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同裡旅遊攻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同裡古鎮***吳語:dongli-alanghang***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始建於宋代,是一個有一千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是江蘇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將全鎮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鎮。同裡鎮距蘇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面積33公頃,為五個湖泊環抱,由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古鎮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1998年同裡古鎮和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2003年10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佈了10箇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同裡鎮為其中之一。連同周莊、甪直三個江南水鄉古鎮也已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名單。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同裡古鎮旅遊景點攻略

  園林

  鎮中最有名的園林是退思園,面積十畝八分,小巧玲瓏。以居住與園林相結合的江南居住建築為特點。如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等。南園茶樓是同裡的一大建築特色,還用當地特有老虎灶燒水。

  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退思園7年***。園主任蘭生。退思園的設計者袁龍,詩文書畫皆通。他根據江南水鄉特點,因地制宜,精巧構思,歷時兩年建成此園。園佔地僅九畝八分,既簡樸無華,又素靜淡雅,具晚清江南園林建築風格。退思園佈局獨特,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諸建築如浮水上。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配置,點綴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澈、幽靜、明朗之感。退思園因地形所限,更因園主不願露富,建築格局突破常規,改縱向為橫向,自西向東,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宅分外宅、內宅,外宅有轎廳、花廳、正廳三進。轎廳、花廳為一般接客停轎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貴賓來臨之時,則開正廳,以示隆重。正廳兩側原有“欽賜內閣學士”、“鳳潁六泗兵備道”、“肅靜”、“迴避”四塊執事牌,重門洞開,莊重肅穆。

  嘉蔭堂,位於竹行街尤家弄口,建於民國初年,有四進,門窗樑棟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厙人,先於蘆墟開設油坊,發跡後遷於同裡營建宅第,共耗白銀貳萬兩。招牌橋崇本堂位於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築,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連,整齊的石駁岸護衛著這座古樸的宅第。如果把同裡比作是一座古建築的博物館的話,那麼崇本堂就是這座博物館中一件雕刻精緻的藝術品。

  珍珠塔陳家牌樓位於同裡鎮北的富觀橋與永安橋之間,是明萬曆八年***1580年***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死後,朝庭為表彰其為官清正、政績卓著而旌表之。牌樓三個門面大小,用四根直徑尺許的方形石柱拔地聳立。牌坊上方為楠木結構,坊上飛簷翹角,正中額扁上刻著“清朝侍御”四個大字,下面額板上縷刻:“大明萬曆庚辰為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立”。在許多木架上還雕刻了各種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牌樓後則是陳王道的故居,內有陳氏家祠、孚寄堂和陳翠娥書樓等。

  古橋

  同裡鎮的古橋有:三橋——太平橋***1913年***、吉利橋***1987年重建***、長慶橋***1470年始建,1704年重建***;思本橋***1253年***、富觀橋***1353年***、普安橋***1369年***、泰來橋***1746年***、中元橋***1755年***、烏金橋***1811年***、永壽橋***1879年重建***、大興橋***1913年***、獨步橋、昇平橋***1997年重建***。同裡處於五湖環抱之中,鎮內街巷逶迤,河道縱橫,因而也就留下了眾多的建於各個年代的古橋,這些古橋在歲月的風雨中高高地挺立著,成為我們瞭解同裡的一本耐讀的書。

  在古鎮,橋齡最長的、也是最古老的橋,要數思本橋了。它建於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雖經風雨侵襲,飽經風霜,至今仍巋然不動,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橋港上。

  而同裡最小的橋該是坐落在環翠山莊荷花池上的獨步橋。此橋橋面總長不滿五尺,寬不過三尺,兩人相遇需側身而過,單孔拱橋,小巧玲瓏,堪稱一絕。

  同裡歷史上出過很多進士舉人,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奮好學的橋,則莫過於普安橋。普安橋又稱小東溪橋,初建於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其西側石壁上,刻著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對聯,上聯是“一泓月色含規影”,下聯為“兩岸書聲接榜歌”。

