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瓦力影評3篇
《機器人瓦力》中,巨集大的場景不僅反映了該片中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氣氛及歷史年代,還用以襯托主人公的形象,對塑造故事中典型的環境、渲染畫面氣氛、襯托動畫、突出主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有機器人瓦力影評,歡迎參閱。
機器人瓦力影評篇一:
昨天,在家《機器人總動員》-又名《機器人瓦力》***英文名:Wall-E***的一區DVD版影碟!很震撼,很感動!我完全被可愛的瓦力征服了...我愛上了他!這類的動畫片真是第一次看到,本片的閃光點就是影片的前30分鐘一句臺詞都沒有!完全就是瓦力和他的好朋友...一隻小蟑螂的種種趣事!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700年...地球已經被人類迫害的無法居住了-漫天昏暗,垃圾成堆,臭氣熏天...這幾個詞也許最能形容將來的地球所處的狀態!***希望影片中的一切不會成為現實...***
“WALL-E”***是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 - Earth的縮寫***大白話一點兒,就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時,為了偷懶而發明的廢品分裝員。
因為整個地球幾乎被垃圾掩埋了,所以罪魁禍首-人類...只得移居到太空船上去享清福,並且請一家叫Buynlarge公司清除地球的垃圾,待萬物更新時再飛回地球安居。Buynlarge公司把這種叫WALL-E的機器人大批送往地球撿垃圾,但WALL-E並不適合地球的環境,大批量地來也大批量地壞,最後只剩下一個機器人還在日復一日的按照程式收拾廢品。就這麼...過了幾百年,僅存的WALL-E還在垃圾堆裡辛勤的勞動!他唯一的朋友就是一隻陪伴其左右的小蟑螂。
在分揀、打包垃圾中,瓦力自尋快樂的淘到不少的人類寶貝-廢棄的打火機、滅火器、小零件、放大鏡,蘋果MP3,甚至是女人的胸罩...在瓦力手中都成了寶...慢慢的...它也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不再是傻乎乎的機器人,懂得了什麼是孤獨。
突然有一天,伴隨著巨大的響聲一艘太空飛船從天而降,一個光鮮漂亮的女機器人伊娃***Eve***從飛船上下來執行搜尋地球上是否還存有生命體的任務。它的出現,一下子就俘獲了瓦力的視線,孤獨、渴望情感的交雜,瞬間在瓦力度體內線路中萌生,“一見鍾情”並非人類的專利。機器人瓦力愛上了伊娃...
為了追隨伊娃,瓦力隨同伊娃一起陰錯陽差的去了人類生存的太空船上,開始了一場拯救人類的感人故事!堅韌、單純的瓦力幾次不顧危險去救伊娃,冷漠的伊娃也被傻傻的瓦力感動了!決定和瓦力一起努力讓人類重返地球!
影片的最後,瓦力為了給伊娃爭取時間,不讓重返地球的系統被反面角色-由高階電腦程式控制的羅盤所關閉,竟不顧一切的用自己的身體,頂住了蓋下去的蓋子,最後伊娃成功的把啟動程式的-綠色生命體裝入了程式,啟動了飛船的指令!但瓦力卻被蓋子巨大的壓力壓扁了...傷痕累累...生命垂危!在飛船抵達地球后,伊娃拼盡全力趕回了瓦力在地球上的***所謂的那個***“家”中。幫他換好了零件、晶片和線路板...瓦力雖然是救活了...但記憶完全丟失了...他變成了一個全新的瓦力...一個只懂得清理垃圾的瓦力...他徑直的從好朋友小蟑螂的身上踩了過去...***注:本片中小蟑螂擁有不死之身!***伊娃不願相信眼前的一切...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想起了之前傻傻的瓦力那執著、搞笑、堅韌、有趣的一幕幕...我也彷彿跳入了影片中...和他們一起“共患難”了一回!而現在,瓦力為了拯救人類變成了這個樣子...我實在無法看下去...不過,還好...迪士尼影片一向不會讓小朋友們失望的!
影片中很重要的一個小情節就是:在瓦力沒有失去記憶前,他最想像影片中的戀人那樣,牽伊娃的手...而這個願望,在接連而至的狀況中,至今也沒能實現...就在這時...伊娃把手伸向了瓦力,並緊緊地握住...但似乎依舊沒有什麼用,就要當伊娃準備放棄離開時,瓦力居然也握緊了她的手不放...就在那麼一瞬間...瓦力的記憶恢復了!當他看到自己的手緊緊的握著伊娃的手時,還不好意思的跳了起來...結局皆大歡喜!
