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之難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太極拳的拳理拳法,古代拳譜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說明了,是不存在尚沒有公開的祕密需要誰去解去揭的。之前有的人所謂對太極拳的“解祕”無非是有名無實的吹噓、譁眾取寵的商業炒作甚至是欺詐而已。太極拳古代拳譜明白說明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由於隨人而動形成的,因此是沒有某些外家拳那樣十分花俏奇異複雜的主動技巧的,就此而言,太極拳其實是簡單易學的。然而再簡單易學的動作也是有難度的。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為什麼太極拳有這樣的難度呢?這是因為太極拳的拳理拳法一般人難以理解,有的人自以為是理解了其實是誤會了,而且往往總是誤會得南轅北轍,這就是古代拳譜所說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難度用現代語言表述,就是太極拳的基本行為是違反人類與生俱來之本能的,是超出一般人的正向思維而需要以逆向思維去理解的。僅僅根據這兩句話應該就可以掂量到太極拳的難度了。而如果能夠改變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超出一般人的正向思維,那麼,太極拳的難度就像是有的人所說的就是一張窗戶紙,沒有點破之前,別說十年,三輩子也別想知道窗戶紙對面究竟是什麼場景,一經點破就可以清楚看明白了,難度的消除也就是指日可待,無非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看時間、精力如何投入了。這樣,太極拳就是屬於簡單易學的了。不然的話,太極拳就是複雜難學甚至根本無法學會的。那麼,太極拳難度之最或者說難度的根本是什麼呢?這個答案的最佳表述應該就是老子四十一章所說的“反也者道之動也”。這句話的意思可以翻譯為“相反是世界總規律的一個動態表現”。太極拳就是充滿了矛盾辯證統一十分典型的表現,雖然有不矛盾的,但其根本是矛盾,處處是矛盾。如果認為矛盾是不能辯證統一的,以為圓就是圓、直就是直,以為相反只能相斥,不能相成,那麼,太極拳就是說不清楚的,要想學會,那就必然是難於上青天的了。其實,太極拳的簡單易學與複雜難學就是一個矛盾,就是說,太極拳的複雜難學其實質是簡單易學,而太極拳簡單易學的實質對於某些人會表現為複雜難學。

  太極拳有許許多多似乎說不清楚的矛盾。聊舉數例於下。

  一不用力與用力

  太極拳最被人詬病的就是楊澄甫先生首先直白表述的所謂“不用力”。確確實實,按照正向思維一般常識,說肢體可以既活動又不用力這純粹是胡說八道。然而,宇宙世界上又確確實實存在許許多多的物體既活動又不用力的例子。比如坐在行駛的汽車裡的人雖然在不斷移動卻並沒有用力、抽動的鞭子鞭身本身也並沒有用力。所以,對於“不用力”其實是並不需要太逆向思維就可以理解的。實際上,無論是客觀上還是感覺上,學習太極拳是不是能夠區域性不用力正是太極拳入門的一個瓶頸,學習太極拳是必須想方設法區域性不用力的,非此,太極拳是不可能學會的。然而,“不用力”其實是一種模糊的主要是著眼於自身感覺的說法,這就像是說某物品是純金,其實一般所謂的“純金”無非是99金而已,還有百分之一併不是金。說太極拳客觀上不用力,雖然自己實際上確實已經最大限度地不用力了,但客觀地從精確的微觀而言還是存在靜止性用力的,不然的話,手臂能夠持續懸置是不可能的。那麼,究竟這不用力中用力的情況如何呢?只有到了太極拳研究現代化達到能夠分辨清楚具體一條條肌肉纖維的收縮情況了才能夠有準確的答案。不然,按照感覺,只能用“不用力”來表示。除此以外,太極拳的明顯區域性不用力包括不用勁還是必須要靠另外某些區域性的用力、用勁發生傳遞形成的。比如活動手臂的不用力必須要依靠腰骶、腿腳的用力將這種用力傳遞過去,由於軀幹含胸拔背的帶動而形成的。這就同坐在行駛的汽車裡的人可以沒有用力是靠汽車有動力使得汽車行駛、抽動的鞭子鞭身可以沒有用力是靠握鞭把的手有用力發生是同樣的道理,換句話說,坐在行駛的汽車裡沒有用力的人是存在往前移動之力的、沒有用力的抽動中鞭子的鞭身是存在著抽動之力的,同樣,太極拳活動中沒有用力的手臂也是存在著活動之力的。故而楊澄甫先生又說“用勁不對,不用力不對,綿而有剛對”。這所謂的“綿”就是沒有用力,這所謂的“有剛”就是有力。所以,楊澄甫先生的這句話看似矛盾,實際上是不矛盾的。如果有人總是說楊澄甫先生沒有說清楚,那麼,這樣的人與太極拳就是根本無緣的。而且,不僅認為太極拳“不用力”是錯誤的人學不會太極拳,有的人一味講太極拳不用力、不用勁,認為凡是用力、用勁的就不是太極拳,這樣的人也是學不會太極拳的。

