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多利製造出來的原因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譯,而英文"clone"則起源於希臘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條,以無性繁殖或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在大陸譯為“無性繁殖”,在臺灣與港澳一般意譯為複製,轉殖或群殖。 中文也有更加確切的詞表達克隆,“無性繁殖”、“無性系化”以及“純系化”。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的個體或種群。
1997年2月英國科學雜誌《自然》報道用無性繁殖技術產生一隻取名為“多利”的“克隆羊”以來,此事引起了世界各國上至總統,下至公眾的廣泛討論,我國的新聞媒介也都有介紹和評論。本文將介紹產生“多利”的運作原理。
哺乳類和我們人類的卵細胞最先是由卵巢中的卵原細胞發生而來的。卵原細胞與我們身體的其他細胞***稱為體細胞,以別於生殖細胞***一樣具有雙倍的遺傳物質,即為二倍體細胞。它經過數次分裂,最終成為只含體細胞的一半的染色體***故稱單倍體***的成熟卵細胞。當然,這種卵細胞是不可能發育成為一個新個體的,它必須與含有同樣只有單倍染色體的精子結合***即受精***,重新成為雙倍體的受精卵***即合子***才能繼續發育下去,形成一個新生命。從上述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這個新生命已分別接受母方***卵細胞***與父方***精子***各一半的遺傳特性了。因此哺乳類的這種繁殖方式稱為有性繁殖。
“克隆羊”或是其他克隆哺乳動物的“製造”,首先要取得上述的成熟卵細胞。科學家們為了一次實驗獲得更多的卵,利用一種稱之為“超數排卵”技術,即給成年母羊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及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這樣在它們的卵巢中一次便會有更多的卵成熟與排放。當排卵時,科學家們即可藉手術或腹腔鏡取出這種成熟的卵細胞備用。
卵細胞很小,主要由細胞核及細胞質兩大部分組成,一般只在 80至100微米之間。因此,科學家必須依靠一種稱為顯微注射儀的幫助,在放大幾十倍的條件下,用特製的極細玻璃管刺入卵內,將卵細胞核吸出。這樣該卵便成為一個無核的細胞了,決不是如有的文章所說的它只是一個“空殼”,也就是說該卵已無核遺傳物質了。
下一步要進行的是“核移植”,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以往用於核移植的細胞核多為胚胎分裂球的細胞核,分裂球是指受精卵經過數次分裂而形成的極早期的胚胎細胞。按照發育生物學的觀點與實踐,認為這種細胞本身是“全能性”的,意思是隻要有一個這樣的細胞,它便可以發育成一個完整的胚胎。譬如說一個早期胚胎由八個細胞組成,此時若將細胞一個個地分開,它們便可發育成為八個胚胎。這表明分裂球的每個細胞核本來就具有分裂與增殖的能力。為此科學家們對用早期胚胎細胞核進行移植而產生新個體不以為奇。另外,在這裡我們還順便提一句,用上述細胞的分離或是稱胚胎切割所得到的個體不能稱為 “克隆個體”。
“多利”的新奇之處在於:第一,不用並挑出胚胎細胞的細胞核,而“裝入”體細胞***乳腺細胞***的細胞核,進行核移植,它也照樣可以分裂併發育成個體。按照發育生物學的觀點,成年體細胞是一種“定向”了的,一定程度上分化了的細胞,即這種細胞的性質已經定型,是哪種型別的細胞和組織就是哪種型別的細胞和組織,正如乳腺細胞只能發育成乳腺組織一樣,不可能“再回頭”,重新獲得“全能性”。然而,“多利”的成功依然說明,即使“方向已明”的體細胞在一定的條件下,仍然具有“全能性”。第二,由於移入卵內的是體細胞,不僅含有雙倍的染色體,而且由此產生的後代細胞的染色體均是該體細胞的遺傳拷貝,因而由此發育而成的個體的遺傳物質與核供體的親本是一致的。另外,由於“多利”的產生未經過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受精過程,屬於無性繁殖,故此稱為“克隆羊”,意思是“無性繁殖的羊”。
核移植完成後,接著要將這種“核質融合”的卵置於體外培養,在它發育成早期胚胎***一般待它分裂至4~8個細胞***,然後將它移植至子宮已可接受胚胎植入的另一隻母羊體內,直至羊羔出生。在這過程中,科學家要找一頭合適的母羊,進行人工激素處理,使子宮內膜增厚,以便上述胚胎的“著床”與發育。
從上描述不難看出,克隆羊的過程步驟很多,每步不慎都可能導致失敗。“多利”的產生固然是醫學生物學的一項重大突破,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科學家們去探索。例如,卵細胞質在這種合子雜交中起什麼作用?它是如何調控或刺激細胞分裂的,即用科學家們的語言說,它是如何重新程式性的開啟細胞核基因表達的?是否身體任何一種型別的體細胞,或是一個處於任何細胞週期的細胞核均可在卵細胞質中發育分裂?既然細胞質對細胞核有一定的影響,那麼“多利”是否在各方面只與供核親本一致,還是有些不同?克隆動物固然可保持供核親本的優點,是否帶來單親繁殖的更多缺點,如對疾病的抵抗力低,有更多的發生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甚至種屬的退化?
當然,“多利”的問世無論如何是對生物學與醫學的又一次衝擊,人們應該藉此契機更好地把握物種發育與遺傳的規律,在限制克隆技術不適當、甚至違背了倫理的同時,讓它更好的為人類造福。
船吸現象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