我愛上了瓦力!真誠的把這部影片推薦給電腦螢幕前的您!放下手中的遊戲...來看看這部影片吧!據網上說,中國今年沒有引進本片的意願,所以還是推薦大家上網看哦!讓我們大家記住這個可愛的、傻傻的“垃圾工”--瓦力吧!你一定會被他征服,並毫不猶豫的愛上他!
機器人瓦力影評篇二:
一、 前言
“環保”問題一直是現代社會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也許我們會存在著這樣的疑問: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垃圾是怎樣處理的?是燒燬,填埋,還是怎麼?或者我們又存在這樣的想法:隨著社會的發展,會不會有那麼一天,垃圾擠滿我們的生活空間?以至於我們沒有地方居住而遷徙到別的星球?再而,我們是不是在追求自己安逸舒適的生活的同時,應該儘量優先的考慮一下我們生存的空間的環境?以防止同影片雷同的悲劇發生?
二、 對影片概述
《機器人瓦力》完整感人的故事情節,起承轉合的敘事結構,跳躍變換的蒙太奇語言,細膩傳遞情感的樂曲和對白……所有這些元素系統完美的結合,帶領我們進入了這樣一個骯髒而又高科技的世界:開篇大場景,天空瀰漫著黃沙和灰塵,整個氣氛顯得很低沉,荒漠。人煙稀少,而依稀可見的只是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鏡頭拉近才看清,給人眼前的高樓大廈居然是垃圾堆砌出來的假象。可見這個地球上已經沒有人類的生存空間了,在影片播放到“承”的時候,才發現他們生活在一艘裝備齊全的,完全科技自動化的飛船裡面,無憂無慮。由於科技的完全自動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些胖乎乎軟綿綿的人,他們都生活在自動而舒適的氣墊椅上面,甚至連日常生活都不用自理,口渴了就喊一聲“水”,餓了就叫一聲“飯”,手都不用抬,一切都用高科技的“保姆式”的機器人送到身邊……而就在破爛生鏽的機器人瓦力收拾地球上的殘局的時候,愛情發生在了他的身上,在追逐屬於自己愛情的同時,一系列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
通過這部影片的觀賞,我們可以窺見一部經典影片的最基本條件。下面就《機器人瓦力》,分析一下它為什麼吸引人,為什麼會成功。
三、角色、場景的設定與對比
1.角色的設計----給予角色以靈氣
在主人公的角色設定方面,兩位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對比非常的強烈,瓦力是一臺髒兮兮、生鏽的、有著拖拉機履帶的機械機器人,顏色昏沉,操作時發出鐵器摩擦的噪音。可以用“孤寂”來形容他的心情。每天只是重複著做同樣一件事,那就是將地球上的垃圾壓成方形,摞在一起。而伊娃則是高科技的產品形態,鵝蛋形身段,輕盈、流暢、乾淨。整個機身呈流線型,全身白色,色彩明麗,呈現超強的攻擊能力,她是新型的機器人,她無論是在外表上還是效能在效能上都比瓦力fashion,體現了目前世界上平滑、無縫、能夠隱藏所有運動部件的銜接技術,高貴典雅。表現自己情緒的地方主要是她一對發光的藍色眼睛,高興地時候會向上翹起,生氣的時候會向下彎,十分可愛。表示憤怒、無奈的時候直直的。她還喜歡捂著自己的嘴發出“咯咯”的笑聲,雖然我看不到她的嘴在哪裡。新型的機器人使伊娃有了機警、靈活、能力強的個性特點,而作為一個女性機器人,同時表現了她的善良、陰柔的一面,在瓦力身處險境的時候十分著急,毫不猶豫的去營救它。
在配角方面,那就是生活中的人,他們的設計十分的有特點,圓圓的身體,胖胖的腦袋,軟綿綿的,失去了直立行走的人的特性,他們長期坐在電子椅上,一切都不需要計劃,只和眼前的電子儀器有著聯絡,這也註定了他們在面對危難的時候會驚慌失措,在自己遇到麻煩***摔倒***時顯得無能為力。
2. 場景的設計----賦予角色以感染力
