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蒙古帝國的書籍
蒙古帝國是歷史上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是大蒙古國擴張的結果,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蒙古帝國書籍的詳細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1、《忽必烈的挑戰》
作者: [日] 杉山正明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副標題: 蒙古帝國與世界歷史的大轉向
譯者: 周俊宇
出版年: 2013-6-4
頁數: 279
內容簡介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的前線上,皇弟忽必烈突然有了爭奪大汗位的機會,同時忽必烈也面臨著威脅與挑戰。
他面臨著什麼挑戰?他不只要擊敗競爭者登上大汗之位,還得創造不世之功與巨大財富才能給蒙古共同體帶來繁榮與***。忽必烈不只要克服地形天險才能在軍事上打敗南宋,還要儘可能減少雙方損傷,才能順利達成接收江南財富的目標。
而且,忽必烈面臨如何建構世界國家和經濟體系——地跨歐亞陸上海上的軍事與通商帝國的難題。
杉山正明這部1995年SUNTORY學藝獎獲獎作品,超越了以西歐、中國為主體的觀點,描繪出別開生面的蒙古帝國與世界歷史,將蒙古的“野蠻入侵者”或“軍事破壞者的形象”徹底顛覆;帖木兒帝國、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莫臥兒帝國、明清帝國這幾個在近代西歐列強興起之前的世界強國,在杉山正明看來,也與蒙古帝國有著內在的聯絡。
作者簡介
杉山正明,1952年出生於靜岡縣。京都大學文學部卒業,同校大學院博士課程單位取得退學。任教於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專攻中央歐亞史、蒙古史,他的蒙古研究很有特色,新意迭見。
著有《忽必烈的挑戰》《耶律楚材及其時代》《蒙古帝國與元朝》《蒙古帝國的興亡》《大漠:遊牧民的世界史》《疾馳的草原征服者》《大蒙古國的世界》等。2003年獲第六屆司馬遼太郎獎,2007年憑藉《蒙古帝國與元朝》獲日本學士院獎。
2、《遊牧民的世界史》
作者: [日] 杉山正明
出版社: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原作名: 遊牧民から見た世界史
譯者: 黃美蓉
出版年: 2014-4
內容簡介
一部打破中原史觀與西方文明史觀、放眼歐亞大陸的作品。
還原遊牧民的真實面貌,洗刷野蠻、殺戮等刻板認知。
一直以來,不分東西方,只要提到遊牧民,一般都會不分青紅皁白地就直接作出負面印象的描述,幾乎已經定型。
作為日本研究草原民族與蒙古歷史第一人,杉山正明超越了以西歐、中國為中心的視野,在充分掌握歐亞各地區豐富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描繪出別開生面的遊牧帝國與世界歷史,將遊牧民“野蠻入侵者”或“軍事破壞者”的形象徹底顛覆。
他用詳實的史料證明,從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1000多年間,歐亞大陸舞臺上真正的主角就是遊牧民。遊牧民的活動範圍之廣、活動速度之快是農耕者無法比擬的,而且他們生活樸素,注重貿易,提倡文化上的包容。正是運用這些優勢,遊牧民主導或引發了歐亞大陸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諸多變革。13世紀的蒙古帝國更是書寫了遊牧民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成為世界歷史的分水嶺。
3、《蒙古帝國的興亡***上下***》
作者: [日] 杉山正明 / 校注 邵建國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
副標題: 軍事擴張的時代·世界經營的時代
原作名: モンゴル帝國の興亡
譯者: 孫越 / 邵建國 校
出版年: 2015-12-1
內容簡介
蒙古時代歷史的研究是一項具有相當古老傳統和積澱的領域。近些年來,特別是在日本,新的潮流不斷興起。所謂“新潮流”,就是讓東方的漢文史料和西方的波斯語史料雙劍合璧,跨越多語種史料的壁壘,從人類的統一視角來眺望當時跨越東西範圍的整個“時代”的研究角度。
從中得出的結論也完全不同於此前關於蒙古帝國和那個時代的普遍認識。本書也儘量吸收了這些最近的研究成果,也直截了當地敘述了專業論文裡不會提到的一些事實。
4、《疾馳的草原征服者》
作者: [日] 杉山 正明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遼 西夏 金 元
譯者: 烏蘭 / 烏日娜
出版年: 2014-2
叢書: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遼 西夏 金 元”一卷。