  鎮上最富有神話色彩的古橋是富觀橋。在此橋的龍門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裡魚化石"的石雕。傳說這條鯉魚在三月桃花水發的時候,乘風破浪奮力跳躍,想跳過龍門脫去凡胎而進入仙界,可就在它奮力躍出水面的時候,橋上走來一為如花似玉的姑娘,鯉魚凡心一動,結果已跳過龍門的頭部變成了龍頭,而龍門外的半身仍舊保留了魚身。

  烏金橋坐落在鎮西北郊,是當年蘇州到同裡的必經之路,也是古鎮的重要***。

  中元橋又稱賭氣橋,是一座樑式三孔石橋。傳說以前有兩位財主,一有腿殘,一有眼殘。一天有腿殘的財主說會建石橋,到時另一位便可託他的福,扶著他的橋欄過橋了。有眼殘的一位不服氣,於是也蓋了一座中元橋,搶先比泰來橋早些落成,故老百姓稱它為“賭氣橋”。 同裡的橋以三橋***即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最有代表性。同里人有過三橋的習俗,取其消災解難、幸福吉祥之意。太平橋和吉利橋均是乾隆十二年,同里人範景烈等重建的。前者屬樑式橋,小巧精緻;後者屬半月行拱橋,處太平橋與長慶橋之間。長慶橋俗名謝家橋,又稱廣利橋,是明代同里人陳鏞、謝忱改建的。如今走三橋已是遊客不可少的專案,使三橋成為同里人氣最旺的橋。

  鎮西北角還有一座如青龍躍起、氣勢不凡的古橋叫渡船橋。橋的南側刻有這樣一幅對聯:一線橋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帶吳歌,北側的對聯是:春入船脣流水綠,人歸渡口夕陽紅。

  古橋是同裡的一大特色,每個前來古鎮參觀遊覽的客人都可以在此看到,這些堅硬冰冷的傢伙是如何經受了漫長歲月風風雨雨的侵襲而變的溫柔多情起來的。它們是古鎮活的歷史。

  弄巷

  在街道與街道之間,里弄較多,如尤家弄、串心弄、同泰弄、西弄、倉間弄等。這些里弄都又細又長,如魚行街的穿心弄,長達三百餘米,行人腳下會發出哐哐聲響。原來石條下竟是空心的,小弄蜿蜒前伸,而那一條條石板故意鋪排不齊,留下大大小小的空隙,於是行人走過,也就發出這動人的聲音。富觀街附近的倉場弄,自南向北通達水河兩岸,弄堂僅容一人行走,故也稱“一人弄”,弄內人家穿過便上河橋。還有一些里弄則常常橫穿一個圩頭,可以從河的這邊一直走到另一邊。

  街道

  同裡的街道是古老的,明清年間古鎮東南為居民住宅區,這裡“地方五里,居民千餘家”,街巷逶迤,室宇叢密,高牆深院的住宅建築,給老街披上了一層幽幽深深的神祕色彩。宋元以來同裡的街道沿用埭,如南埭、東埭、西埭、竹行埭、陸家埭、道士埭等。

  鎮內的明清街,全長160米,古街儲存了原來的條石路面,街兩旁的建築多為明清年代所造,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貌,一路前去,古街上很有品味的店鋪櫛比鱗次,有的出售當地土特產,有的擺滿了各種字畫墨寶,有的掛著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還有的正在現做現賣各種香噴噴的小吃,而寫著店的各色小旗在古街上空飄動,給人一種古風悠悠撲面而來的感覺。費孝通先生為古街題寫的“明清遺風”四個大字,被鑲嵌在古撲莊重、高高聳立的大理石門樓上,遠遠望去,很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滄桑感。