《機器人瓦力》中,巨集大的場景不僅反映了該片中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氣氛及歷史年代,還用以襯托主人公的形象,對塑造故事中典型的環境、渲染畫面氣氛、襯托動畫、突出主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開篇,鏡頭就交代了巨集大的場面,由大場景入手,推鏡頭,交代了這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球,奠定了故事發生的整個環境氣氛,從而也就招致了主人公在孤寂忙碌地清理垃圾的時候,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空虛心情。
與“巨集大”相對應的,是“細膩”。 在本片中外太空的描寫中, 無論是太空城市的佈局,還是不同功能機器人的設定,甚至小到機艙門閥和操作按鈕的設計,都有著驚人的細節。此時與地球上骯髒、漫天黃沙、杳無生氣的場景進行了強烈的對比。色彩明麗,同時也反映了人類的生活是多麼的舒適、熱鬧,什麼也不用去想。從而也與地球上的小瓦力的心理進行了對比。一個是無事不想,一個卻是孤寂。
四、影片的表現形式及音樂的運用
一部成功的動畫影片都要求有由“起承轉合”四個部分組成的敘事結構。傳統的劇作結構主要以矛盾衝突為劇作基礎,由此展開影片衝突的必然動作歷程就是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四個部分進行,然而對於扣人心絃的戲劇衝突,它不僅要求人物關係和思想感情的描寫緊緊扣住中心衝突的動作線,還要求造成緊張的聲勢,以步步相逼、場場推進的形式去發展劇情,使衝突逐場逐段遞進加劇,愈演愈烈。因此,這一結構的影片富有戲劇性、緊張感、懸念感,容易抓取觀眾的注意力。
在影片表現方式上,主人公瓦力和伊娃除了互相呼喚對方的名字外,對白很少,這樣的影片要一般的人去觀賞,就會有不知所云的感覺。但是《機器人瓦力》在大膽運用默片的同時,主要人物之間的交流完全靠動作和肢體語言來完成,即主人公的表情及 “咯咯”的笑聲去塑造他們的性格以及喜怒哀樂。豐富的肢體語言,加上整體娛樂性強,讓人發笑的創意,感人的情節,甚至一些連語言都無法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我們都可以通過這一雙僅有的眼睛來體會。這不僅彌補了影片的不足,而且在表現形式上別有一番趣味性。同樣,在另一部美國動畫影片《小馬王》中主人公小馬王也沒有任何對白,完全靠馬的表情動作來捕捉馬的內心活動。這種表現手法讓我們感到很驚訝。同樣不可思議的是瓦力和伊娃不但沒有任何對白,完全是通過肢體語言以及各自的眼神,讓我們去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
一盤用料豐盛的菜餚,如果沒有添油加醬,吃起來是索然無味的。對於每一部片子,不管是電影還是動畫片,縱然畫面讓人炫目,而忽視了音效的作用,看起來就會讓人受不了。聲畫同步,時空合一是每一部成功動畫片的最基本的構件,可見音效是至關重要的。音效在一部片子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動畫音效在我看來已經不僅僅是為畫面本身錦上添花,它是一種語言。
音效最大的作用就是烘托氣氛,營造一個讓觀眾身臨其境的環境。與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和情緒是存在著必然聯絡的。當伊娃沉睡不醒,瓦力為她遮風擋雨,音樂溫馨感人又帶點幽默;當瓦力與伊娃在太空中追逐嬉戲的時候,音樂浪漫而輕鬆;當他們拯救希望的嫩芽的時候,音樂又十分緊張激烈;當瓦力認不出伊娃時,音樂憂傷而緩慢。從而達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不同的畫面總是伴隨著不同節奏的音樂,這樣處理的很和諧,不同的音樂能烘托出不同的畫面氣氛,是觀眾體會到更強烈的音畫感受。音響與畫面的美妙結合,增強了影片的節奏和可看性,影片雖然對白有限,但依然保持了極高的音效水準。尤其是機器人瓦力的發音,聲聲如嬰兒般的啼叫讓人心碎。機器人運動時零件發出的摩擦聲響,宇宙飛船中器械手臂發出的機械音等等。
五、對本片在動畫技法上的探討
對於《機器人瓦力》,我想淺談一下本片的技法問題。
