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孔融文學創作的因襲與開新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6日
論文關鍵詞:孔融;文學自覺;政教傳統
論文摘要: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文學創作一方面因襲之前的文學依附政教的傳統;另一方面,又具有許多新的特徵,這些新的特徵具有更多美文學的性質,這有力地促進了文學的自覺。孔融文學特點的形成,一方面源於其濃厚的儒學家族傳統,同時也是其自身卓犖不群、英才洋溢個性的反映。
魯迅認為:“用近代的文學眼光看來,曹巫的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的是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文學的自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建安時期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時期,表現文學特質的因素開始集中出現。如:文學批評論文的出現;文體分類的細密化;作家對文學自身地位的重視;創作中對個人情感、氣質的強調等等。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無疑是“三曹”、“七子”,其中孔融、曹操年齡最長。孔融生於漢桓帝永興元年***153***,比曹操長2歲,是建安文學中的元老。說他是建安文學的先驅,當不為過。那麼,在文學開始走向自覺的時代,孔融的文學創作具體情況如何?是否適應著時代的趨勢,他是否成為文學自覺的推動者呢?考察這一問題對認識建安時期文學的自覺時代是有意義的。
一
孔融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九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錄為十卷。《宋史·藝文志》無記載。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孔少府集》僅一卷,而其中所收錄的文章多已殘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八雲:“孔北海集一卷……《宋史》始不著錄,則其集當佚於宋時。”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卷八十三錄孔融文一卷,計39篇,佚文5則。退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之《漢詩》卷七錄孔融詩6首。目前收錄孔融作品最全的為吳雲《建安七子集校注·孔融集校注》和俞紹初《建安七子集·孔融集》,前者收人孔融詩6首,文42篇,失題文3篇;後者收詩7首,文41篇,失題文6則,另《附錄》有存目佚文《上章謝大中大夫》、《論都鴻豫書》、《孝廉論》、《楊公四贊》、《口口陳口碑》等5篇。今人能看到的孔融作品基本如此。
仔細考察這些作品不難發現,其以文為用的目的十分明顯。如漢末大儒謝該,長於《左氏春秋傳》,曾任公車司馬令。建安初年,因父母年老,託病辭官,擬歸鄉里,而其時前往荊州的路已經斷絕。孔融於是向獻帝作嶸上書薦謝該》,文曰:
雋不疑定北闊之前,夏侯勝辮常陰之驗,然後朝士益重儒術。今該實卓然,比跡前列,……後日當更饋樂以釣由余,刻像以求傅說,豈不煩哉?臣愚以為可推錄所在,召該令還。楚人止孫抑之去國,漢朝追匡衡於平原,尊儒貴學,惜失賢也。
其它著名作品如:《上書薦趙臺卿》、《上書請準古王箭制》、《馬日譚不宜加禮議》、《肉刑論》、《崇國防疏》、《上三府所闢稱故吏事》、《南陽王馮東海王抵祭禮對》、《告高密縣立鄭公鄉教》、《嘲曹公為子納甄氏書》、《難曹公表制酒禁書》、《周武王漢高祖論》、《聖人優劣論》、《汝穎優劣論》等等,皆為針對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有感而發。這些作品或勸諫獻帝、曹操施行某一政策,或反對某一政策的實施,或討論歷史上重要人物的功過是非,無不關乎巨集大的政教主題。《毛詩大序》雲:“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孔融的散文創作完全符合這一宗旨。
在孔融的意識裡,文學的第一要義當然是為政治教化服務,或者說就是教化的蟀女。在孔融這裡,文學並沒有獨立的地位。
形式上,孔融的有些文章雖然已經有驕麗化的傾向,但總的來說,依然保留著漢代文章的散文化特點。如其作於建安九年的《與曹公論盛孝章書》,文中盛讚吸納人才之必要:
昭王築臺以羊郭隴,傀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拄,鄒衍自齊往。向使郭傀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顯然,該文繼承了漢代文章的語言特點:以散化為主。
孔融文學創作的最大成績是文,在最能反映文學發展新趨勢的抒情小賦和詩歌的創作上,孔融基本乏善可陳。今天所能見到的孔融作品,無一篇賦。其詩歌創作,就整體成就而言,遠遠比不上同時的曹操,就是和其他的文相比較,也不可同日而語。胡應麟《詩蔽》雲:“《談藝》雲:‘孔融鰓名,高列諸子。觀《臨終》諸詩,大類箴銘語耳。’北海不長於詩,讀此全篇可見。鍾嶸《詩品》對孔融詩未作評價,可能他的詩歌成就非常有限,以至於鍾嶸不屑評判之。《文心雕龍·樂府》在敘述樂府詩的發展歷程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時,並未提及孔融。在《明詩》篇中,僅在詩體的創新意義上提及孔融的***六言詩》及《離合詩》。而《六言詩》三首,稱述曹公功績,質木無文,大類班固《詠史》。“總的說來,孔融的詩歌成就不高。
