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人的歷史文化
毛利人是紐西蘭的少數民族,屬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型別,使用毛利語,屬南島語系波利尼西亞語族。紐西蘭官方文獻證明,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從臺灣遷出的原住民。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紐西蘭官方文獻證明,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從臺灣遷出的原住民,毛利人蔘訪臺灣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祖祠,發現門窗開的位置、建築樑柱等結構都和毛利人聚會所相同,紐西蘭毛利人是世界著名的吃人族,當然現在已經有200多年不再吃人了,可是現代的毛利人仍然為他們的祖先的悍勇感到非常自豪。
19世紀初英國人入侵前約有20多萬人,分為50個部落,有部落聯盟,原始公社開始解體,階級分化明顯,社會以父系大家族公社為單位,毛利人開始向大家庭過渡,採用夏威夷式親屬制度即伯叔父與生父同一稱呼,伯叔母和生母同一稱呼,侄甥與兒女同一稱呼,經濟以農業為主,行刀耕火種,部分人從事漁獵和採集,手工業發達。
殖民時期慘遭屠殺,人口一度銳減,1907年紐西蘭獨立後,民族權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漸回升,現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紐西蘭人的影響,社會、經濟和文化均已發生變化,多會講英語,許多人進入城市當僱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識開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復興和發展。
毛利人約於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從傳說中的哈瓦基乘木筏遷徙至此,並從此定居,今天,生活於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繼承了毛利的傳統文化,他們對族人聚首的時刻,如葬禮尤為重視,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會面的難得時刻,總趁機回鄉。
說毛利人一旦離開人世,便會與祖先會合,並憑著他們賜給的力量,賦予子孫精神力量與指引,毛利人極重視他們的傳家寶物,如權杖、綠玉項鍊等,深信它們蘊藏著祖先的靈氣,他們會將這些家傳之寶傳給世代子孫,過去,毛利人與他們居住的環境有極密切的關係,並創造及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過傳統歌曲舞蹈流傳坊間,成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毛利人一般說來也已被其他紐西蘭人接受,雖然有些人在城市中找房子可能遇到困難,另一些人如果要和歐洲血統的紐西蘭人結婚,也許會遭到反對,但就絕大部分而言,偏見並不是根深柢固的,許多毛利人害怕文化優勢甚於歧視,總希望保持他們的毛利人特性。
差不多所有毛利人都有一些歐洲祖先,某些認為他們自己是毛利人的人,實際上其歐洲祖先尤為突出,因此他們的特性與其說是遺傳學的,不如說是文化上的。
對於大多數毛利人而言,做毛利人意味著承認和尊敬他們的祖先,有對家庭土地的要求,有在他們祖先的村莊內被接納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people of the land***的權利,它意味著被接納為團體成員的資格,並和團體成員一道共同承認毛利人的獨特思想和行為方式,現在已經恢復了一些對毛利語***Maori language***的教學,1987年毛利語被規定為紐西蘭的一種官方語言。
在當代紐西蘭,許多毛利人的文化習俗仍被儲存下來,一切毛利人的正式集會都伴隨著毛利語的演講、戰歌,正式接待賓客時都要互相以鼻子摩擦表示歡迎***稱為hongi***,有時還舉行一種作為儀式的挑戰,在預先燒熱石頭的地爐上烹調食物,在毛利人村莊中用作開會和典禮中心的雕有圖案的房屋,仍在建築。
現在多數毛利人認為在紐西蘭最大的爭端仍然是土地問題,19世紀歐洲人土地交易中的不公正行為,使他們感受極深,所以他們對於政府採取任何有關改變土地法的措施,都疑懼不安。
以前凡稱作「毛利人土地」的土地,必須經過特別法庭批准,業主本人才能出售,後來法律使得毛利人可以較容易地出賣他們祖業的土地,然而毛利人中有一部分持強烈反對的意見,認為他們佔有的土地只是由子孫託管,要一代代傳下去。
