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姓氏的由來傳說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每個人都有姓氏,可是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南巡來到江南蘇杭一帶.當地有個姓”郤”的地方官接待康熙帝時,呈上名貼.因為”郤”字與”卻”***古音qie,相當於今之”卻”字***相仿,康熙帝脫口將該官的姓讀成”卻”.皇帝金口玉言,該地方官不但不埋怨自己的姓被讀錯了,反而叩謝皇上賜姓,倍感榮光.其家族的”郤”姓當然也就改讀”卻”音了.為了將此姓與”卻”字區別開,該地方官專門造了個”郄”字呈報朝廷,被”康熙字典”收錄.此後民間普遍使用”郄’字,郤字就擱置不用了.但仍有郤氏後人不願改變祖姓讀音,所以”郄”字還有一個讀音為”xi”

  商朝末年,皋陶後裔有一個叫理徵的人,忠心耿耿,多次進諫紂王,當時紂王暴虐無道,沉湎酒色,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紂王對理徵的多次勸諫很惱火,便把他殺了。理徵的妻子契和氏聽到訊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契和氏本是陳國***今河南淮陽***人,想逃回孃家,又怕連累家人,於是便逃往豫西。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經居住過而後已經荒廢了的地方***時,母子兩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小利貞已經奄奄一息。那裡荒無人煙,根本無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野樹還有一些“木子”***野果***,於是採下來吃,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倆逃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戶。為了表示對“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紂王的追捕,自利貞開始改姓李。這就是李姓的起源

  篇二

  陳姓主要得姓於周朝初年的陳胡公滿。相傳,胡公滿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後代。

  舜幼年喪母,繼母不慈,常對他進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來順受,反而更加孝敬繼母。由於他好學孝友,聞名四海,至帝堯末年,不僅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都嫁給了他,還以自己的皇位相傳。所以舜當政時,天下大治,人民豐樂,加上他常“調於玉燭,息於永風,食於膏火,飲於醴泉”,與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獲得百姓的擁戴。至他去世後,約 35世傳至胡公滿,被周武王分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建諸侯國,屏衛王室。此後,胡公滿因封於陳而稱陳胡公,所建方國亦稱陳國,子孫後來也以國名為姓氏,姓陳。

  在黃帝時,戰車已被廣泛使用。黃帝發明了高輪車,所以又叫軒轅氏,陳豐氏是黃帝氏族的一個重要分支部落,是黃帝部落的姻親。“帝嚳取陳鋒氏女,生放勳***堯***。”***《史記·五帝本紀》***。帝嚳是黃帝的曾孫,顓頊的兒子。“陳豐,一作鋒,邦也。僑極取陳豐氏生帝嚳,嚳復取陳氏***女***生帝堯,齊之豐丘,陳氏邑也。”***《路史·國名紀己》***《索隱》、《人表》、《正義》等著作都認為鋒、峰、豐、邦同意通義,陳鋒、陳豐、陳邦指的是一回事。***可見,黃帝家族與最早見於記載的陳豐氏部落是兩個互相通婚的雙胞族。黃帝的孫媳婦與曾孫媳婦都是陳家的人,他們通過這種血緣關係,形成了炎黃氏族部落大聯盟的強大基礎。黃帝起於姬水,地點在今天的陝西、甘肅交界處。今甘肅天水市南有軒轅谷,陝西岐山縣有姬水,陳豐氏部落的起源,也很可能就在附近。今岐山縣西面有陳倉山。離今天的寶雞市約四十里。陳倉山又作陳峰,山上有形若山雞之石,因此又叫雞峰。山下是陳阪,這個陳可能便是陳豐氏部落的初居之地。相傳春秋時,秦文公得到一塊形狀如雞的寶石,當寶雞的神明來時,便會發現殷殷的聲響,好像野雞鳴啼。於是,秦文公在陳阪這個地方建祠祭祀,命名為陳寶祠。到唐代,就把這一帶稱為寶雞縣。