 

  二放鬆與未鬆

  太極拳的根本是放鬆,太極拳無論是武術的還是養生健身的所有效果,都是由於放鬆,不用力就是為了實現放鬆,太極拳處處都要一心一意孜孜以求獲得最大限度的放鬆。太極拳如果沒有放鬆,就根本不可能不用力、不頂抗地化解別人的攻擊,就不可能由腳而起爆發強大而又耗費較小體力的勁力。所以古代拳譜、楊澄甫先生都指出太極拳必須“鬆淨”。然而,實際上太極拳這種放鬆狀態往往會感到並沒有完完全全的徹底放鬆。如果真的完完全全的徹底放鬆了,也就沒有掤勁了,那麼既開展又緊湊的姿勢體位就必然會被別人輕易破壞,就會任人擺佈根本談不上保護自己攻擊別人了。比如兩肩雖然十分放鬆,表現為手臂能夠輕易被別人作用動靈活被動地上下活動,然而胸臂的夾角卻會由於軀幹的轉動使得別人是難以改變的,這種情況反映兩肩其實有些肌肉纖維並沒有放鬆,所以這是十分矛盾的,古代的太極拳先人只能用“似鬆未鬆”來表述。究竟是怎樣的“似鬆未鬆”狀態,顯然也只有等到太極拳研究現代化達到能夠量化分辨清楚肩關節那些肌肉纖維是鬆弛的、那些肌肉纖維是收縮的才能有答案。在此之前,這種情況也只能用“放鬆”來表示。同樣,如果沒有老師手把手指導體會這種似乎矛盾的、卻是實際存在的“似鬆未鬆”,太極拳是無法學會的。同樣,不僅認為可以不用放鬆的人學不會太極拳,那些一味強調放鬆,不承認有“似鬆未鬆”的人無疑也是學不會太極拳的。

  三活動與未動

  太極拳就是古代拳譜所說的“長拳者,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也”是活動的行為。然而太極拳不論是練習還是實際應用是必須十分追求近代楊澄甫先生等太極拳家所說的“不自動”的。對於這種“不自動”,太極拳古代拳譜表述為“動猶靜”。這“靜”就是“不動”的意思。太極拳古代拳譜裡的“靜如山嶽,動若江河”、“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意思與“動猶靜”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對於太極拳而言,“動”與“靜”是同時發生的,“一動無有不動”與“一靜無有不靜”是同時的,“靜如山嶽”與“動若江河”也是同時的。也就是肢體既是動的,又是不動的。這不是太矛盾了嗎?其實準確地說“動猶靜”、“不自動”就是沒有主動的被動。太極拳的核心精髓、最難學的、需要尤其強調的就是這“動猶靜”、“不自動”的“不動”。所以太極拳古代拳譜要強調說:“神舒體靜,刻刻在心”,楊澄甫先生也要強調說:“練太極拳者不動手,動手便非太極拳”。太極拳的“不動”集中體現於這“不動手”。學習太極拳尤其要追求動中求靜、追求動中的不動。通過正確的真正的推手鍛鍊,可以真切地體會到這“不動手”最充分地體現了太極拳的放鬆與不用力,體會到只有“不動手”,才可能會處處始終保持自己既開展又緊湊的姿勢與體位,處處有攻擊別人的機會,處處可以遊刃有餘地不用力、不頂抗地化解別人的攻擊,這“不動手”實在是太重要了,太極拳所謂沾粘連隨的實質就是“不動手”,同時“不動手”也最充分地體現了太極拳違反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超出一般人正向思維的奧妙,雖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實在又是太難了。而且太極拳這某些區域性沒有主動的被動對於全身而言,其實又是存在主動的。對於一般人而言,這又是十分矛盾的。對於這種主動,太極拳先人已經有定性的說明,就是古代拳譜所說的,這種主動是所謂的“四兩”。這“四兩”對於太極拳是既不能或缺,在數量上又是可以忽略的,而且這種主動對於對方而言是必須表現為被動的。非此,太極拳不用力、不頂抗的引進落空是不可能實施的,既體力消耗較小又強大的特殊發勁也是無法出現的。這被動與主動的量化情況究竟如何也只有等到太極拳研究的現代化到了一定高層次才能準確表述的。同樣,認為肢體要麼是動、要麼是靜,認為“不動手”是不可能的人要學會太極拳也是不可能的。