本片的製作手法採用了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相結合的製作方式。二維動畫是以手繪的形式在基於像flash等二維軟體的平臺上採用逐幀或者補間動畫來完成,它強調一種對運動的模擬,採用的形式可以非常豐富的;而三維動畫是以建模的性質在基於像Maya、3D-Max等三維軟體的模擬下生成的一系列動作為基礎,加上材質等,是對真實場景的一種描述。它呈現出一種對運動的控制,運動時不是線條和形狀本身在動,而是模型在運動。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相結合有助於豐富動畫的表現手段,提高動畫的表現技巧,它打破以往三維動畫和二維動畫相互獨立的局面,使兩種基本表現手段可以相互補充,發揮各自的長處,彌補各自的不足。兩者的結合可給動畫創作以更多的表現元素。在《料理鼠王》中,畫面精細、流暢,利用了不少跟隨老鼠行動的長鏡頭。對食材菜品的光影處理的很好,色彩豔麗鮮明,讓人垂涎,而當巴黎出現的那一幕其細膩華美更是讓人傾倒。與料理的現實與華美相比之下,《機器人瓦力》中的瓦力機器人就顯得更為幻想和真實了。無論是廢棄的地球還是蒼茫的太空,都註定色彩是單調的。
片中很多場景都是用二維技術做出來的,和三維的物體和人物結合的還算比較好,瓦力和伊娃兩者材質的處理,伊娃出色的光滑金屬感,對周圍的光反射是做的級到位的。三維技術的運用與二維技術的結合在動畫製作中起到的作用可見一斑。《埃及王子》中摩西用神杖將大海一分二為的巨集大場面,就是用的三維模型貼上二維的海面貼圖效果,這樣做既取得了真實逼真的視覺效果,又彌補了傳統繪畫上的不足,給人的感覺卻好像真的是由攝像機拍攝出來的。
六、本片給我的啟發
《機器人瓦力》的確給了我巨大的啟發,除了影片本身製作上的水準,巧妙的情節構思,新穎的表現手法以及深刻豐富的寓意之外,還讓我們認識到了很重要的另一點,那就是寓教於樂。其關鍵是創作者要有一雙會察言觀色的眼睛,要深入到生活中,洞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加上豐富的想象力,這樣創作出來的影片不僅具有吸引力,而且會與眾不同。總體上來說,《機器人瓦力》是成功的。在本片演藝的過程中,不僅讓人感到輕鬆娛樂,而且還大量提出“保護環境”的口號。這是任何一部以環保主題為創作線索的電影無法達到的。要麼直白的說到環保,還不如去認真拍關於“環保”的公益廣告。而《機器人瓦力》卻沒有一本正經地圍繞著地球的骯髒來敘事,而是在一個機器人追求愛情的過程中,以一種諷刺的,略帶誇張效果的喜劇方式呈現“環保”的重要性,充滿了幽默,使觀眾不會感覺到沉重和壓抑。
七、對於本片,我的收穫
從這部影片的觀看到分析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首先是它帶有明顯的迪斯尼氣味,這也是迪斯尼動畫鮮明的創作特點:它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特別注重細節的刻畫,做到了雅俗共賞,適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口味。其次,他還有其特殊之處,迪斯尼從一開始就熱衷於動物或者出現一個偉大的Hero人物作為主角,其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而《機器人瓦力》這一部影片小角色的小智慧,一切按照皮克斯的簡潔明瞭出手,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沒有偉大的英雄人物,就是那一個小小的機器人瓦力,製造出一些小小的卻十分詼諧幽默有深度的情節,使人感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機器人瓦力影評篇三:
有人說:“觸動心底最深處的東西便是最美好的。”在這心浮氣躁的時代,在這麻木不仁的年頭,生存在鋼筋水泥的方寸之地上,心底最深處的弦早已佈滿了斑斑鏽跡。然而瓦力——這個不起眼卻奇妙無比的機器人卻在我的心底,撥動了那根塵封多年的弦。107分鐘的片子,並不長,卻很溫馨,很浪漫,從心靈最深處,如冬天溫潤的泉水,一點一點融化心中堅硬冰冷的偽裝,讓人感動得一塌糊塗……
1.首舉投足間的電光火石
