同時用到了“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旋轉性質。是學生思維的一種昇華。
4、 小結與練習:
在練習中設定了一題:讓學生自己利用已學圖形變換進行圖形設計,這個內容也是下節課課時內容,但作為作業,可以讓學生在課外的思考、實踐中培養把數學用於生活的意識。
九、[板書設計]
23.1 圖形的旋轉
旋轉的定義: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個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叫做旋轉。
***點o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
旋轉的性質: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於旋轉角;
旋轉前、後的圖形全等。
《圖形的旋轉》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所說課的內容是《圖形的旋轉》。這一課我將從三個方面說起,首先是教材,其次是教法與學法,最後是重要的教學過程。
首先我來說教材,教材我分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教材分析與教學目標。
圖形的旋轉:
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
教材分析:
“圖形的旋轉”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後的又一種圖形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圖形的旋轉”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本節課,正是讓學生經歷物體的旋轉過程。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起著導向性作用。為此,我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確定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目標,具體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例項探索觀察與動手操作,會用語言描述一個簡單圖形的旋轉過程;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方法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o後的圖形;
3、情感目標:通過觀察與操作由旋轉得來的圖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第二個環節:學情分析及教學重難點
六年級學生普遍都求知慾高、模仿能力強,但思維還需要藉助於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對旋轉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
根據學情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首先是教學重點
1、會用語言描述一個簡單圖形的旋轉過程;
2、能夠運用方法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 90o後的圖形。
而學習難點則是根據教學重點來制定的
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繞旋轉點順或逆時針旋轉90o後的圖形。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教材的一個分析,接下來我將說教法與學法,在教法中我主要採取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和動手操作這兩種方法,而在學法中,我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這三種主要學習方式,另外,我還制定了評價方法,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以人為本,關注學生髮展性評價。我將採用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根據教法與學法,我和學生需準備以下教具
教具:鐘錶、自制鐘錶、課件
說完了教法與學法,接下來進行的將是我本節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分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回顧舊知,激發學習興趣。
我應用起立這一行為,加***令,將它變成了小遊戲,從中回顧了平移和旋轉這兩個運動現象。然後讓學生進一步找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最後用我們常見的鐘表為例,引入課題,引出了本節課的題目——圖形的旋轉。
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學生學習本節課的慾望。以上呢就
是我教學過程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師生互動、探索新知、手腦並用。這個階段是整堂課的重點,我出示了一個鐘錶,我撥指標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說出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旋轉方向。然後將學生分成兩部分,親自動手撥一撥,通過比較得出,旋轉點和旋轉角度。最後得出旋轉的三個要素。
第三個階段是合作探究部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通過收費站的橫杆升起和落下這一運動現象,進一步鞏固旋轉的三要素。接下來是對以上學習的小測驗,目的是為了加深記憶。具體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基礎性作業,,這一內容是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是必須掌握的內容。旋轉的三要素不僅要會用語言完整的描述,還要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來。也就是在語言描述的同時,滲透了畫圖的步驟,也就是畫圖的三要素。這就是作業的第二個層次,提高性作業。第三個層次,是拓展性作業,加大練習的難度。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並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整個學習過程,我將用眼看,用嘴說,用手畫,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法貫穿始終,語言讓學生自己說出來,結論讓學生自己得出來。
這樣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鍛鍊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同時讓學生在互相評價的時候發現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不足。
以上就是本次說課的全部內容,由於經驗甚少,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初三九年級英語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