  四外形與內在

  太極拳的外形與內在是既存在著形如其內,同時又是存在著許多形內相反,還存在許多形形相反的。比如對於弓步狀態,許多人都認為前弓腳承擔較多的體重因此為實,後蹬腳承擔較少的體重因此為虛,太極拳這種情況是確實存在的。但是,太極拳弓步絕大部分時間卻是後蹬腳承擔較多的體重因此為實,前弓腳承擔較少的體重因此為虛的。還有虛步變為弓步軀幹雖然往前移動,然而軀幹往前移動過程的始終卻必須是始終往後撐的。不僅軀幹前移必有後撐,而且軀幹後移必有前撐、軀幹左移必有右撐、軀幹右移必有左撐,這些都是內外相反的。還有雖然太極拳存在軀幹往右轉動手臂被往右帶動這種如同貨郎鼓轉動帶動繩珠的情況,但許多情況下,卻是軀幹往右轉動手臂被往左帶動、軀幹往左轉動手臂被往右帶動這樣形形相反的情況。還有手臂與軀幹,雖然太極拳有手臂與軀幹同向移動的情況,但很多情況下卻是手臂前移軀幹後撐的等等等等。這種反應古代拳譜表述為“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等,其中有許多是違反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與正向思維使得許多人難以理解的。學習太極拳就必須改變人的這種本能與衝破這種正向思維,不然的話,要學會太極拳也是不可能的。

  五有根與無根

  有根與無根自然是相反的,然而太極拳卻要求兩者必須是合一的。所謂“有根”是形容站立十分穩固,古代拳譜的“五指抓地”、“沉著”就反映了“有根”。近代有的太極拳家如鄭曼青先生則表述為“欲將足心貼地,進而則欲足陷入地……則我之足已有根矣”,甚至有的太極拳家稱之為足似“入地三尺”。足有根的程度反映了站立沉穩的程度,對於任何武術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如果站立不能沉穩,怎麼能夠有效攻擊別人與保護自己呢?然而任何武術移步輕靈也是性命攸關的重要。有的人練武術,沉穩有餘、輕靈不足,其它功力再強大、技巧再好也容易捱打敗北。所以太極拳古代拳譜尤其強調要“舉動輕靈”,如果不能舉動輕靈那就是古代拳譜所謂的“雙重之病”了。太極拳要求有根與無根合一就是要求“沉著”與“輕靈”必須是同時的。打個比方,虛步變為弓步過程的始終,既必須站立十分沉穩,同時又必須兩腳隨時都可以輕靈地提起。許多人都無法這樣,那就是雙重了,太極拳就難以學會了;其實弓步只要能夠步幅合適、體重始終由後腳支承、前胯內收等,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種情況就是以一腳之沉保證另一腳之輕靈,也就是太極拳的輕靈是必須以沉著為基礎的。因為如果一腳的移動沒有另一腳的沉著是無法輕靈的。而太極拳的沉著又是有賴於輕靈的。因為太極拳的沉著不僅僅是依靠體重與技巧,主要還是要使得別人難以將攻擊力作用到自己的身體重心,這就需要依靠另一腳的輕靈。所以,太極拳的沉著與輕靈是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如果認為既有根又無根是不可能的,太極拳自然是不可能真正學會的。有的人以為太極拳是無根而不能有根,以為手臂完全被軀幹帶動、全身動作就如同是水浪的動態就是太極拳,其實是將太極拳的靈魂“隨人而動”完全摒棄了,這樣的拳是根本不能認為是太極拳的。

