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澳門歷史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位於澳門,是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儲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大家平時會關注嗎?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符合登入標準

  澳門歷史城區符合了世界遺產評定準則的登入標準,主要登入標準如下:

  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人類歷史發展中某—建築風格的傑出範例。

  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絡。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申報過程

  澳門歷史城區

  早在澳葡政府時期,將澳門歷史城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遇到了很多技術問題;但自從澳門迴歸中國,申報便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援。2001年年初,中國國家文物局派出三名專家到澳門協助文化局制訂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請書的初步文字,並就相關申請程式和配套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澳門行政長官代表、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於同年7月23日,主持了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啟動儀式,宣佈中國將於2003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其中一項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為“澳門歷史建築”。正如崔世安所表述:“申報名單中具有歷史文化背景的澳門紀念物,是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匯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明證,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歷史教科書、一部形象生動的中西藝術史。”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價值

  澳門歷史城區儲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多元交融

  16 世紀中葉,因應中外貿易的新形勢,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澳門由此發展成19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是誕生。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牆圍起的城市命名為“天主聖名之城”,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間,在這塊城區內,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甚至非洲地區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帶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職業技藝,不同的風俗習慣,在澳門歷史城區內蓋房子、建教堂、修馬路、築炮臺以至闢建墳場,展開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類文化活動。在這種機遇下,澳門得風氣之先,成為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當時中國接觸西方文化的橋頭堡。

  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越洋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為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係。事實上,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它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其後,澳門文化局推出《全澳文化遺產推廣計劃》、《澳門文物建築展》、澳門文物大使、文物小記者和文物旅遊路線設計比賽等連串活動,提高市民對文物認識、保護意識和歸屬感。除此之外,各地的專家都曾到澳門訪問,當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顧問Bernd von Droste教授、前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單霽翔等。到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舉行會議時,“澳門歷史建築群”已被確定為“2005年中國惟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案”,並將會在第29屆世界遺產會議上被審議。

  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2005年7月15日的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一致的決定,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張學忠隨即跑到新聞中心,興奮通知在場的中國記者:“這是最快的一次表決過程,澳門審議前後只用了10分鐘,不僅在本次會議,在以前的會議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安陽殷墟的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古代高句麗王國的王城及王陵的資料
相關知識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高句麗古墓群的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安陽殷墟的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明清皇家陵寢的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的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廬山國家公園的資料
澳門歷史城區的建築特點
澳門歷史城區的導遊詞
澳門歷史城區的導遊詞
澳門歷史城區的聖老楞佐教堂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