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油畫的材料美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摘要] 油畫材料是視覺傳達的載體。材料美包含色層美、肌理美、筆法美,也能增強形式美感。當下,綜合材料的表達成為油畫創作的主流,充分認識油畫的材料美有現實的教育意義和美學價值。
[關鍵詞]油畫 材料美 色層 肌理 筆法
油畫,以其寬廣的表現領域,深刻的思想傳達,交流和展示的方便性,裝飾和教益的功能性,成為世界人民鍾愛的畫種,它的諸多優越感,無不與油畫材料的運用和開拓息息相關。油畫材料,也即油畫中所使用的底材、底料、顏料調和劑、顏料等全部物質材料,它們所呈現出的物質特性和視覺特徵能更深入準確地傳達畫家的思想。因此,品質高的油畫,其藝術性中天然具有獨特的材料美,也即油畫的材料性。
通常認為,油畫材料是視覺傳達的載體,是一種肌理語言,能增強畫面形式美感,能對藝術家內心軌跡外化表達,是一種可以隨意嫁接轉換和演繹的特殊文化形式。因此,油畫材料美首先是語言美,從材料層面看,油畫語言是由不同屬性的油畫材料用藝術塑造手段組合而形成的,諸如色層美、肌理美、筆法美。
色層是畫家運用油彩、媒介劑等物質材料在繪製過程中所透露出來的造型和表現上的層次秩序,這些層次結構微妙複雜,構成了油畫交響樂般的渾厚色層美感。色層需要把握油、透明色和不透明色、冷暖色、亮部暗部的交替秩序以及顏料的厚塗薄染的層次感,進而形成要麼清新明淨的冷峻風格,或是華麗奔放的古典韻味,厚重粗糙的現代風範。隨著現代中國油畫對西方油畫傳統認識得越來越清晰,對色層的研究也越來越科學化。
色層美與肌理美是孿生姐妹,現代油畫審美理念將肌理美提升到油畫美學的高度,因為肌理美是油畫材料屬性的創造性開拓。現代油畫造型,包含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意象主義、現代主義等各種指導原則,它們對材料的運用有各自的倚重,對畫面肌理的要求也大相徑庭。如現實主義秉承藝術源於生活,主張用物質材料再現生活。董希文在畫《開國大典》中天安門城樓上的地毯時,為了增強地毯的質感,他在顏料中摻上鋸木的木屑和沙子,增強了地毯的質感,使觀者頓覺栩栩如生。而抽象主義在意區域性質感的傳達,甚至用實物拼貼的方式,組合成文字感強的畫面式樣,這在畢加索和彼得拉克的立體主義研究中十分常見。而意象主義對肌理的把握以中國藝術家的實踐為代表。意象造型是借鑑中國水墨意蘊的表達,水與油的身份互換是意象造型基本的手段,趙無極先生的油畫以大筆刷塗,留白等手段,在畫面上流動出大片的色塊、自由的筆觸與偶發的肌理,展現了純樸自然的境界。
油畫筆法美是運用材料造型的方法自身呈現的美感。雖然肌理和色層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筆法美,但由於筆法和藝術家個性、美學觀點、畫面內容息息相關,它自身就能體現藝術家的才情,因此筆法具有獨立的美學價值。許多畫家則撇開或跳脫技法上的執著限制,而轉而(或直接)進入在表現手法上較感性的方式,如以色彩平塗、線條書寫、分割塊面、抽象造形、象徵符號、誇張變形……等部份或全然的主觀表現,甚至使用畫筆以外的表現方法,如拓印、噴灑、漬痕、轉印等,來呈現不甚具象的形體。油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點、線、塗、擺、擦、挫、拍、揉、掃、跺等筆法,形成了豐富的用筆方法,從坦培拉的排線畫法到印象派的點彩畫法,從古典油畫的暈染到現代派的塗抹,這些各異的筆法使油畫具有了無窮的表現力。
其次,油畫材料美是形式美感的增強。油畫作品的形式及其藝術感染力是通過各種藝術手段表現出來的,就材料而言,創作中的材料運用是十分複雜和微妙的,既要有對材料規律性的認識,又要有對藝術美法則的掌握和運用。比如材料的視覺印象、心理效應,其效果強烈與否,都取決於是否貼切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比如維米爾運用點畫法筆觸來表現光的閃爍和物體的質感,增強了作品的光感情趣;魯本斯在淺冷灰底子上罩染暖色油彩,形成了一種微妙而透明“光學灰”;趙無極“大理石”花紋般的畫面肌理,喚起了東方美學的迷離情懷……
現代油畫的概念已經放棄了其純粹意義,綜合材料的表達成為當下油畫創作的主流。馬蒂斯說“我首先所企圖達到的表現,但一個畫家的觀念不應和他的表現手段和材料的運用割裂開再來觀察,因為這個觀念,只有獲得各種手段和材料的支援才有作用……”當然,我們也應該警惕油畫創作中的材料中心論,這是油畫虛無主義的體現,如波洛克的滴灑畫法就只能成為孤例,它榨乾了材料的藝術價值。
考夫卡在《藝術與要求性》中講“藝術作品是作為一種結構感染人們的,這意味著它不是各組成部分的簡單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統一整體”。這裡的“統一整體”是以“文化”為背景的。把握油畫材料,就是把握材料與技法的文化根性。材料的隨意嫁接轉換和演繹賦予油畫藝術生氣、靈氣,美感來自於對材料背後文化語境的頓悟。
