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藝術品收藏現象的看法的範文
古文物藝術品包含著無比巨大的經濟價值。這方面已為國內外收藏家、收藏愛好者以至廣大民眾所知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對第四套人民幣的看法
我們對於一個品種價值的認識應該首先始於它的使用階段,而不能等到它進入收藏領域再去品味它的收藏價值,再去挖掘它的投資價值,那樣就會失去許多難得的機會,而對於人民幣紙幣更是如此,因為這已經被市場實踐所完全證實了。儘管現如今的收藏品多如牛毛,但是真正具備長期投資價值,並且具有良好變現性的收藏品卻並不多,而人民幣紙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價值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彰顯。在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人民幣紙幣價格已經高高在上的背景之下,選擇價格還在低位的第四版人民幣紙幣無疑是上乘之選,而面額低的人民幣紙幣又是最佳選擇。
第四版人民幣從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行,至1997年4月4日止,共發行9種面額,14種票卷。其中1角券1種,2角券1種,5角券1種,1元券3種***1980、1990、1996***,2元券2種***1980、1990***,5元券1種,10元券1種,50元券2種***1980、1990***,100元券2種***1980、1990***。在第四版人民幣紙幣14種票券種,1980版50元紙幣的價格最高,百張連號的價格大約為72000元,1980版100元紙幣的價格次之,百張連號的價格大約為28500元,1990版50元和1990版100元紙幣的而價格均在面值附近,升值幅度非常有限,從面值的角度來看,高面值的50元和100元不是最佳選擇,它具有投入大產出低的特點,投資者可適當選擇放棄,但1980版50元紙幣仍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買進之時最好以百張連號為交易單位,因為單張買進的價格高,而單張賣出的價格低,這對於投資者來說十分不划算。
選擇一個品種作為投資物件,首先要看它大的執行方向,從人民幣紙幣多年以來的執行情況來看,一直在上升通道中執行,並且呈現出加速上漲的態勢,這與編年郵票每況愈下的走勢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照,這也正是不少投資者放棄郵票投資,而將人民幣紙幣作為建倉物件的重要原因。對投資者來說,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大概率的方向,而不是追逐短期小概率的波動收益。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加深,投資者對財富的收益需求會越來越強,而從人民幣紙幣這些年來的投資回報來看,要遠遠超過郵票,這使不少投資者大幅度地降低了郵票的倉位,開始逐漸調整自己資產的配置,而價格低廉的第四版人民幣紙幣無疑是最佳配置物件之一。
歷史研究發現,資產配置是投資者獲利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屢戰屢敗,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資產配置上出現了重大偏差,將本不應該作為資產配置的品種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而在短線博弈中一敗塗地。第四版人民幣紙幣現正處在一個價值發現的初期階段,正是投資者買進的最佳時機,儘管某些品種的漲幅業已非常突出,但其價格並不高,其真正的價值並未顯現出來,僅僅是露出了冰山一角,有誰會想到第三版2元車工紙幣的價格從面額2元一路走到現在的500元之上,並且還處在上升之中,就更不說價格還處在萌動期的第四版人民幣紙幣了。在第四版人民幣紙幣家族中,1980版2元和1990年2元紙幣的成交最為活躍,乃是投資者洞察市場變化最為直接的品種,是市場的風向標;目前百張連號的1980版和1990版2元紙幣的成交價格大約分別為1100元和390元,乃是投資者進行建倉的首選品種之一。1980版1角、2角和5角紙幣是在第四版紙幣中價格最低的3個品種,其百張連號的成交價格分別為13元、50元和53元,其內在的投資價值是不言而喻的,1980版2角紙幣的未來價值或許更是不可限量。建議投資者在建倉之時以一刀***100張連號***、一捆***1000張***、一條***5000張連號***一包***10000張連號***為交易單位,這樣可以獲得巨大收益,而買上十張八張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對於價格極為低廉的品種更是如此。
2
藝術品收藏的四類人
我接觸過很多藏家,大約可以把藏家分為四大類:一類是收藏世家,家底雄厚,代際傳承,擁有真正的好東西;二類是貨幣買家,他們手中握有相當的財富,遇到心儀的物件,在拍賣場上一擲千金,十分霸氣;三類是撿漏專家,他們懂行、眼毒,但資財有限,往往以藏養藏,講究“一擊即中”。這三類人,或有家學,或有財富,或有知識,甚至彼此交織,優勢互補,共同構成了較高層次的藏家群體。剩下的第四類,可以稱之為當代藏家。他們是一群附庸風雅的愛好者,從本質上說對古董、字畫還缺乏最根本的認識,他們支撐、維繫著古董市場的日常交易。
