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守信典故
“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戒欺
「戒欺」,即不自欺亦不欺人。《禮記·大學》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意謂真誠實意就是不自欺。宋代哲學家陸九淵也說:「慎獨即不自欺。」即使在閒居獨處時,自己的行為仍能謹慎不苟且,不會自欺。中國現代學者蔡元培先生說過:「誠字之意,就是不欺人,亦不可為人所欺。」可見,戒欺是誠信的重要準則之一。
:楊震「不受四知金」
東漢名臣楊震在赴任東萊郡太守的途中,經過昌邑縣。昌邑縣令王密是他過去推薦的秀才,王密深夜帶十斤黃金私贈給楊震。楊震說:「老朋友瞭解你,你卻不瞭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知道。」楊震回答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了這番話,很羞愧地走了。楊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說明他的道德修養已達到了不自欺的「慎獨」境界。只有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做到不自欺,才算是真正的「誠信」。
:胡雪巖與「戒欺」牌匾
著名徽商胡雪巖在杭州胡慶餘堂藥店中,向內掛了一塊「戒欺」的牌匾。他在跋文中寫道:「凡貿易均著得欺字」,「餘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採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餘以欺世人。」胡慶餘堂藥店之所以能夠蜚聲於海內外,生意興隆,其祕訣就在於「戒欺」二字。這則故事說明,「戒欺」二字是企業成功的祕訣,也是企業家的無價之寶。
:過而能改
《左傳·宣公二年》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韓愈曰:「告我以吾過者,吾之師也。」陸九淵曰:「聞過則喜,知過不諱***忌諱***,改過不憚***畏懼***。」古人申居鄖曰:「小人全是飾非,君子惟能改過。」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哲賢認為如何對待過錯,是君子與小人的重要區別之一。
中國古代哲人強調知過即改,這是誠實的一種表現。《孟子·滕文公下》載有一則寓言:有一個人每天都偷鄰居家的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有道德者的行為。」那人回答說:「那麼,我打算減少一些,一個月只偷一隻雞,等到明年,然後停止偷雞。」這則寓言說明,如果已經知道這樣做是不道德的,就應立即改正,何必等到明年!所以,人對於過錯應該「遷善如風之迅,改過如雷之烈」。一定要與過錯一刀兩斷,徹底改正。
:東坡悔續菊花詩
蘇東坡與王安石私交甚厚,經常在一起切磋詩詞。有一次,蘇東坡去王安石家拜訪,恰逢王安石不在家,蘇東坡只見書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詩,只有兩句:「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看後,心中好笑,認為菊花怎能像春天裡的花一樣,在一夜之間落得滿地花瓣?於是,他續上「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譏嘲王安石。
王安石回到家看到續詩,心想:「真是少見多怪!」後來,蘇東坡被貶到湖北黃州當團練副使。有一晚,一陣秋風過後,第二天院內菊花被颳得滿地金黃。此時,蘇東坡深愧自己妄自續詩,見識短淺。
回到京城後,他即當面向王安石認錯。王安石稱讚說:「知錯能改,是難能可貴的啊!」從此以後,蘇東坡十分謙虛謹慎,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信守承諾
《左傳·僖公十四年》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援必斃。」意思是說,若自己喪失信用,背棄鄰國,遇到禍患有誰會同情自己。失去了信用,一旦禍患發生,沒有人來支援自己,就必定會滅亡。由此可見,重諾守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們對別人許下諾言,就須認真對待,對自己的承諾負責,切勿掉以輕心,失信於人。在平日待人處事時,我們可先從守時開始做起,然後對家人、朋友信守承諾,以誠信待人。
雞兔同籠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