結語
現在,油畫藝術的創作觀念、語言手法和風格特徵要求更具個性,同時也兼具多元化趨勢,深入挖掘油畫材料的藝術表現空間、探究油畫材料美,是油畫研習者和創作者共同的課題。探討油畫材料美的美學目標是在文化層面展示材料的語言個性。可以預見,油畫中國化的重要途徑就是對材料美中國化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耿鑫瑤《肌理材料——油畫藝術的觸覺魅力》,《美術大觀》[J] ,2010年第1期。
[2]潘世勳《油畫材料技法研究》,《美術研究》[J],2000年第4期。
[3]嘉蔚《悄然的革命——油畫材料我見》,《美術》[J] ***第7期。
漢化藝術淺析
油畫風景的寫生與創作
[關鍵詞]油畫 材料美 色層 肌理 筆法
油畫,以其寬廣的表現領域,深刻的思想傳達,交流和展示的方便性,裝飾和教益的功能性,成為世界人民鍾愛的畫種,它的諸多優越感,無不與油畫材料的運用和開拓息息相關。油畫材料,也即油畫中所使用的底材、底料、顏料調和劑、顏料等全部物質材料,它們所呈現出的物質特性和視覺特徵能更深入準確地傳達畫家的思想。因此,品質高的油畫,其藝術性中天然具有獨特的材料美,也即油畫的材料性。
通常認為,油畫材料是視覺傳達的載體,是一種肌理語言,能增強畫面形式美感,能對藝術家內心軌跡外化表達,是一種可以隨意嫁接轉換和演繹的特殊文化形式。因此,油畫材料美首先是語言美,從材料層面看,油畫語言是由不同屬性的油畫材料用藝術塑造手段組合而形成的,諸如色層美、肌理美、筆法美。
色層美與肌理美是孿生姐妹,現代油畫審美理念將肌理美提升到油畫美學的高度,因為肌理美是油畫材料屬性的創造性開拓。現代油畫造型,包含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意象主義、現代主義等各種指導原則,它們對材料的運用有各自的倚重,對畫面肌理的要求也大相徑庭。如現實主義秉承藝術源於生活,主張用物質材料再現生活。董希文在畫《開國大典》中天安門城樓上的地毯時,為了增強地毯的質感,他在顏料中摻上鋸木的木屑和沙子,增強了地毯的質感,使觀者頓覺栩栩如生。而抽象主義在意區域性質感的傳達,甚至用實物拼貼的方式,組合成文字感強的畫面式樣,這在畢加索和彼得拉克的立體主義研究中十分常見。而意象主義對肌理的把握以中國藝術家的實踐為代表。意象造型是借鑑中國水墨意蘊的表達,水與油的身份互換是意象造型基本的手段,趙無極先生的油畫以大筆刷塗,留白等手段,在畫面上流動出大片的色塊、自由的筆觸與偶發的肌理,展現了純樸自然的境界。
其次,油畫材料美是形式美感的增強。油畫作品的形式及其藝術感染力是通過各種藝術手段表現出來的,就材料而言,創作中的材料運用是十分複雜和微妙的,既要有對材料規律性的認識,又要有對藝術美法則的掌握和運用。比如材料的視覺印象、心理效應,其效果強烈與否,都取決於是否貼切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比如維米爾運用點畫法筆觸來表現光的閃爍和物體的質感,增強了作品的光感情趣;魯本斯在淺冷灰底子上罩染暖色油彩,形成了一種微妙而透明“光學灰”;趙無極“大理石”花紋般的畫面肌理,喚起了東方美學的迷離情懷……
現代油畫的概念已經放棄了其純粹意義,綜合材料的表達成為當下油畫創作的主流。馬蒂斯說“我首先所企圖達到的表現,但一個畫家的觀念不應和他的表現手段和材料的運用割裂開再來觀察,因為這個觀念,只有獲得各種手段和材料的支援才有作用……”當然,我們也應該警惕油畫創作中的材料中心論,這是油畫虛無主義的體現,如波洛克的滴灑畫法就只能成為孤例,它榨乾了材料的藝術價值。
考夫卡在《藝術與要求性》中講“藝術作品是作為一種結構感染人們的,這意味著它不是各組成部分的簡單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統一整體”。這裡的“統一整體”是以“文化”為背景的。把握油畫材料,就是把握材料與技法的文化根性。材料的隨意嫁接轉換和演繹賦予油畫藝術生氣、靈氣,美感來自於對材料背後文化語境的頓悟。
結語
現在,油畫藝術的創作觀念、語言手法和風格特徵要求更具個性,同時也兼具多元化趨勢,深入挖掘油畫材料的藝術表現空間、探究油畫材料美,是油畫研習者和創作者共同的課題。探討油畫材料美的美學目標是在文化層面展示材料的語言個性。可以預見,油畫中國化的重要途徑就是對材料美中國化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耿鑫瑤《肌理材料——油畫藝術的觸覺魅力》,《美術大觀》[J] ,2010年第1期。
[2]潘世勳《油畫材料技法研究》,《美術研究》[J],2000年第4期。
[3]嘉蔚《悄然的革命——油畫材料我見》,《美術》[J] ***第7期。
油畫風景的寫生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