一部感人的電影,首先令人感動的便是它細緻入微的對細節及其人物的塑造。毫無疑問,《機器人瓦力》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主創們的誠意能夠切實地被觀眾感受到,使《機器人瓦力》不像其他商業電影那樣帶有濃重的浮躁氣息,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作品對美的高度敏感、對細節的精益求精。例如電影在瓦力的擬人化設計方面:下班回家,瓦力會像人脫鞋一樣卸下包裹“腳”的履帶掛到架子上;清早起床,他還會跌跌撞撞地走出門,直到太陽能電池充電完畢,令人忍俊不禁:原來瓦力跟每個清晨離不開咖啡、睡眼惺忪的上班族沒啥兩樣!又如某些場面的設定方面:在失重的太空中瓦力和伊娃利用滅火器翩翩起舞的場景,兩人亦步亦趨卻沒有運動軌跡的不合理的感覺,跟羽毛旋轉下落有著異曲同工的節奏之妙,驚豔!確實令人不得不佩服主創人員天在馬行空的想象力。又如,影片開頭瓦力收集各種各樣垃圾的場景,把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像首飾盒、打火機、金屬蓋、滅火器等等表現得趣味橫生;而家中巨大的垃圾分類架,亮閃閃的小燈泡,給小蟑螂吃黃油並對它的悉心愛護的細節,不僅表現出瓦力對生活的極大興趣和熱情,也說明了主創們本身的生活態度:對一切生命甚至是非生命的一種欣賞與尊重。這雖然不是電影主題,但卻貫穿始終,使影片脫離一般動畫的幼稚變得更為深刻,並達到一種令人驚歎的高度。導演Andrew Stanton謙虛地說:“會有較為完美的結果,並非因為我們是知識淵博、很有見識的人,而是因為採用了一種‘蠢人有笨招’的土方法:一樣東西嘗試幾千遍甚至幾萬遍,然後找出最完美的方式。”正是由於不斷學習和努力創新,《機器人瓦力》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真的由攝像機拍攝出來的一樣,從角度到燈光都異常講究。
而本片最大挑戰,同時也是最大特色就非如何在沒有對白的情況下清晰地表述整個故事的發展經過莫屬了。導演Andrew Stanton認為:“ ‘無對白’這種說法本來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這裡始終都有對白貫穿著影片的始終,只是他們使用的是一種你所不知道的語言而已……他們擁有獨立的思考體系以及交流方式。”兩個機器人對話上其實別無差異——常說的也是彼此的名字而已;即使後面情節稍微複雜,對白增加也不過三四個詞。在所有情感都得通過極其有限的詞彙表達的情況下,無聲肢體語言的重要性極大地超過了有聲對話,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片中瓦力雖是一個機器人,卻有很豐富的肢體語言和動作細節,使表情、動作、語氣相得益彰;伊娃的雞蛋造型雖限制了肢體語言的發揮,但少而精的動作細節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以上細節外,細心的觀眾會發現《機器人瓦力》還明顯有《2001太空之旅》的影子。片中的大反派Auuto的形象跟《2001太空之旅》中的HAL9000很像,不僅外表都有一個大紅圈,而且一樣完全掌控了飛船,對抗人類並最終都失敗。影片後半部分胖船長站起來時使用的背景音樂,正是《2001太空之旅》的著名電影音樂片段搭配“船長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橋段,更是明確地向科幻電影“雙瑰”之一的大師庫布裡克致敬。一般人此時大概會僅因情節的起伏而心情緊張,但對一個喜愛庫布裡克的影迷來說,這樣的“潛臺詞”意義遠遠超越了電影本身,足以體現出導演和編劇的良苦用心。
總的來說,《機器人瓦力》中的細節雖不能說是盡善盡美,但機器人舉首投足間與觀眾擦出的電光火石極為耀眼,又極為感人。這些對一部動畫電影來說,足矣。
2.跨越時空的懷舊樂章