  黃帝部落擅長製造這種多輻高輪車。他和他的支裔過著遊牧趕車,不斷在大草原遷徙的生活。整個部落排列著長長的車隊,由一個牧場遷到另一個牧場時,男女老幼和財物,都置於車上,由牛馬拉著高輪車,在廣漠的草原上前進。當遇到敵對部落前來襲擊時,車隊便橫著排列,以阻擋敵人的衝擊。這就是原始社會時期的“列陣”,也即車戰。人拿著武器迎敵,站在車上,車旁有步兵配合作戰。當夜幕悄悄降臨時,部落酋長便指揮其成員將車隊排列成圓圈,人畜居於圓圈中。在無險可守的廣蕩大草原中,頓時形成了一個堅固的臨時城堡。這個高輪車圈成的城堡既可抵禦敵人或野獸的偷襲,又可抵禦寒風的侵襲,給人畜帶來安全感。由此可以體味到高輪車征戰生活給這個家族打下的深刻烙印。那麼,黃帝又是什麼樣的人呢?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氏,名叫軒轅。據說黃帝一生下來就能開口講話,很小的時候便展示出超人的聰明才智。他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敦厚機敏,足智多謀。

  黃帝之時,神農氏已經衰落,諸侯之間你爭我奪,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帝無力征討。於亂世中逐漸長大的黃帝認識到,必須以武力平定天下,只要有強大的武力,就不難討平那些據地稱雄致亂的諸侯。於是他天天習武,操練陣法,不幾年,便文韜武略俱已精通。於是,他先率兵討伐那些驕橫跋扈、不來朝貢的諸侯。結果,打得那些諸侯亡的亡,逃的逃,其他的諸侯見勢不妙,便紛紛前來歸附。局勢穩定後,黃帝一方面廣施恩德,教百姓種植五穀,一方面秣馬厲兵,教百姓習戰。等到力量強大以後,他又先與擾亂各部落的炎帝戰於阪泉 ***今河北涿鹿縣東南***之野,三戰三捷。後又率兵在涿鹿 ***今河北***擊殺前來擾亂的蚩尤。經過這兩次惡戰,黃帝酌威望大增,眾諸侯一致推舉他為天子。從此,他由部落首領被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

  黃帝居住於軒轅之丘, 娶西陵氏之女為妻,名字叫嫘祖。嫘祖是黃帝正宮,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居住在匯水;另一個叫昌意,居住在若水。昌意有個兒子叫顓頊,黃帝死後,他繼承了帝位,號高陽氏。

  顓頊沉靜多智,尊重賢能。他當政期間,四方賓朋,萬眾來朝。顓頸去世後,帝位由玄囂之孫高辛繼承,即帝嚳。按輩分算,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帝嚳也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他廣施仁政,關心百姓疾苦,很受百姓的愛戴。

  帝嚳有四妻四子,長子名摯,次子名叫放勳。帝嚳死後,由摯繼承了帝位。摯即帝位後,因才幹不濟,治國無方,致使國力越來越弱。而被封為唐侯的故勳則因為才幹出眾,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於是,摯把帝位禪讓給了他。放勳嗣位稱帝,史稱唐堯或帝堯。帝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賢能之君,曾設官掌管時令,制訂曆法;又諮詢四嶽,挑選舜為其繼承人。堯死後,即由舜繼位。

  舜的母親叫握登,曾因看見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握登疑為古登人,即鄧人之女。舜字重華,也叫仲華、玄景、重明。皆因他兩個眼睛有三個瞳子而得名。他方頭方腦,龍顏大口,黑面板,身高六尺一寸***相當於今天五尺三寸***。舜的父親瞽叟與繼母在舜還未成年時就想方設法要害死他,但舜的性情生來就十分寬厚,每遭毒打,虐待,他的反應不是十分仇恨暴烈,而是逆來順受。舜遇到被狠打的時候,就採用躲避的方法,遇到被小打的時候就忍受住。他沒有埋怨世道的不公,而是更加孝順父母,慈愛弟妹。他“好學孝友,聞於四海,陶家事親,寬裕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近”。舜被逼去耕那座民事糾紛甚多的歷山,他起早貪黑,奮力耕種,在他的帶領下,歷山一帶的糾紛得以平息,糧食獲得從未有過的大豐收。就在此期間,他在一個叫河濟的地方撿到一個玉壁,舜感覺到一種得天命的吉兆。

  舜的成功和努力遭來了瞽叟夫婦和象更深的嫉恨。舜的忍讓與謙虛謹慎並沒有感動他的父母和弟弟。有一次,他們命令舜到糧食倉庫裡去修補牆壁,然後火燒倉庫,想燒死舜。還有一次,他們又命令舜去挖井,然後朝井裡填土想活埋舜。舜有個好妹妹,叫女果,妹妹十分同情哥哥的遭遇,她屢次為舜通風報信。