  同裡鎮現有八條主要街道,它們是:竹行街、富觀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東溪街、魚行街、南新街。八條街道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有的寧靜恬淡,有的綠樹掩映,有的依水傍屋,有的店鋪林立。同裡的老街是寧靜的,這種靜是一種遠離塵世的靜,一種超凡脫俗的靜,一種真正從心靈上求得平靜與快活的靜。隨著社會的發展,同裡的老街也發生了一些悄悄的變化。有些老式的商店裝起了霓虹燈,有些石庫門的樓屋換上了鋁合金窗,有的被粉刷得亮亮堂堂,有的正在播放著年輕人喜歡的樂曲,但這些變化無損於老街給予每個遊人的那份濃濃的風情。老街是同裡一條溜淌著生活暖溜與生命色彩的小河,它的變與不變,都將給古老的小鎮帶來一種新的希望。

  茶館

  水是同裡的命脈。同裡因水而超凡脫俗。因為有水,同里人喝茶的習慣也比其他古鎮濃。抗戰前同裡有茶樓20餘家,為取水方便一般都建在沿河,河水經礬沉澱後既可沏茶。喝茶者四五點鐘已到茶樓,河水沏茶,茶香滿樓。喝茶者以中下層市民居多,四鄉農民、漁民也紛至沓來,茶館內外熱鬧非凡。如今同裡茶樓仍有數家,較有名氣的應該算是南園茶樓了吧。

  南園茶社始建於清末,坐落於同裡史上前八景之一的“南市曉煙”景緻之中,堪稱“江南第一茶樓”。南園茶樓臥於水上,臨眺兩側市河,船隻穿梭來往,駁岸隨街曲折,水橋邊邊傳來"魚蝦、蓴菜、嫩藕"的叫賣聲,岸邊高大的榆樹古槐,鵲鴉飛鳥憩於枝頭,晨霧中的洞水影,村女戴著繡花包頭,束鑲邊裙裾,髮髻上扎著鮮豔的紅頭繩,於河埠浣衣洗涮。清晨,茶樓生意特別好,門庭若市,河灘頭停滿漁船,樓上樓下人聲喧鬧,熱氣騰騰,茶客們聚在茶樓,喝茶,聊天,吃點心,打聽行市。樓面上放著十來張茶桌,茶杯、茶壺隨意擺放,老人持壺相坐,有的還口銜一柄煙筒。當地漁民祖祖輩輩沿襲的"兩頭茶水,當中湖水"習俗,至今改變不大,茶樓還為他們解決了歇腳、漱洗、用餐諸多便利,故這裡又被稱作“漁人碼頭”。有詩日:休愁到此食無魚,十里周圍大小湖;茶座街頭閒結網,漁舟淺載笑相呼。

  南園茶社靜謐地坐落於江南水鄉古鎮——同裡,位於鎮區最南端,歷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曉煙”景緻之中,與陳去病故居隔河相望。茶社的初名是 “福安茶社”,建於清末初期,四開間門面,全部是傳統的磚木結構,門面是清代風格的木雕裝飾,上下兩層,總面積約400多平方米。茶社別有一番風味,除了在這裡可以品嚐各種檔次的紅茶、綠茶、花茶以外,還供應薰青豆、羅卜乾等各種茶點。樓下輔麵店堂設有帳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樓上還有一個“曲苑班”,茶客可聆聽幾段江南絲竹、宣卷、評彈、戲曲、小調等曲子。

  店子裡的服務員清一色明清服飾,沒有一個是窈窕淑女,雖說沒有動人之容,但那款款笑容和著那鳥籠裡八哥鳥清脆的鳴叫,倒也為店堂平添了幾許情趣,幾許溫馨。在此茶社品茶,與其說品味茶的清香,景的美麗,還不如說是品味茶社本身充滿的情趣以及它和同里人文歷史,乃至於和清末民初革命思想的水乳交融。

  “南社”是辛亥革命時期蘇州一個很著名的進步文學團體,是由吳江陳去病、柳亞子等人發起於1909年11月,在虎丘“冷香閣”成立,社名“南社”以“反抗北庭”為宗旨的鼓吹反清革命的文學團體。南社在推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對清王朝專制統治方面,起過積極作用。