《中國的歷史》為日本講談社百週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了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重磅歷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專家杉山正明撰寫,復旦大學教授姚大力推薦,直接涉及的是9世紀後半期至14世紀末大約五百年間的歷史。
作者沒有像中國人通常慣於接受的那樣,依照“唐—五代—兩宋—元”的歷史變遷主線來呈現公元10到14世紀的中國史。
相反,被很多人想當然地看做是阻斷、破壞了本應由兩宋來實現的國家統一大業的夏、遼與金,不再僅僅是出現在音樂正劇裡的幾段不和諧的變奏或插曲,而都在本書中擔當起積極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們來貫穿從唐到元這一時段的中國史程序,作者認為本書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間歷史的整個程序,正是開啟歐亞大陸世界史和中國史邂逅、交鋒的六百年。
蒙古帝國經典文學著作
《格斯爾傳》:中國蒙古族的英雄史詩。脫胎於藏族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與《格薩爾王傳》有若干共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彼此也有較大的差異,屬於同源分流的兩部作品。《格斯爾傳》描述了英雄格斯爾秉承玉皇大帝的旨意,來到人間為民除暴消災的曲折壯烈的鬥爭故事。主人公格斯爾所體現的與自然界和人世間一切惡勢力頑強抗爭的精神,反映了古代蒙古族人民的追求和理想。史詩內容涵蓋蒙古族古代社會的各個生活側面,藝術上具有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格斯爾傳》在民間經歷了漫長的流傳過程,到明清時期開始有各種的手抄本和木刻本出現。
《嘎達梅林》:中國蒙古族的敘事長詩。作品根據1929年發生在哲裡木盟達爾罕旗的真實事件創編而成。嘎達梅林,本名那達木德,漢名孟青山,是達爾罕旗王府的梅林***官職***,因排行最小而得乳名為"嘎達"。他所領導的反對軍閥與王公大量出賣牧場的人民起義,歷經數年,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嘎達梅林本人拒不投降而壯烈犧牲。蒙古族人民懷念這位英雄,先是傳唱一些歌頌他的短歌,後來這些短歌逐漸發展成為敘述嘎達梅林起義全過程的長篇敘事詩。作品以唱為主,唱講結合,體現了蒙古民間語言剛勁清新的風格。
《巴拉根倉的故事》:中國蒙古族的機智人物型故事。由一組以巴拉根倉為主人公的故事組成。巴拉根倉是個機智、幽默、富有正義感的人,他同情人民的苦難,經常去各處為被奴役和被欺侮的貧窮牧民申張正義,讓那些統治階級的惡人受罪出醜。作品常常運用誇張和怪誕的手法展開,對反面人物的行徑予以無情的嘲弄,語言活潑,篇篇故事的結尾都妙趣橫生。巴拉根倉的故事,長期而廣泛地流傳於蒙古族民間,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多年來,各有關出版部門已多次出版了蒙古文版和漢文版的《巴拉根倉的故事》。
《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中國蒙古族的民間敘事詩。作品大約產生於13世紀,後來主要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詩中敘述,成吉思汗有兩匹非常心愛的駿馬,在圍獵中為任何其他好馬所不及。圍獵歸來,這兩匹駿馬因未得到主人的誇獎而傷心。在小駿馬的提議下,兩匹駿馬離開主人遠走他鄉,在水草豐美的地方生活了三年。小駿馬無憂無慮,長得膘肥體壯,大駿馬卻因懷念主人和其他同伴而瘦弱不堪。小駿馬終於被哥哥所感動,便與大駿馬一同迴歸了家鄉。成吉思汗十分高興,封大駿馬為"神馬",又同意將小駿馬放出於馬群8年。8年後,成吉思汗騎上神速飛奔的小駿馬圍獵,獲取了成群的盤羊,贏得了萬民的稱頌。從此,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遠近馳名。這部敘事詩,以流暢通俗的語言,描繪了兩匹駿馬和成吉思汗三個生動的形象。1916年,大庫倫***即今烏蘭巴托***首次出版了這部敘事詩。1958年,中國出版了由額爾敦陶克陶整理的鄂爾多斯本。
《王昭君傳說》:在北方各民族當中一直流傳的種種有關昭君的傳說,如吳一虹、吳碧雲編的《王昭君傳說》收錄有六篇,內蒙古地區一些報刊***如《鄂爾多斯報》等***也陸續發表過若干篇。這些民間故事,為我們描繪出一位恭謹賢惠、熱愛人民、致力與鞏固和發展民族友好的昭君形象。塞外人民至今還把她看作和平、幸福的女神,時加奉祀祭奠。與湖北等南方昭君故事不同,北方的昭君傳說更多地和塞外的山山水水、風俗人情交織在一起,彼此輝映,因而具有濃郁的北方草原和遊牧民族特色。北方昭君傳說最重要的內容,是關於她如何消弭戰禍、致力和平的故事。幾千年來,北方人民飽受民族間戰爭之苦,要求各民族和睦相處的願望特別強烈,因而對和平友好象徵的昭君給予高度讚美。在塞外的傳說中,昭君不僅生前幫助人們發展生產、美化生活,而且死後仍然是人民的保護神。
鉅鹿之戰的結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