不論時尚界,還是音樂界、電影界,近幾年來,“復古”都儼然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幾乎是毫無懸念地,《機器人總動員》也大玩了一次復古,導演Andrew Stanton在片中安排了大量古老事物與現代高科技的激烈碰撞,強烈的反差無不體現出絲絲舊時代氣息和歸屬感,電影配樂同樣沿著這條道路緩緩鋪開,應用大量六七十年代的經典歌曲對片中場景進行二次塑造。其中從erry Herman的經典歌舞劇《Hello, Dolly!》中選取的《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和《It Only Takes a Moment》更是影片的靈魂所在。開場曲《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輕鬆歡快的百老匯歌舞劇特色讓人腳趾大動,第一句“Out There”便很傳神地展現出了太空的深邃與遼闊。背景配合較為巨集大的絃樂和結尾處的迴音化處理,也展現了700年後地球的荒蕪蕭瑟。緊接的《It Only Takes a Moment》更是明確了全片的中心:“It only takes a moment to be loved a whole life long.”——不管是影片開始瓦力對愛情的嚮往,還是影評結尾處與伊娃搭最終牽手,這首歌都始終伴隨左右,不僅暗示了大團圓的結局,而且使影片首尾呼、應渾然天成。至於為什麼在眾多歌舞片中獨獨選中了《Hello, Dolly!》,Andrew Stanton則表示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所以當《機器人瓦力》需要被安插進一段真實的電影片斷時,首先想起的就是《Hello, Dolly!》。他還笑稱自己“一生中產生的最古怪的想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幾年前《海底總動員》中大量精湛的短篇配樂讓我們認識了Thomas Newman——這位配樂大師從小接受豐富的音樂薰陶與完整紮實的音樂教育,作品結合了電子與傳統器樂,風格極富實驗色彩和獨創性。這部將近三分之一篇幅沒有對白,主要靠人物動作展現的電影顯然繼承了他一貫的創作風格——用短小精悍的配樂描述和補充影片的場景。許多評論者垢病《機器人總動員》中配樂的時間太短,結構也太鬆音散,本人認為這大概是由於他的音樂乍一聽覺得就像是即興演奏,幾乎沒有主旋律,給人較為平淡的感覺所致。縱觀全片,Thomas Newman在音樂配器上削減了絃樂組的整體支撐感,用一些較為輕柔的、通常被用於伴奏的樂器如鋼片琴,豎琴等取而代之進行獨奏;旋律上有些採用一個小節的反覆演繹則類似傳統配樂法多主題加變奏展開的形式,例如《Eve Retrieve》的前半段跟影片開頭的《2815AD》很相似,都運用了豎琴獨奏交響樂背景伴奏的模式,聽起來來很有一種層次感和詭異神祕的色彩。有所不同的是《Eve Retrieve》後半段加重了運用管絃樂器的比重,高亢嘹亮的號聲伴著越來越密集的鼓點,令場景顯得更為巨集偉壯闊,直觀的音畫平行架構配合伊娃與瓦力逃跑的緊張氣氛,使觀眾更為容易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細聽之下,我們還是能感受到Thomas Newman的良苦用心:每段配樂都有各自獨特的變化;除了許多為特定場景譜寫的音樂,還有大量的帶有敘事色彩的音樂段落。或如《2815AD》豎琴沉鬱憂傷的音符勾連不斷,刻畫出沒有藍天河流只有黃沙滾滾一片死寂的地球表面;或如《Horizon 12-2》用三角鐵和豎琴的靈動跳躍,不僅給人以清新優美之感,還勾勒出太空之舞的瀟灑靈動;或如《ALL-E》、《M-o》的長笛、砂錘和電子音樂相互交織,表現瓦力和小MO的俏皮可愛,妙趣橫生;或如瓦力初次見伊娃時對她空中飛舞的優雅著迷的場景的背景音樂《Gabriel Eve》,利用清脆的鈴鼓和音色綿長細膩小提琴組巧妙地表現瓦力對伊娃的一見鍾情。Thomas Newman的配樂雖不如典型的好萊塢電影音樂那樣具有極高的的戲劇性和煽動性,卻呈現出一種內斂沈穩的性靈色彩。在這一點上,他的不落俗套顯得尤為難能可貴。本人認為他的傑出之處就在於能夠恰倒好處地平衡配樂跟影片的關係,讓配樂錦上添花而非喧賓奪主,而這對電影配樂來說尤為重要。但在他認可的情況下,電影配樂也能夠成為能富有獨立欣賞價值的出色作品,如94年同時入圍金像獎的《女人香》、《肖申克的救贖》和99年頗受矚目的《美國麗人》就來是如此。