  帝堯選繼任人的時候,四嶽推舉了舜,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以觀察他理家的本領。娥皇、女英遵守婦道,從不以自己身份高貴而傲視舜的親戚,對公婆孝敬,對小叔謙讓。但是這一切都不能感動舜的父母。於是,舜只好遠走他鄉,攜婦將雛來到了媯水之旁,也就是現在的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南一帶。他的子孫以地名為姓,稱為媯氏。

  舜50歲時開始替帝堯處理天下政務,成績卓著;58歲那一年,帝堯駕崩,舜為他守了三年孝,到6l歲時,才在群臣擁戴下登上了帝位,這時,他已是兩鬢如霜的老翁了。

  舜的對手是四凶:驩兜、共工、鯀、三苗以及堯的兒子丹朱。舜首先將驩兜、共工、鯀、三苗這四個部落的首領除去,然後將這四個部落趕往四方的邊遠地區。與丹朱的鬥爭似乎要艱苦得多,經歷的時間也長得多,在這一場鬥爭中,舜採取了進退自如的手腕。充分展示了舜的應付裕如的政治才華。

  舜帝登上帝位三年後,因為丹朱作為炎黃大部族的正統代表,勢力仍很強大,威脅極大。舜便作出姿態,表示願讓位給丹朱,最後因身邊的諸侯與百姓反對,只好作罷。他便封丹朱於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為虞國的賓屬國。為了籠絡人心,舜精心組織了他的權利機構。成員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益、蚤、彭祖等,其中只有皋陶、契、夔龍、益為東夷族,其餘全屬黃帝族。充分展現了舜的博大胸懷,從心理上淡化了東夷與炎黃部落族系之爭,有力地分化了對手。舜與丹朱的搏鬥過程中,丹朱曾一度佔了上風,逼迫舜退避。在舜採取一系列政治措施並首先除掉四凶之患後,才逐漸擊敗丹朱的勢力,並迫使丹朱成為虞氏部落聯盟的屬部。到此時,舜已八十一歲。

  舜建都於蒲板,今為山西永濟縣東三十里虞鄉。蒲阪城內有舜廟,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壇,附近又有歷山、媯水,把地名從濮州菏澤一帶移植過來。

  他在位期間,兢兢業業,扶正祛邪,政治清明, 國內***,一片昇平景象。後來,在去南方巡狩時,崩於蒼梧***湖南寧遠縣南***之野,葬於九嶷山下。娥皇沒有生育,女英生有一子,取名商均,因為他沒有治國才能,舜在生前便指定了治理洪水有功的大禹為接班人。

  大禹繼位後,封舜的兒子商均於虞***今河南省虞城縣西南***,人稱有虞氏,因舜做子時,曾在蒲阪建都,於是他的另一支後裔便定居於蒲阪附近的虞鄉 ***山西永濟縣境***,其首領叫虞遂。虞遂的一支後裔曾被封於遂國***今山東肥城縣南***,春秋時被齊國所滅。商湯滅夏後,封虞遂的另一支後裔於陳,也即古陳鋒氏部落居住過的地方,在宛丘***今河南淮陽縣東南***附近。

  由於虞舜族人在同夏禹氏的鬥爭中失敗,導致以商均為首的有虞氏部落紛紛向四方退避。除了商均被封於樑國虞城縣,這一部分留居中原外,舜的大部分族人則大舉向南、北、東方遷徙,另外還有許多部落則與夏族融合成為華夏族的主幹。

  夏朝至商朝期間,隨著虞舜子孫的遷徙退避,他們的蹤跡也逐漸埋沒於史記典籍之中。

  大約在五千年前,陳部落隨黃帝族東遷於中原地帶肥沃的平原。陳豐氏部落開始由遊牧生活轉向農業定居生活,他們定居的地方,就在河南宛丘 ***今淮陽縣***。顓頊國有“陳州之山”***《山海經·大荒南經》***,這“陳州之山”便是宛丘。宛丘名聲雖大,其實不過是一座高不過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為凸立在茫茫無垠的平原上,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這個宛丘,經過數千年黃河與淮河的泛濫淤積,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現今殘存的宛丘,僅只剩下略高於地面的小土堆而已。

  商朝末年,商均的後裔中一個叫遏父***也稱閼父***的人,前去投奔周國,擔任了陶正之官,因其製陶技藝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歡心。姬昌之子姬發***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追封先賢遺民,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國號陳,以取代虞遂之後的陳國,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諡號為胡公,故又稱胡公滿。今陳胡分媯滿的墓在河南淮陽縣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鐵錮之,俗稱鐵墓。

