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與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國學經典教育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摘 要: 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國學經典教育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學正在以其獨有的魅力影響每個人,復興國學無疑是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一個重要任務。但就中小學及高校的國學經典教育來看現狀並不樂觀,如何用恰當的方式將國學經典引入課堂是當下教育機構需要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 國學經典教育 基礎教育 國學教育制度化

  國學經典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歷經數千年的考驗而屹立不倒,同時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中國人的思想、行為的方方面面都滲透了國學要義。在一百多年前,國學經典還是整個中華民族爭相誦讀鑽研的典籍,短短的一百年後,人們已經放棄了對它的“忠誠”,而這源於中國近代數次思想上的大變革。變革的領袖想要喚醒愚昧保守的民眾,極力破除傳統落後文化,卻有些矯枉過正,幾乎將立身之本連根拔起,那段時期裡國人談“經典”色變,國學經典的輝煌不復往日。

  當21世紀翻開新的歷史篇章時,國際上掀起了“軟實力”的競爭,各國文化爭奇鬥豔。各種“申遺”運動使我們看到佔領文化的高地是現代國際競爭的一種新的氣象,人們更關注一國的民族魅力、文化氣息、歷史積澱,而不僅僅是GDP。如何使中華民族在競爭中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自我和獨特的魅力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盲目的“拿來主義”已經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只有重拾中華之魂——國學經典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梁啟超在其《少年中國說》中熱情洋溢地讚頌了少年是一國崛起的力量。作為民族的希望,少年一般被認為是可塑造的未來之才,而塑造的方式既取決於一國的發展理念,又決定了一國的發展前景。因此,國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國學經典教育觀念。一般認為,通過基礎教育,即中小學的語文教育課程來實現,是長遠而有效果的傳統文化教育。①其次要在大學開展國學經典的通識課程,但是經典教育在中小學教學中的實施現狀卻不容樂觀,大學教育中的“經典”含量更是不足。

  一、經典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社會上有一股“國學熱”逐漸蔓延開來。繼《百家講壇》推出“于丹《論語》心得”、“解讀弟子規”等節目後,國學經典讀物更是受到社會的熱捧。各地中小學開始著重推出國學經典誦讀課。清晨走進校園,朗朗書聲不絕於耳,但卻給人一種形式化的感覺,學生會不會背誦經典成了當下最為廣泛的評價標準,而背誦之餘對於經典的解讀卻遠遠不夠。至於翻譯作業,學生買一本翻譯詞典就可以應付,但是翻譯書籍的準確性卻不能令人完全信服。如果沒有對語境的再現體驗和深入把握是無法真正領會國學的內涵的。除了形式化的背誦以外,還有一種暗藏於學校和社會的功利心態。部分學校的應試教育指標、家長的攀比風氣都在驅使或者說強迫學生追求背誦的數量與準確性,而各種競賽手段更為國學經典抹上了一層功利性的色彩。這些流於表面的形式不僅沒有抓住經典的本質,而且使經典成為一種商業化產品,使經典教育變成經典背誦、經典比賽。這種教育方式不僅使經典內涵嚴重流失,而且使學生產生了厭惡、漠視經典的情緒。

  在大學高度專門化的教學中,更難見到經典教育的一席之地。除去那些與國學經典有關的專業外,其他專業尤其是理工科專業幾乎沒有涉及任何國學經典的再薰陶。大學生腦海裡殘留的還是初高中時期那些背過但還沒能完全理解的經典。對經典的理解不是一時一刻,而應該是一生一世。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才能加深,受益才能匪淺。大學裡既無經典課程的要求,又無興趣的驅使,學生多半是精於科學,而荒於人學;精於電腦,而荒於人腦;精於網情,而荒於人情;精於商品,而荒於人品;精於權理,而荒於道理。②繼而才有了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犀利的疑問:“大學何為:生產有用的機器?鍛造和諧的人?”不得不承認一些大學在忽略人文教育的實踐中造成了很多現實的社會問題。