試論西晉寒族文學
淺談錫伯文學蘊含的民族精神
論文摘要: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文學創作一方面因襲之前的文學依附政教的傳統;另一方面,又具有許多新的特徵,這些新的特徵具有更多美文學的性質,這有力地促進了文學的自覺。孔融文學特點的形成,一方面源於其濃厚的儒學家族傳統,同時也是其自身卓犖不群、英才洋溢個性的反映。
魯迅認為:“用近代的文學眼光看來,曹巫的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的是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文學的自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建安時期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時期,表現文學特質的因素開始集中出現。如:文學批評論文的出現;文體分類的細密化;作家對文學自身地位的重視;創作中對個人情感、氣質的強調等等。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無疑是“三曹”、“七子”,其中孔融、曹操年齡最長。孔融生於漢桓帝永興元年***153***,比曹操長2歲,是建安文學中的元老。說他是建安文學的先驅,當不為過。那麼,在文學開始走向自覺的時代,孔融的文學創作具體情況如何?是否適應著時代的趨勢,他是否成為文學自覺的推動者呢?考察這一問題對認識建安時期文學的自覺時代是有意義的。
孔融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九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錄為十卷。《宋史·藝文志》無記載。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孔少府集》僅一卷,而其中所收錄的文章多已殘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八雲:“孔北海集一卷……《宋史》始不著錄,則其集當佚於宋時。”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卷八十三錄孔融文一卷,計39篇,佚文5則。退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之《漢詩》卷七錄孔融詩6首。目前收錄孔融作品最全的為吳雲《建安七子集校注·孔融集校注》和俞紹初《建安七子集·孔融集》,前者收人孔融詩6首,文42篇,失題文3篇;後者收詩7首,文41篇,失題文6則,另《附錄》有存目佚文《上章謝大中大夫》、《論都鴻豫書》、《孝廉論》、《楊公四贊》、《口口陳口碑》等5篇。今人能看到的孔融作品基本如此。
雋不疑定北闊之前,夏侯勝辮常陰之驗,然後朝士益重儒術。今該實卓然,比跡前列,……後日當更饋樂以釣由余,刻像以求傅說,豈不煩哉?臣愚以為可推錄所在,召該令還。楚人止孫抑之去國,漢朝追匡衡於平原,尊儒貴學,惜失賢也。
其它著名作品如:《上書薦趙臺卿》、《上書請準古王箭制》、《馬日譚不宜加禮議》、《肉刑論》、《崇國防疏》、《上三府所闢稱故吏事》、《南陽王馮東海王抵祭禮對》、《告高密縣立鄭公鄉教》、《嘲曹公為子納甄氏書》、《難曹公表制酒禁書》、《周武王漢高祖論》、《聖人優劣論》、《汝穎優劣論》等等,皆為針對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有感而發。這些作品或勸諫獻帝、曹操施行某一政策,或反對某一政策的實施,或討論歷史上重要人物的功過是非,無不關乎巨集大的政教主題。《毛詩大序》雲:“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孔融的散文創作完全符合這一宗旨。
在孔融的意識裡,文學的第一要義當然是為政治教化服務,或者說就是教化的蟀女。在孔融這裡,文學並沒有獨立的地位。
形式上,孔融的有些文章雖然已經有驕麗化的傾向,但總的來說,依然保留著漢代文章的散文化特點。如其作於建安九年的《與曹公論盛孝章書》,文中盛讚吸納人才之必要:
昭王築臺以羊郭隴,傀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拄,鄒衍自齊往。向使郭傀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顯然,該文繼承了漢代文章的語言特點:以散化為主。
孔融文學創作的最大成績是文,在最能反映文學發展新趨勢的抒情小賦和詩歌的創作上,孔融基本乏善可陳。今天所能見到的孔融作品,無一篇賦。其詩歌創作,就整體成就而言,遠遠比不上同時的曹操,就是和其他的文相比較,也不可同日而語。胡應麟《詩蔽》雲:“《談藝》雲:‘孔融鰓名,高列諸子。觀《臨終》諸詩,大類箴銘語耳。’北海不長於詩,讀此全篇可見。鍾嶸《詩品》對孔融詩未作評價,可能他的詩歌成就非常有限,以至於鍾嶸不屑評判之。《文心雕龍·樂府》在敘述樂府詩的發展歷程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時,並未提及孔融。在《明詩》篇中,僅在詩體的創新意義上提及孔融的***六言詩》及《離合詩》。而《六言詩》三首,稱述曹公功績,質木無文,大類班固《詠史》。“總的說來,孔融的詩歌成就不高。
淺談錫伯文學蘊含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