  太極拳的矛盾還可以舉出很多,如太極拳的掤勁對於別人的攻擊是既不頂抗又有阻力的,如果不是這樣,如現代有的名家所說的對於太極拳家“掌扶,便有掌大的極空極鬆,什麼也摸不著的空鬆區域。用力或是想用力按,這塊掌大面積立即變得堅剛無比”,這“堅剛無比”其實就是頂抗無比,那就是將古代拳譜的“進之則愈長”否定了。而這種所謂“摸到哪兒哪兒空,什麼也摸不著”又將阻力否定,那就根本談不上隨人而動與借人之力的掤勁了。那麼這樣的太極拳高人其實根本不是太極拳功夫的表現了。又如太極拳手臂往往既與人接觸很輕,在別人沒有覺察的情況下貼實對方,然而手臂又是沉重的,其實,手臂接觸很輕與沉重都是放鬆的表現,這很輕與沉重也是相反相成的。又比如太極拳手臂的活動軌跡往往表現為圓弧,但手腕對於身體某部位卻始終是表現為直線往返移動的,這圓弧與直線也是相反相成的。太極拳的所謂“引進”與“落空”也是如此,使得別人的攻擊往自己身軀外落空是必須依賴於使得別人的攻擊往自己身軀正中引進的,所以“引進”與“落空”也是相反相成的。再如太極拳的攻擊與化解也是如此,太極拳的任何瞬間是可以既化解又攻擊的,攻擊與化解也是相反相成的。還有太極拳既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的,同時又是難以牽動的;既是上下相隨全身節節連帶的,又是全身似乎節節脫開的;既是豎起往上的,又是沉墜往下的;既是開展往外的,又是緊湊合攏的;既是反映為柔的,又是反映為剛的都是相反相成。還有太極拳所謂的“神內斂”與“用意”,太極拳的“神內斂”與“用意”必須是同時存在的,不然就不是太極拳。太極拳之所以有令人神往的養生健身效果與匪夷所思的武術效果,“神內斂”是十分重要的核心關鍵。而“神內斂”就是無思無慮,這種情況也可以稱為“用真意”,因為古人所謂的“真意”就是無思無慮。太極拳所謂的“用意”就必然是包括了“用真意”的。也就是說“神內斂”與“用真意”其實是一回事。但太極拳的“用意”對於初學者而言還指記憶、體驗、檢查、思悟等等思維意識,這思維意識的“用意”與“神內斂”是相反矛盾的。太極拳的這些矛盾有的會表現為時彼時此,如所謂的“極柔軟”的化解與“極堅剛”的發勁就是會忽彼忽此的;然而,這些矛盾都是同時共存的,如“動手”與“不動手”等等,即使是“極堅剛”的發勁也必然是以“極柔軟”放鬆的肢體作為載體的,也是同時共存的。太極拳處處矛盾的情況不能以詭辯相對主義所謂“白馬即黑馬”這樣的錯誤理論理解為無所謂彼無所謂此。比如有人說“太極拳無所謂沉無所謂浮,沉就是浮,浮就是沉”,這種說法就是詭辯相對主義十分錯誤的。這是因為太極拳每一矛盾的彼此都是有明白無誤判斷標準的。比如“不動手”就是手臂放鬆、不用力、毫無主動、被動、無所為的等等,有絲毫違反就不是“不動手”了;“動手”就是手臂在空間發生位置的移動或者轉動,如果毫無這樣的情況就不是“動手”;但太極拳同一手臂的“不動手”與“動手”確確實實又是同時的等等等等。太極拳的這許多矛盾都有學習鍛鍊的難度,難度當然也是有大有小的。而要真正學習、繼承、傳承太極拳,這些難度就都必須一一克服,克服的關鍵,或者說開啟太極拳一道道關隘大門的金鑰匙就是放鬆、不用力的“不動手”。總而言之,太極拳的最難、消除太極拳之最難的方法,也就是太極拳的總規律,就是“反也者,道之動也”。這“反也者”的能夠認識、能夠同時掌握也就是王宗嶽所說的“須知陰陽”與“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能夠這樣了,太極拳的最難也就消除了,就如王宗嶽所說的從此就能夠“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而使得太極拳“愈練愈精”了。

太極拳聽勁與耳的關係
太極拳之鬆胯
相關知識
練習太極拳之難
練習太極拳可全面提高身體機能
新手應該如何練習太極拳
練習太極拳尾閭內收的基本做法有哪些
怎樣練習太極拳
練習太極拳如何正確調形
集體練習太極拳
練習太極拳中的氣感要如何做
練習太極拳前的準備
練習太極拳對高血壓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