  社群

  魚行社群位於同裡鎮風景優美的古鎮區,由魚行、富觀、上元三個居委會組成。社群總面積0.85平方公里,總戶數1325戶,總人數3168人。社群內有企事業單位10家,旅遊景點10處,學校1所。社群服務的宗旨是“社群以民為本,民以社群為家”。社群始終把提高市民的素質、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質量放在首位,積極開展建立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環境優美、設施到位、居民滿意的文明社群,全面推動和諧社群的建設。

  社群經常組織黨員開展活動,充分發揮他們在社群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以“五老”為主幹,充分發揮廣大退休教師的作用,常年與兩個假期的點面相結合開展形式多樣,倡導文明,寓教於樂的關工委活動,成效顯著。社群學校每月進行法律、科普、環保等知識講座,組織居民開展各種科普活動,營造良好的科普氛圍。召開居民聽證會和駐區單位聯席會,對社群內機動車輛的通行、犬類管理、垃圾袋裝化、保護水質等環保問題,廣泛聽取居民的意見,充分發揮社群自治功能。

  經過長期的努力,社群先後獲得了先進性教育先進黨總支、吳江市和諧示範社群、吳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和“四有四好”關工委、吳江市優秀家長學校、吳江市群眾文化先進單位、“四五”普法教育先進單位、退管服務先進社群、蘇州老齡工作先進集體、蘇州市綠色社群、蘇州市社群建設示範社群、建立省級示範社群一等獎、江蘇省級綠色社群、國家級綠色社群等榮譽稱號。

  民居

  到過同裡的人,都說同裡“老房子”多。這種老房子大多建於明清時代,充滿了江南水鄉小鎮古老文化的韻味。脊角高翹的房屋原貌,加上走馬樓、磚雕門樓、明瓦窗、過街樓等,遠遠望去,一組古老建築就好像是一件可以讓人長久把玩回味的古老藝術品,風雨滄桑,兀然獨立,它們是同裡的精華所在,也是來往遊人最感興趣的地方。

  首先,同裡的建築大都貼水而築,臨水而建。因五湖環繞於外、一鎮包涵於中,因此鎮上的老百性幾乎擇水而居,為洗涮方便,鎮內家家戶戶都在臨水的一面建成石階,作為水河橋,既簡單又實用。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和麵的小閣樓,並專門備好吊捅,隨時可以取水。盛夏季節,在閣樓裡一邊品茗小酌,一邊欣賞河上風光,實為其樂無窮。在四五十年代,同裡鎮內很多地方都有過街樓和過街棚,當時蔣家橋一帶和飲馬橋一帶,同里人稱之為嚴家廊和凌家廊下,其他地方也斷斷續續有過這種過街樓棚,給出門在外的行人帶來方便。

  同里名門望族多,樓宇稠密,粉牆黛瓦的深宅大院至今儲存完好的有40餘處。磚雕是同里民宅的一大景觀,一般又分為繪畫與書發兩大類,其技法可分浮雕、深雕、透雕、堆雕等多種。現存磚雕大部分在舊宅和園林的門樓、照牆、脊飾等處,尤以大量的磚雕門樓為多。其中,以朱宅五鶴門樓最為狀觀,五隻雄鶴侍立盤旋,飄逸中顯露出一種仙風道骨,此門樓堪稱江南磚雕藝術之精品。木雕則以“崇本堂”、“嘉蔭堂”為最。同里民居是同裡一道耐看的風景線,它散落於古鎮的大街小巷,散落在古鎮每一個有碧水流過的地方。

  “小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是同裡留給大家的深刻印象,而“民居多古樸,住宅盡清幽”,則是這些別有風味的水鄉民宅給予我們的美好回憶。到同裡不能不看同里民居,這是歲月留給我們的又一部大書。

信海闊天空吉他譜
江蘇興化旅遊攻略
相關知識
江蘇同裡旅遊攻略
江蘇無錫旅遊攻略
江蘇宜興旅遊攻略
江蘇興化旅遊攻略
江蘇徐州旅遊攻略
江蘇揚州旅遊攻略
江蘇常州旅遊攻略
江蘇溧陽旅遊攻略
江蘇國慶旅遊攻略
同裡旅遊攻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