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詩人蒲寧是個怎樣的人
蒲寧是俄國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那麼蒲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蒲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蒲寧是個怎樣的人
眾所周知,蒲寧是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在記載蒲寧生平經歷的書籍中,也有提及世人對蒲寧的評價。那麼,瞭解蒲寧生平經歷後,蒲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蒲寧是一位敢於追求夢想的人。蒲寧童年時期便對文學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蒲寧的父母沒有經濟條件將蒲寧送往大學讀書,但是蒲寧並沒有向困難所低頭。
蒲寧的大哥作為家中唯一的大學生,蒲寧只要看見大哥有空閒時間,便會讓大哥教他讀書認字,在蒲寧的努力下,他漸漸讀懂了普希金的詩歌作品。蒲寧初中輟學之後,便到社會上賺錢謀生,此後蒲寧一邊到工廠上班賺錢,一邊創作詩歌作品。正因為蒲寧心中懷揣著文學創作的夢想,所以蒲寧曾報讀過大學預科班,甚至還進入莫斯科大學就讀,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蒲寧最終未能完成大學教育。
青年時期的蒲寧先後在報館、圖書館等地方工作過,正是多樣的社會經歷,才讓蒲寧有了文學創作的素材。除此之外,蒲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通過蒲寧的文學作品可知,蒲寧是一個嫉惡如仇,體恤農民疾苦的人。縱觀蒲寧的小說、詩歌作品不難發現,蒲寧文學作品大多以反映社會真實風貌為主,其中,蒲寧展現了俄國貴族階層貪婪可恥的嘴臉。除此之外,蒲寧通過描繪刻畫主人公心酸的生活經歷,來表達自己對俄國農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俄國蒲寧資料簡介
俄國作家蒲寧是俄國著名文學家。1933年,俄國作家蒲寧憑藉文學作品《米佳的愛情》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俄國作家蒲寧自幼對文學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蒲寧17歲時,便在《祖國》雜誌上發表自己的詩歌作品《獻在曼德遜的墓前》。
貧困的生活並沒有讓蒲寧屈服,一有閒暇時間,蒲寧就會創作詩歌作品。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1891年時,蒲寧第一部詩集《在露天下》出版,幾年之後,蒲寧的另一部詩集《落葉》也出版面世。這兩部詩集讓蒲寧成為俄國著名詩人,同時也讓蒲寧在俄國文學界佔有一席之地。
雖然蒲寧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詩人,但是蒲寧還自學翻譯過拜倫、朗費等詩人的詩歌作品。到了十九世紀末期,蒲寧的創作重心漸漸地轉移到了小說創作上去。1910年,作家蒲寧創作的中篇小說《鄉村》出版面世,故事圍繞著農民庫茲瑪破產故事而展開的,蒲寧通過對庫茲瑪不幸遭遇描寫,進而反應了俄國農民在俄國革命失敗之後,失去土地的悲慘命運。幾年之後,蒲寧另一部中篇小說《乾旱的溪谷》出版,通過這部作品,俄國作家蒲寧揭露了俄國貴族生活奢靡腐敗的面貌,同時借貴族醜陋的嘴臉來展示俄國經濟衰退的社會現象。縱觀俄國作家蒲寧的作品,不難看出蒲寧的作品大多反映了真實的社會面貌。
蒲寧的文學作品
《落葉》、《安東諾夫的蘋果》、《松樹》、《新路》、《鄉村》都是蒲寧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蒲寧作品《米佳的愛情》在1933年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因此蒲寧也是俄國曆史上第一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蒲寧作品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蒲寧在接觸文學創作初期,深受列夫托爾斯泰和高爾基、契訶夫等作家的影響,所以蒲寧在創作文學作品之初,善於將社會風貌和現實主義融為一體。
蒲寧生活的時代,恰好是俄國經歷歷史變革的時期,此時農民和土地的矛盾變得日益尖銳。在此情況之下,蒲寧將農村人民的真實生活寫入到文學作品中。所以在讀蒲寧的文學作品時,會發現蒲寧的文學作品大多細緻描寫了俄國農村的風貌和習俗。蒲寧作品真實而樸實,在蒲寧的作品中,幾乎看不到華麗的辭藻,“真實”兩字是蒲寧作品的核心價值所在。
蒲寧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如實的寫到作品中,只要讀過蒲寧的作品,都會發現蒲寧借社會現實,來理性思考了祖國未來之路。蒲寧通過現實社會的思考,進而表達出自己對貧苦農民的同情。蒲寧在文學創作上和契訶夫很像,兩人都是以驚人的洞察力來觀察社會真實風貌。但是,蒲寧在對待生活上,又和契訶夫有著不同的生活態度。蒲寧經常將生與死、愛情、困苦等交織在一起,以此來解釋人生具有悲劇性的規律。
但丁的一生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