  陳國的國都就是我們現在十分熟悉的宛丘。陳豐氏部落雖最早見於典籍記載,但這個部落一部分融入了黃帝家族中,另一部份卻在史記典籍中銷聲。

  《陳風》曾談到東門有榆樹,榆樹即白榆,至今仍為黃河流域及淮北一帶的重要樹種。車門池水清澈見底,池邊白榆成林,想來那景緻相當美麗。故《詩地理考》說:“毛氏曰:東門宛丘,國之交會。戴氏曰:陳詩多言東門,必陳人遊息之地。範氏曰:擇高之地而荒樂焉。”宛丘東門應是城內一處風景幽雅的場地,陳國臣民遊樂的場所。

  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太皋氏的故都,因而城北一里許有畫卦臺。“相傳伏羲於蔡水得龜,始畫八卦之處。”城西北三裡許有太皋氏陵即伏羲墓,佔地約五頃有餘,俗稱人主廟。墓周產蓍草,高至數尺,前有石碑。號“伏羲墓”。當然,這裡有一些建 築是歷代加修的。但春秋以前太皋陵與畫卦臺存在,且為陳國君民遊樂之地。如在這裡登高望遠,二十里內景色盡收眼底,真是心曠神怡的快事。近年在宛丘一帶挖掘出不少陶片、筒瓦、板瓦以及古城牆的夯土層。

  虞舜子孫在舜時處於極盛時期後,夏朝一度衰落,商朝略有好轉,自周文王將長女嫁給媯滿並受封於陳後,地位開始顯赫起來。作為周王朝的血親、和封國的陳國,備受文王之子武王及以後的康王、昭王等君王尊寵。

  東周初年,陳國原與蔡國、鄭國同為中原大國。陳國的國都宛丘,就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城東三裡,城周圍繞以東蔡河。陳國全部領土位於豫東大平原上,:淮河支流的清水河、茨河、黑河、西明河、惠濟河分佈在東境,由北西南注入淮河;淮河的另一條大支流潁水,和潁水的一些小支流如柳涉河、賈魯河、沙河,則從西境由西北向東南注入淮河。當然這些河流的名稱,大多都是因歷史上滄海桑田的變遷,而形成的。不過潁水則是二三千年以來的老名稱,只是其支流沙河,古代叫濮水。陳國在周武王初封時不過周圍百餘里之地,但在周初封建諸侯中,有近八百個諸侯,據周朝封建制度規定:四海之內分為九州,州方圓千里。每州建有方圓百里的諸侯國三十個,方圓七十里的諸侯國六十個,方圓五十里的諸侯國一百二十個。九州總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國,還有這些諸侯的附庸國沒有計算在內。同時規定公爵和侯爵國家,方圓百里;伯爵國家方圓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國家,方圓五十里;不滿五十里的小國,則成為其鄰國的附庸。陳國既是侯國,方圓百餘里,而且位於川澤縱橫,平坦無垠的肥沃的中原地帶,是古代物產豐富,文化發達的優越地域,且相傳是伏羲太皋氏的都城,可見其地位形勢的重要了。

  陳國的領土都在平原上,不但土地平坦肥沃,且溝渠縱橫,有灌溉之利,再加氣候溫和,適宜於農作物生長,是物產豐饒的富庶之區。因此,陳國靠著天時、地利發展很快,到了東周初年,同蔡國、鄭國等國都成了中原地區的大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於後來的陳國國君不能勵精圖治,臣子也不能赤膽忠心匡扶社稷,君荒於上,臣嬉於下,政治腐敗,國勢很快便衰落下來。公元前479年,楚惠王以兵北伐,殺掉陳國最後一位國君陳閔公,陳國滅亡,在陳國故地置縣。

  自媯滿封陳至陳閔公亡於楚,陳國共傳Z0世、26代君王,歷時588年。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氏,於是便有了陳姓。

  篇三

  相傳,兩千年前,在黃河流域已出現了龐大的人類群,由於處在落後的原始社會,人們不講究姓氏。

  有個叫伏羲的去南山打獵,遇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餓得要命,向它乞求說:“能不能把你打的兔子讓我一隻?”

  伏羲毫不猶豫地從腰裡解下來遞與他說:“拿去吧!”