與John Williams等作曲家先創作一部電影的配樂主旋律,再在此基礎上根據這3到4段固定的主旋律變奏或重新混音寫出其他所有配樂的創造思路不同,Thomas Newman通常會為每一段劇情量體裁衣,力求訂造最符合人物心情的配樂。從這個方面來說,他的配樂成功了。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則是有“愛情金曲”之稱的《La Vie En Rose》也被鑲套在了電影裡。和原唱Edith Piaf版本的堅定積極和廣為人知的小野麗莎版本的慵懶輕盈不同,影片的版本開頭是用鋼琴彈奏的三個輕柔的八度音階,緊接著輕鬆隨意的薩克思獨奏。Louis Armstrong“化腐朽為神奇”,帶著滄桑感的嗓音演繹得十分出彩,很好地配合了影片復古的效果。嘹亮的薩克思和Louis Armstrong粗礪而細膩溫婉的嗓音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神奇的化學反應,另闢蹊徑的配樂不禁拍案叫絕:悠揚舒心的節奏,在影片裡卻體現出情竇初開的瓦力面對心儀的伊娃的慌亂與不安。而瓦力靦腆羞澀略帶的表情和笨拙的動作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同時忍俊不禁。
另外,片中的很多其他音樂也有著六七十年代的經典氣息,營造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懷舊美。其中影片展現船長怡然自得駕駛的駕駛神姿,以及搭配船長邁出自己人生第一步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藍色的多瑙河》正是來源於Stanley Kubrick的電影《2001太空之旅》。曲目《The Spaceship》直接引用了已故配樂大師Jerry Goldsmith作品《異形》中諾斯托羅莫號飛船降落音樂。 《Wall-E's Pod Adventure》中的某些段落則令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John Willimas在《星球大戰》中的一些筆觸。另外,《First Date》中琅琅上口的“dadada…”營造出陽光的氣息與輕鬆的隨意感,表現了瓦力在與伊娃“約會”時的甜蜜心情,曲調也明顯帶有70年代中期的流行樂風格。
插曲《Define Dancing》也是一段非常耐人尋味的樂章:在巨大飛船和繁星點點的下,瓦力與伊娃在太空翩翩起舞。飄逸輕柔的豎琴聲如潺潺流水,伴著清脆鈴鼓的節奏聲,淋漓盡致地烘托出兩人戀愛中的欣喜與歡暢。除了運用少量的電子樂烘托他們輕柔妙曼的舞姿,Thomas Newman還不忘在結尾劃出幾小節用絃樂烘托出浪漫的氣氛。在水晶琉璃般璀璨的星雲、絢爛飄渺的夜空中,兩人借泡沫滅火器飛舞穿梭於藍色火焰中的片段更堪稱年度最佳浪漫場景。靈動的身影恍如牛郎織女轉世,堪比《泰坦尼克號》Jack和Rose在船頭相擁的那經典一幕。本人覺得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比後更加淳樸,沒有一絲一毫的做作。空靈飄逸的音樂就在此時恰倒好處地溢位,觀眾的心也跟隨著他們飛舞在外太空。
而本人最為欣賞的就數《The Axiom》了。開頭溫柔的長笛聲中,背景氣勢巨集偉的交響樂反映出太空的浩瀚無際與星空的寧靜優美,巨集大的氣場十分恰倒好處地配合了瓦力第一次為追隨伊娃而漫遊太空時對空中美麗景象的讚歎。為配合後半段飛船即將登陸的場景,Thomas Newman突出運用了小號、圓號和鑔等交響樂常用樂器,力求營造出不同於先前太空之美的壯闊和略微緊張的氛圍,讓人身臨其境。
說了這麼多,其實瓦力是在告訴我們,復古的技術含量高得很,不僅不像某些人認為的是簡單的舊瓶裝新酒,更非人人都有這個資本,像皮克斯那樣將這一出懷舊樂章則玩得出神入化,讓人歎服的。說來此類科幻電影裡常出現的主題,雖總與人類、電腦、地球、環境,有著千絲萬屢的聯絡,但歸根結底都只能算是副線,或者說是討巧時髦的“新意”。藏在這些元素背後的,是懷舊。不論是那首《La Vie En Rose》還是六十年代經典《Hello, Dolly!》,都把我們拉回時間隧道,浪漫地遐想、沉緬與傷懷,也賦予了這對機器人有了鮮活的生命。
