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記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在閱讀了文言文《墨池記》之後你有什麼樣的讀後感呢?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墨池記》讀後感,歡迎閱讀!

  《墨池記》原文欣賞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墨池記》讀後感一

  文章首先介紹了在臨川的王羲之墨池,但又不去追究其真假——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轉而強調王羲之並不沉醉於遊山玩水——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指出王羲之晚年的書法成就實際上是由於他勤學苦練,而不是天成的——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總結自己的觀點學習確實是不可缺少的,更何況你想要在道德方面得到深造呢——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文章一步步加以引申推論,最後落到主旨——道德的修養上來,突出了勉學勸善的目的。

  文章第二段說明寫作此文的原因和目的,作者肯定了王盛君懸掛“晉王右軍墨池”六字,又請作者寫記的用心。然後感嘆——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人有一技之長就使得後人這樣尊崇,更何況是仁人志士所傳下來的品德作風,它對後世的影響將會多麼大啊!文章名為《墨池記》,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不單在狀寫墨池,而是意在勉學勸善。

  沈德潛評本文時說:“用意或在題中,或出題外,令人徘徊賞之。”作者從講書法到講道德,從講懷念書法家到追慕先德目的在於一個“勉”字——勉其苦學,勉其追求古賢的道德風節。文章文字簡潔、語言質樸、立論精闢、說理曲折盡意,充分體現了作者著重於道的文學主張。

  那麼曾鞏的為人怎麼樣呢?曾鞏是一個言行一致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任地方官時,總是以“仁”為懷,“除其奸強,而振其弛壞;去其疾苦,而撫其善良”《齊州雜詩序》。我想這就是他能把“勸學”的文章拓展到“勉學勸善”的原因——習慣使然也;或者是環境所迫,有必要張揚一種精神,否則文章沒有價值,即沒有現實意義。

  現代文人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部分文人可能比以往的前人更講究實惠了。作品中各類文藝作品明顯地看出了道不道的早已束之高閣了,而且做人的原則也大打折扣了。更有甚者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是堅持幹著損人不利己的勾當,還振振有辭。

  損人利己我能理解不要誤會,我並不贊成,可損人不利己卻是令我這個普通人費解的。利己主義,這是批判了多年的東西,所以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那麼什麼是“自私自利”呢,字典上說是“私心很重,只為個人利益打算”出自《晉書·潘尼傳》:“憂患之接,必生於自私,而興於有欲。”《列子·楊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從這個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私心”“過重”叫自私自利,若不“過重”就是正常的,因為不可能一點兒私心也沒有。至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在《人為什麼而活》一文中具體談過,這是不可能存在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我的部落格中查詢。因而我認為有人說的“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是無可非議的,再退一步說由於無奈“損人利己”我都能理解;但是“損人不利己”是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的,不知是我的智商有問題還是個別人沒有進化好。

  大家曉得這樣一句話“在人世間更多的時候:善屈從於惡、有知屈從於無知、高尚屈從於下流”。可漁民不能由於海上有颱風就永不出海,農民不能因為怕災害就不種莊稼,科學實驗不能因為怕失敗就不去研究。因噎廢食是要不得的。我依然相信無論天空有多少陰霾,明天太陽都會照常升起。

  丘吉爾說:“我們都是蟲蠕。而我確實認為我是一隻螢火蟲。”當然這是他的謙虛,但卻說出了偉人的特點——要發光,要有益於人民。丘吉爾應該用什麼比喻我不知道,我只記得尼克松對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沒有丘吉爾,西歐也許遭受奴役;沒有XXX,東歐也許獲得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太平洋地區,他的講話比羅斯福總統的講話更能扣動我的心扉。

  有益於人類、祖國、人民的人,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那些公認的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不用舉例。先說曾國藩,有人稱他“內政內行,外交外行天津教案的問題”,但仍是白璧微瑕,後人會永遠敬仰他。李鴻章也有相當的人理解同情他。就連汪精衛也有人為其惋惜。可是才華橫溢的秦檜、胡蘭成除個別人外,好像絕大多數人就不敢苟同了。

  我經常想丘吉爾把自己當做螢火蟲,我們普通人應該是什麼呢?我就做一個平凡的益蟲吧。把僅有的“一點兒”光和熱送給我的親友和學生,我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是在進步的,人間是有溫暖的,人類是有希望的。

  我們要經常讀讀《墨池記》,發揚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繼承前輩的道德風節,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做出貢獻;至少能讓我們生活的圈子多一些陽光,少一些煩惱。

  《墨池記》讀後感二

  我讀罷曾鞏的《墨池記》感受頗深,王羲之臨池苦練書法的精神激勵著我,並且與此同時油然而生我對後代兒孫們寄予的希望:要獲得一技之長,必須要發奮圖強。做到:眾人能做好的我亦能,眾人不能做好的我獨能。此外,為人要修德行仁,莊重正直。

  下面摘錄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以便不斷鞭策我和後人: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耶?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耶?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耶?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耶?

  意思是說:臨川城東有一塊隆起的高地,它面對一道溪流,稱為新城。新城上面,有個低窪的長方形的池子,被人稱為王羲之的洗墨池,這是荀伯子在《臨川記》裡說的。羲之曾經仰慕張芝在水池邊練習書而把池水都染黑了的精神,這裡是羲之洗墨的遺蹟,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當羲之不願勉強做官的時候,他曾經遍遊東方,乘船出海遊玩,在山水之間尋求快樂。莫非他在盡情閒遊時,曾在這裡停息過嗎?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特別精妙,那麼他擅長書法的本領是靠自己花精力練出來的,並不是天生就有的。但是後代的人沒有誰能趕得上他,想必是他們學習的精神不如王羲之吧?這樣看來,學習的工夫本來就不可缺少啊!何況要在道德修養方面達到很高的要求呢?

遊褒禪山記品讀賞析
陸游訴衷情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墨池記讀後感
八十天環遊地球記讀後感範文
小學作文竊讀記讀後感
國學經典史記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範文高中
昆蟲記讀後感精選範文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精選範文
金鎖記讀後感作文精選
小學生昆蟲記讀後感作文
姆湯索耶歷險記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