  二、如何使經典走進課堂

  1.中小學課堂中的教與學

  ***1***確定什麼樣的內容可以進入課堂。上個世紀對於經典的批判並不是完全錯誤的,古代經典中必定有落後的、不符合現實發展的內容。任何經典的傳承都包含了對其不斷選擇、不斷修正的過程,關鍵是要站在更加客觀、科學、以人為本的角度去修正,保證選擇的內容符合中小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由於年代久遠,國學經典中的精義已經不能體悟,因此我們引入課堂的內容不能太脫離現實。同時,國學經典的學習應該是一個細水長流,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各學科的教授過程中會穿插一些國學知識,但卻是隻語片言、支離破碎的。因此,國學的學習需要建立一個系統的體系,讓學生真正瞭解國學的框架內涵。背誦依然是國學經典學習一個不可忽視的手段,無論課堂形式變得多麼時尚,基本功必須打好。當然背誦必須有層次劃分,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要選擇朗朗上口、簡單易懂的經典段落;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加大難度,而那些本身拗口晦澀的段落則不宜背誦。同時教師可以結合禮儀、感恩、勵志等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使背誦活動更豐富,更系統。

  ***2***國學的學習需要足夠大的自我思考和表達空間。經典是整個民族和個人生命的源頭活水,人人皆可從中取得有益成分。在理解上,必然是千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③“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應當摒棄,老師更多的應該是扮演互動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鼓勵學生持有不同見解,從而激發他們深入探索的興趣。與古人對照,於身心證解。④另外課堂教學中應當用一種現代視角來闡釋經典文字。經典存留久遠,其內在精義已經被不可避免地固定化,多元化審美視角無法突破這個壁壘。學生覺得經典都是些“老生常談”、“老黃曆”,毫無功用。囿於固有的價值體系而不去關注現實的社會變化同樣會導致經典文化的流失。因此,經典的重新“構建”尤其重要,新的話語符號應當用來詮釋經典文字,一些電視學術類節目正在致力於這方面的努力,但是最有效的傳播渠道仍是在學校學習中,因為學校教育在賦予經典現代意義的同時,也賦予了其強大的生命力,這是經典文化不斷延續的一股力量。   國學教育中老師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作為“言傳身教”的主要實踐者,可以說老師的作用甚於課本,他們的國學素養直接影響學生以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發展。而現在的老師大多是在批判傳統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在理解與講解過程中傾向於使學生以同樣批判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因此,為國學“正名”,重新客觀地評價國學的歷史文化地位尤為重要。另外,國學內容博大精深,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對國學經典進行深入細緻的研讀,充分理解和把握其內涵與外延,這樣才能應對學生的疑難問題。同時教學過程應當富有創造性,不要老調重彈,教師最好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獨抒新見,進而賦予國學以生命力,賦予學生創新力。

  ***3***“知行合一”的理念必須貫穿於課堂與生活。國學教育的重點並不是教人會背會寫,而是會行會做。只知不行,紙上談兵,最終將導致學生無法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成績很好,但是在為人處世上卻總是表現不佳。而只行不知則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一是學生自身發展受到阻礙,因為缺乏知識的積澱,不可能創造出更高的人生價值,只能滿足基本生活;二是對社會發展不利,一個沒有人文教化的人由於自身的狹隘,更傾向於為害社會。因此,國學教育的評價體系應當更多地考慮學生踐行國學精神的狀況,學校可以為學生創設充分發揮其主動自覺性的活動,例如社群義務服務、環保活動、虛擬課堂等,既可以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又可以教會學生思考和處理問題。

  2.對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的建議

  提高大學生的國學素養,將國學教育制度化只是一個起點,然而這個起點在目前看來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高校通過開設國學選修課逐漸擴大國學的影響。這不失為一個穩健的辦法,但是硬性的評價方式也要繼續完善,力求形成一個“教—學—評”的完整過程。在這種體系中,學生根據教學計劃,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學分制的靈活性,實行跨學科選課,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餘地,自由發展,在交叉學習中拓寬知識面以提高綜合文化素質。⑤同時,大學課堂更注重思辨與論證,老師通過構建自己參與者的角色,在引導中尊重學生的智慧成果。注重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彙報等形式,使枯燥的課堂變成知識交流的論壇。另外,學校可以通過講座、學術活動、文化節等形式拉近經典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培養學生對國學經典的好感。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國學人文經典論文
國學經典誦讀的心得體會論文
相關知識
國學經典與教育論文
國學經典與教育心得
國學經典讀後感論文
國學經典弟子規論文
國學經典進校園論文
國學經典與生活的故事
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論文
國學經典的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國學經典與我同行作文
國學經典與我同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