《懷唐伊條約》的簽訂,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資源的擁有權,使這種獨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儲存,現在成為紐西蘭一大旅遊特色。
在紐西蘭,你會時刻感覺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個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生活,同樣,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禮和紋面廣為我們所熟悉。
到了19世紀的初期階段,他們就開始跟歐洲人交易,交換槍,衣服和許多西方先進的科技品,白人也開始來跟毛利人買地及砍伐開墾。
到1840年的時候兩百個毛利領袖就跟英國政府簽定了懷唐伊條約,紐西蘭從這時候就合法的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之一,但是西方人也帶來了很多疾病,因為毛利人對這些疾病沒有免疫力,不少人得到感冒的時候在五天內就去世了。
從1860年代到1870年代之間,許多毛利族感覺到西方帝國主義的威脅及侵略性,他們就不願意在繼續賣土地給英國政府,有幾個族就在奧克蘭南邊的懷卡托地區聯合起來,成立他們自己的王國並反抗英國殖民政府,引起十年的“紐西蘭土地戰爭”或“毛利土地戰爭”。
當然,西方先進的槍與大炮很容易就勝過毛利人的石器文化,但在1864年的戰爭當中,一些毛利反抗者在一個叫***Ruapekapeka Pa***的地方第一次用塹壕戰的戰術,英國殖民政府軍隊用大炮轟炸那個“帕”後,認為他們已經勝利了便前進,其實那毛利反抗者已經躲在了塹壕底下,等英國軍隊到來,十分鐘內就有一百個白人被打死。
另外,毛利人是天生的藝術家,尤其對音樂和舞蹈有獨到之處,從傳教士那裡學習讚美歌的旋律和和聲,再經過巧妙的運用,發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樂,和夏威夷草裙舞類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羅沱路亞以毛利音樂表演外,在紐西蘭的節日慶典上,也是主要的。
如果你訪問紐西蘭的北島,你的旅行團通常會安排你們看一場毛利人的歌舞表演;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戰舞。
迎賓禮是紐西蘭毛利人歡迎客人是很特別的,有一種“家庭式”的歡迎儀式,開始時,會場是一片寂靜,男女整齊地列隊兩旁,在一陣長時間沉寂以後,突然走出一位赤膊光腳的中年人,先是一聲巨集亮的吆喝,接著引吭高歌,歌聲剛落,年輕的姑娘們翩翩起舞,舞姿優美,周圍的人低聲伴唱,歌停舞罷,他們就一個個走過來同客人行“碰鼻禮”,鼻尖對鼻尖,互碰三次,歡迎會進入高潮。
還有一種“挑戰式”歡迎儀式:歡迎者全部民族裝扮,為首的赤膊光足,繫著草裙,臉上畫了臉譜,手持長矛,一面吆喝,一面向客人揮舞過來,並不時地吐舌頭,臨近客人時,將一把劍或是綠葉枝條投在地上,這時,客人必須把它拾起來,恭敬地捧著,直到對方舞畢,再雙手奉還,這是最古老的迎賓禮,也最為隆重。
毛利人除了音樂和舞蹈外,在美術方面,木雕也表現了毛利的文化特徵,無論是獨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處的雕刻,集會場所前面及周圍的雕刻等,皆充分顯示了毛利人將雕刻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這種木雕品已成為贈送他人的最佳禮物。
毛利人木雕工藝出眾,石雕手藝也不錯,最著名的是在紐西蘭綠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該綠石被毛利文化視為護身符,是非常珍貴的。
遊客可拜訪一戶毛利族會堂,觀賞毛利傳統迎客儀式,每一戶毛利會堂皆由家園的老樹沃卡巴巴***whakapapa***所雕琢而成。
13世紀前後,毛利人遷徙到紐西蘭,成為這裡最古老的土著居民,早期毛利人沒有文字,他們以口頭傳說和在木頭上刻記號記載歷史,由此形成獨特的毛利人木雕。
關於毛利人木雕有一段古老傳說:魯阿是毛利人的祖先,一天,他的愛子不幸被海底群魔綁走,惡魔們用妖術將魯阿之子變成木頭,作為裝飾品豎立在魔王洞穴前,魯阿尋子前來,走入洞門,發現牆邊整齊排列著一座座木雕人像,這些木雕竟相互說起話來。
黑夜,惡魔們都睡熟了,魯阿將洞內所有透光的門窗遮掩起來,洞內一片漆黑,天色大亮,惡魔們依然呼呼大睡,這時,魯阿迅速將掩遮物全部揭去,強烈的陽光穿透門窗,直射到洞穴裡,群魔們頓時頭暈目眩,抱頭鼠竄,魯阿趁勢掄起石棒,痛打惡魔,救出愛子,凱旋而歸,同時隨身帶回一些木雕人像,它們便成為毛利人木雕藝術的淵源。
至今,在紐西蘭毛利人中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佳話:木雕藝術即魯阿藝術,幾個世紀以來,毛利人執著地保持著本民族文化和藝術的統一性。
印度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