3.簡單而純粹的動人戀歌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機器人瓦力》中自然也包含了多數科幻片中的警世內容,諷刺意味更是顯而易見的:人們整齊劃一地居住在BNL大飛船裡,都膨脹成超級大胖子,如巨大的氣球,不能站立,只能坐在飛來飛去的座椅上,來到飛船中央的游泳池邊晒“模擬太陽”。他們習慣通過眼前的螢幕與別人交流,卻對身邊真的人熟視無睹;一杯接著一杯的高營養飲料和所有的食物,都由電腦不斷地製造出來:這無疑給現代人敲響了警鐘——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如果繼續無限制地依賴於各種高科技產品,人就很容易被這種極為先而且便利的生活所麻痺,久而久之,就自然而然地淡忘了自然中的真實世界。更為糟糕和嚴重的是人們忘記了與現實中人與人的面對面交流,卻習慣於通過手機和網路,電影中兩個並排的人卻通過螢幕交流的場景就是對此最好的諷刺。
撇開科幻,環保,動畫的外衣不說,這部影片真正的核心其實是愛情。即使在這個未來感如此強烈的故事裡,觀眾看到的還是一個最最經典的愛情童話,一個東西方通吃的永恆主題——機器人版的“牛郎織女”。千山萬水的追求,不畏險阻,只為理想的愛情——“攜子之手,與子偕老”。瓦力和伊娃之間的“愛情”充滿了純真與童趣。雖然跟伊娃相比瓦力不過是個早已淘汰的破爛不堪的垃圾處理機,但他在伊娃面前表現出的羞澀、陶醉和偶爾的小炫耀,都將情竇初開時遇到愛情的反應刻畫得入木三分。例如,瓦力怕伊娃電池耗光,於是把她搬到屋頂晒太陽;怕雨把她淋壞,就拖著破舊的身體為她撐傘,連續兩次被閃電劈中;“約會”時,帶著她划著小船看遠方的日落,看黛青山影紫紅雲霞……伊娃看到自己休眠時候瓦力照顧自己的錄影時感動的鏡頭;當伊娃終於堅定地握住瓦力千百次想偷偷握住的手,但瓦力卻失去記憶,轉過身繼續揀垃圾的時候……即使是再鐵石心腸的人,也鐵定會被打動——那是多麼純潔、理想的愛情啊!
純粹到似乎只可能發生在這兩個機器人身上。本人對所謂的“愛情片”一向不怎麼感冒,因為它們不是過於現實市儈,就是太虛偽矯情。而這兩個機器人卻為我們呈現了一段簡單而純粹的愛情,如同最純美的水晶沒有一絲雜質,沒有甜言蜜語山盟海誓,有的只是默默付出與那一份真心實意;沒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的只是生死與共和那一抹舒心微笑。恰恰是這一份簡簡單單如白紙般的最為原始的感情,才可能真正打動人,讓人卸下心中的偽裝,讓淚水心甘情願地決堤而出。大概無論什麼東西,最可貴最美妙的也不過是純粹二字吧。
《機器人瓦力》早已不是一部新電影,距我第一次看的時間大概也過去半年了,但它始終繚繞在我心頭,揮之不去的是那些可愛的小機器人,所以一直都很想為這部電影寫點什麼。回放這部電影的時候,每次我都一次又一次地放聲大笑,或是一次又一次地淚流滿面。一直到今天,剛剛從高考中喘過氣的我,終於可以安靜地坐在電腦前,一字一句地敲下這篇文章。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太優秀的動畫電影,優秀到我幾乎察覺不到它的毛病***或許也是因為本人太過偏愛它了***:動畫的細膩、巨集大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自不必多說,因為這些對於動畫片來說最關鍵的東西,該做的,《機器人瓦力》都已經做到令人歎為觀止的地步了,但它卻又絕不僅僅是一部動畫電影。集動畫、科幻、愛情、環保於一身的《機器人瓦力》給人帶來的思考早經遠遠超越了電影本身。毫不誇張地說,《機器人瓦力》如果僅僅被當作一部動畫來看簡直就是暴殄天物,難怪有人說它足夠分量問鼎0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而並非最佳動畫呢。
最後總結一句,不管怎麼說,《機器人瓦力》註定會成為配樂史乃至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它並非驚世駭俗、不可逾越,但是卻足夠經典得被人長久銘記。
民族傳統文化手抄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