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典故
赤壁之戰,是指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八十萬曹軍 ,奠定三國三足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那赤壁之戰有什麼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曹操在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據有荊州的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全國。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屯襄陽,劉備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劉琮不戰而降。因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劉備從樊城向江陵撤退,並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曹操親率輕騎五千,日夜兼程追趕,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東北***打敗劉備,佔領江陵。劉備放棄撤往江陵的計劃,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 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退至鄂縣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時曹操據江陵, 將順流東下,形勢緊迫,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說訓練好水師八十萬,要與孫權在吳地決戰。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猶豫不決。諸葛亮對他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指出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孫劉聯合,定可取勝。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指出主和派意見的錯誤,進一步消除了孫權的顧慮。孫權決心聯劉抗曹,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周瑜支援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指出,實際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且已疲憊不堪。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這些都是對曹操的不利因素。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孫劉聯軍溯江西進,與順流而下的曹軍在赤壁***歷來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相遇***見彩圖赤壁之戰戰場遺址 湖北蒲圻***曹軍初戰不利,退往長江北岸的烏林***今湖北洪湖東北***,雙方隔江對峙。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曹操驕傲輕敵,相信黃蓋的詐降,黃蓋帶十艘蒙衝鬥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順風駛向曹船,因風縱火,燔燒曹軍船隻,火勢延及岸上營壘。曹軍人馬燒溺,傷亡慘重。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狼狽退卻,加以瘟疫、飢餓,曹軍損失大半。 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無力南下。劉備通過這次戰爭也乘機佔據荊州大部。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赤壁之戰解釋
赤壁之戰,是指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八十萬曹軍 ,奠定三國三足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戰造句
***1*** 赤壁之戰,曹操的人馬損傷大半。
***2*** 赤壁之戰後,曹操大軍並沒有灰飛煙滅。
***3*** 赤壁之戰,曹軍號稱八十萬,實際只有二十萬。
***4*** 赤壁之戰曹操中計慘敗,只得帶著殘兵敗將落荒而逃。
***5*** 劉備得力於諸葛亮的出謀獻策,而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6*** 赤壁之戰前夕,蔣幹過江到東吳,想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周瑜虛與委蛇反教蔣幹中了他的借刀殺人之計。
***7*** 曹操軍隊在赤壁之戰中被打得落荒而逃,損失慘重。
***8*** 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國鼎足之勢已形成。
***9*** 孫劉兩家利用了輔車相依的關係,從而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10*** 周瑜將計就計,使蔣幹不知不覺入了圈套,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1*** 劉備有了諸葛亮後,如魚得水,其實力在赤壁之戰後增強得很快。
***12*** 赤壁之戰,實際上為日後的三國分立揭開了序幕,它是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並由此帶來了一個歷史新局面的著名戰役。
持之以恆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