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方官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地方官職

  綜述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製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2***除。拜官授職,提升官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而“左除”則是降級受職。***3***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4***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5***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6***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7***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8***舉:提升官職,對無官人士的提拔。***9***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官職簡介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一般只設一個丞相,俗稱大丞相,,有時分為左右兩個丞相,右丞相專門管理國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不需要管理國事。

  【太師】指官職又名太宰

  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

  【太子太師】太子太師屬“東宮三師”為名義上的太子老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稱"三孤"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祕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先秦、西漢時是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官職,戰後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曆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範圍漸小,其地位漸低。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後成為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階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的幕僚,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明清時指。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總攬一省的軍事、吏治、刑獄等事,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的官職。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

  【都尉】職位次於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僕寺卿的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後曾任七省經略,駐紮江寧。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赤壁之戰》:“晶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尚書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僕射等官職。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

  中央官職

  綜述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魏晉南北朝時期,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繼而又是中書省、門下省。隋代演變並確立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後來又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別行使行政權、軍權、財權。明代內閣雖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但實際上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相當於前朝的宰相***。清代康熙設立南書房,於清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兼任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

  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祭祀等事;

  兵部,管軍事;

  刑部,管司法刑獄;

  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寺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併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末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諸貨幣。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清朝地方官職
美人魚觀後感
相關知識
古代地方官職
古代兵部官職
中國古代中央官職介紹
古代授予官職的詞
明朝地方官職
清朝地方官職
古代行政官職
古代常見官職
古代常見官職
清朝的地方官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