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農村高中地理教學嘗試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學新方法。本文結合農村實際嘗試從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教學注重探究、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這三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地理教學 嘗試 高效課堂
地理新課標中指出:要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等等。近年來高考試題中,應用性、能力型試題在文科綜合試卷中逐年增加,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查成為高考試題一大亮點。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新課程理念,使地理教學獨具魅力,讓地理課堂煥發異彩,打造出高效的農村高中地理課堂呢?我在實際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讓教學內容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愛好
我國聞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確如此,以前,很多教學現狀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學生總感覺得學習地理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假如能將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握知識,同時增加地理學習的愛好。 例如2011年3月我在學校上過的一節課,至今記憶猶新。這節課,原來是高三地理的一節複習課,課前也作了充分的預備,可當我一走進教室,學生此起彼伏地喊著:“老師,看新聞;老師,看海嘯新聞。”在學生的強烈要求聲中,我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想想利用這個機會,與學生一起探討一下海嘯的相關知識也未必不可。於是開啟電腦,利用網路,查閱了日本海嘯的相關報道。學生興趣盎然,老師及時分析了海嘯的形成機制、地震的分佈規律、海嘯中如何逃生的相關知識。不知不覺中,下課的鈴聲響了,原先預備的教學內容並沒有落實。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卻是那樣的興奮,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總是令人難以忘懷,以前被動學習的痛苦感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二、讓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取探究法是一種良好的措施。美國當代教育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這話極深刻地揭示了教學觀的一個重大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變“結果學習”為“過程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合作過程。
如我在上《月相》這一節課的課堂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看到過月球的陰晴圓缺,可是你們是否注重到,月球圓的一面朝向的方向,出現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在時間上有什麼不同呢?很多學生從來沒有注重過這樣的情形,感到很迷惑,都瞪大了眼睛,好像正在等待老師給出答案。
這時候,我及時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學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天天記錄早、晚自修時的月亮,記錄月面圓的一面的朝向、所看到它在天空中的方位,然後通過這些資料找出月相變化的規律,可以幾個人合作,然後試著討論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通過實踐的觀察,發現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即“上上西西,下下東東”,也就是:農曆上半個月的月球上半夜可見,在西邊天空,月面朝西;農曆下半個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見,在東邊的天空,月面朝東。然後再蒐集一些古人描寫月亮的詩詞,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等,請學生根據詩詞所描述的情景,判定詩人當時是在農曆什麼時候描寫的,推斷大概的時間。這樣學生就可以比較順利地把問題回答出來。通過這樣一段時間的實踐觀察,再經過自己的探究,找出了其中規律性的東西,這個收穫比單純的老師講解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也更有助於記憶。
三、讓研究性學習貼近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實踐探究能力;能夠獨立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定與評價。要實現這一目標,培養學生地理學科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實踐能力呢? 我校有幾位學生選擇了《廣府古城旅遊資源現狀及開發前景》這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他們對如何開展研究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該怎樣制定方案。他們找到我,想讓我提些建議。我經過思考後,向他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你們為什麼要選這個課題?對廣府旅遊資源開發現狀預備通過什麼途徑瞭解?前景又是想根據什麼資料分析?最後課題報告的呈現形式是什麼呢?學生根據這幾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後,終於制定出了研究方案。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知識和情感得到提升,通過總結反思,學生就可能獲得更深一步的理性熟悉。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敢於嘗試創新,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讓學生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深信,只要我們大膽實踐,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必定會不斷地滲透到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來。這樣,高中地理教學將獨具魅力,高中地理課堂也將煥發異彩,在我們農村高中也可以構建出高效的地理課堂。
快速背誦的技巧有哪些
談談對高中語文教學創新教育的探究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地理教學 嘗試 高效課堂
地理新課標中指出:要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等等。近年來高考試題中,應用性、能力型試題在文科綜合試卷中逐年增加,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查成為高考試題一大亮點。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新課程理念,使地理教學獨具魅力,讓地理課堂煥發異彩,打造出高效的農村高中地理課堂呢?我在實際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我國聞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確如此,以前,很多教學現狀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學生總感覺得學習地理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假如能將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握知識,同時增加地理學習的愛好。 例如2011年3月我在學校上過的一節課,至今記憶猶新。這節課,原來是高三地理的一節複習課,課前也作了充分的預備,可當我一走進教室,學生此起彼伏地喊著:“老師,看新聞;老師,看海嘯新聞。”在學生的強烈要求聲中,我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想想利用這個機會,與學生一起探討一下海嘯的相關知識也未必不可。於是開啟電腦,利用網路,查閱了日本海嘯的相關報道。學生興趣盎然,老師及時分析了海嘯的形成機制、地震的分佈規律、海嘯中如何逃生的相關知識。不知不覺中,下課的鈴聲響了,原先預備的教學內容並沒有落實。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卻是那樣的興奮,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總是令人難以忘懷,以前被動學習的痛苦感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取探究法是一種良好的措施。美國當代教育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這話極深刻地揭示了教學觀的一個重大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變“結果學習”為“過程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合作過程。
如我在上《月相》這一節課的課堂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看到過月球的陰晴圓缺,可是你們是否注重到,月球圓的一面朝向的方向,出現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在時間上有什麼不同呢?很多學生從來沒有注重過這樣的情形,感到很迷惑,都瞪大了眼睛,好像正在等待老師給出答案。
這時候,我及時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學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天天記錄早、晚自修時的月亮,記錄月面圓的一面的朝向、所看到它在天空中的方位,然後通過這些資料找出月相變化的規律,可以幾個人合作,然後試著討論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通過實踐的觀察,發現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即“上上西西,下下東東”,也就是:農曆上半個月的月球上半夜可見,在西邊天空,月面朝西;農曆下半個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見,在東邊的天空,月面朝東。然後再蒐集一些古人描寫月亮的詩詞,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等,請學生根據詩詞所描述的情景,判定詩人當時是在農曆什麼時候描寫的,推斷大概的時間。這樣學生就可以比較順利地把問題回答出來。通過這樣一段時間的實踐觀察,再經過自己的探究,找出了其中規律性的東西,這個收穫比單純的老師講解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也更有助於記憶。
三、讓研究性學習貼近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實踐探究能力;能夠獨立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定與評價。要實現這一目標,培養學生地理學科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實踐能力呢? 我校有幾位學生選擇了《廣府古城旅遊資源現狀及開發前景》這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他們對如何開展研究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該怎樣制定方案。他們找到我,想讓我提些建議。我經過思考後,向他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你們為什麼要選這個課題?對廣府旅遊資源開發現狀預備通過什麼途徑瞭解?前景又是想根據什麼資料分析?最後課題報告的呈現形式是什麼呢?學生根據這幾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後,終於制定出了研究方案。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知識和情感得到提升,通過總結反思,學生就可能獲得更深一步的理性熟悉。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敢於嘗試創新,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讓學生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深信,只要我們大膽實踐,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必定會不斷地滲透到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來。這樣,高中地理教學將獨具魅力,高中地理課堂也將煥發異彩,在我們農村高中也可以構建出高效的地理課堂。
談談對高中語文教學創新教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