  老人接過獵物非常感動,於是從腰裡摸出一粒種子說:“年輕人,拿去吧。回家後把它種在土裡,以後便長出一顆秧苗,等它結了葫蘆,你把那個最大的摘下來留著。等下黃水時把葫蘆瓤掏淨,和你妹妹鑽到裡面,可保你們不死。”

  伏羲接過種子說:“謝謝了,老人家!”但見老人一轉身便不見了。

  伏羲回到家便把它種到洞前地裡,那葫蘆籽沒多久便鑽出了土,越長越高,一條繩子還沒打完結,就開了花結了果,共座了三個。其中一個葫蘆長得又大又圓,到成熟的時候,伏羲把它摘下存放起來

  第二年夏季,空前未有的特大山洪暴發了、黃河水外溢。這時伏羲想起老人說的話。於是取出葫蘆在頂端開了個孔,把瓤子掏出來,然後對女媧妹妹說:“快鑽進裡面!”

  女媧不解的問:“哥哥,你想幹什麼?”

  伏羲說:“讓你鑽你就鑽,別磨蹭了!洪水就要到來,我們不能等死。”

  女媧還是不解,問道:“這東西能救我們的命?”

  伏羲說:“我也不清楚,一個神人告訴我的,他很厚道,不會騙我們的。”

  “那就試試吧!也許死裡求生。” 女媧說完鑽了進去,發現裡面的空間很大,喊道:“哥哥!裡面好舒服,快進來吧。”

  伏羲鋼鑽到裡面,洪水進家了,一個勁地上漲。但見葫蘆穩妥的漂在水上。這時,只聽人聲鼎沸。不多時便鴉雀無聲了。天地間茫茫一片洪水,只有一個葫蘆帶著兄妹二人隨波逐流。

  不知過了幾天幾夜,那葫蘆落在一個山坡上。兄妹二人出來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大地上狼狽不堪。二人下得山來,走啊!走啊!走出很遠很遠,看不到一個人影,看來人們全被洪水淹死了。

  女媧問哥哥:“那人間不就絕種了嗎?怎麼辦?”

  二人想挽回人間慘局,可是沒有辦法。正在為難之際,忽聽有人在空中說道:“你兄妹二人不就是天下的人種嗎?”女媧和伏羲明知情理,可怎麼下得手!伏羲說:“妹妹!我有一法。”

  女媧問:“什麼法子?快快講來。”

  伏羲說:“我們兩個各奔東西,如果走對了頭,就是天賜的夫妻。”

  女媧說:“只能如此了!”

  於是他們分頭奔去,可是,不到兩個時辰,便遇到一起。

  “我們再做一次,” 伏羲不甘心,指著一棵大樹說:“若我們把這棵樹推倒,就可以結為夫妻。”

  女媧說:“那就試試吧!”

  二人來到樹前,用力一推那樹就倒下了,不由唏噓驚歎,可還是有點難為情。正在躊躇之間,忽然發現山坡上有兩塊木板。伏羲說:“各自把一塊木板滾下山去,如果它們合在一起,我倆就是夫妻無疑了。”

  女媧應聲“好!”便把一塊推下山去,伏羲也推下另一塊。只見那木板咕咕嚕嚕往山下滾去,到山腳下便合在一起了。伏羲仰天嘆道:“此乃天意!”

  伏羲和女媧成為夫妻後,生了許許多多子女。

  一天,女媧把他們叫在一起說:“娘想給你們起個名字,往後叫得方便。”

  其中一個說道:“娘!先給我起吧。”

  女媧尋思了半晌說:“還是你們自己起好。各自到外面選擇一樣東西,它叫什麼,你就隨它的姓。”

  孩子們一聽,都紛紛跑到外面。有的來到李樹下姓了李,有的到了楊樹下姓了楊,有的揀了塊石頭就姓了石,有的遇到馬就姓了馬,有的看到花就姓了花,有的見了柳樹就姓了柳,有的見了水就姓了水……

  這畢竟是傳說,真正的姓氏來自母系社會。群體為氏,女生者為姓,也就是說孩子是隨母親姓氏的。隨著人類的進步,姓氏越來越多,開始以不同的形式命名,有的以區域命名。如黃就是以區域來命名的,秦、楚、齊、燕、韓、趙、魏等以國為氏,西門以居住地為姓,四徒、司空、司馬等以官為姓。如此不一,不勝列舉。


晉文公守信得原衛閱讀答案
星座的神話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姓氏的由來傳說
關於秋分的由來傳說
關於秋分的由來傳說
關於鸚鵡洲的由來傳說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由來傳說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由來傳說
關於舞龍的由來雙語故事
關於雨水的由來和特點
關於芒種的由來和養生
關於大暑的由來和天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