收藏實為雅事,但不得不慎。隨著古董字畫價格飛漲,鉅額的利潤已然催生出整條***產業鏈,加之眾多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得新一代贗品層出不窮。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調侃之語,“專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玩家,玩家不如仿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再加上***者、鑑定者和個別媒體沆瀣一氣,使得鑑別真偽成為一件十分令人頭疼的事情。小藏小損,大藏大損,直至傾家蕩產也是很常有的事兒。
我就見過某地一位企業家號稱收藏了高達10億元的藝術品,因為收藏佔用了大量資金,公司落個關門大吉的下場。破產清算時,當地法院請我們去給這批藝術品估值,結果呢,我們就是鉚足了勁往高估,也就不到500萬。更為弔詭的是,即使買了假貨,藏家也得死命忍著,因為一旦露餡,雞飛蛋打,連本錢都賠光了。相對高明的策略是隱忍堅持,表面上裝出一副高深莫測、興高采烈的樣子,實則暗度陳倉,要找到一個比自己“傻”的“好心人”適時出貨,轉嫁損失。 雖說辨假也是收藏的樂趣之一,但收藏始終以真品為尊。假貨盛行,相關分析、報道很多,這裡無需置喙。可以說,低廉的製假成本,高額的利潤,根絕無從談起,一味地嘲諷、咒罵現行法規或者歸咎於人性貪婪、心態浮躁,直至上升到道德層面,這般的牢騷滿腹,對於改善現狀能有什麼實際幫助?為什麼國外古董市場相對乾淨?是否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大家平心靜氣,理性分析,建言獻策,為淨化市場,推進收藏事業做些實事,方為正道。
3
書畫藝術品收藏的意義是什麼
歷史上每一個昌盛時期,既是文藝創作的繁榮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期。
歷代統治者在社會安定,四海昇平之際,總要大量蒐集藝術品,以充實內府收藏。以書畫為例,歷史上就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集中。唐朝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統治時期,對書畫的搜求不遺餘力,極一時之勝;宋徽宗儘管政治上比較昏庸,但書畫上卻是個天才,對書畫收藏更是如醉如痴,並設定了專門的裝裱樣式“宣和裝”,編定《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至於清朝康熙乾隆時期的內府收藏,可謂達到封建時期的高峰,乾隆時期所編的卷軼浩繁的書畫著錄書《石渠寶笈》、《祕殿珠林》便是明證。
藝術品的的散失與收藏是此消彼長的。往往在一次次的大規模的集中之後,接著是一次次大規模的散失。尤其是改朝換代之際,藝術品的厄運也隨之而來。因此,歷代以來的收藏,整體上呈逐代銳減的趨勢。但由於帝王能憑一國之力,也能使一些埋世名作重見天日,多少彌補歷代的損失。同時,每一時代出現的一些代表作品,得以儲存下來,日積月累,使書畫文物的收藏,日漸豐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各大博物館對文物的徵集和鑑藏,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私人收藏家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東晉時期,王、謝是當時望族,也是收藏鉅富。唐朝張彥遠一門,從高祖起就從事收藏,歷經五代,所以,他能寫出鉅著《歷代名畫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宋元時,私人收藏已是蔚然成風。
至於明清時期,無論參與收藏的人數、收藏品的質量,還是關於書畫收藏的著錄、筆記都足以令人驚歎了。作為收藏品,它自有物質、精神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他是承載歷史、文化、藝術資訊的商品,其價值具有不穩定性,隨著時代風尚、審美趣味的變化而變化,而整體上呈上升趨勢。以書畫為例,齊白石的同一幅畫,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現在,可達到數千萬元。至於古代的書畫,經年累月,其漲幅就更大了。
在現代社會,從事收藏已成為人們重要的投資手段。相對較低的投入和相對較高的產出,低風險、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青睞。在經濟繁榮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為文人雅士的專利,而逐漸成為人們經濟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
歷史上靠收藏而成為鉅富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明代中葉,因為江南的經濟發達,湧現了一大批書畫鑑賞家,如文徽明父子、項元汴家族、王世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這些收藏家同時又是著名的書畫家,他們的收藏一方面推動著當時書畫市場的繁榮,同時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鼻菸壺收藏與鑑賞的內容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