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古玩收藏的價值
雖然古董古玩都能值個幾十萬到百萬,但古董古玩收藏有什麼價值讓很多的人去收藏古董古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在收藏行業中,我們正確的瞭解藏品的兩個概念“價值”及“附加價值”
在收藏界的每一個藏友都在中學課本上都學過,藏品的價值判斷方法是通過衡量其內包含的人類無差別勞動的多少。我本人也是初涉古董古玩市場,但是我也瞭解這句話的意義。這句話通常指的是衡量一種可以量產的商品時才可以適用,而不是任何物品。
那麼收藏品是不是商品呢?古董、藝術品為什麼值錢呢,這就是要提到第二個概念“附加價值”。這個概念相對較為抽象,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脫離了物品其基本的人類勞動創造價值以外的、由特定人群為其附加的額外價值”。
在收藏界藝術品和古董,分別是兩種形式的收藏品,收藏意義是不相同的。藝術品主要凝聚了人文價值,收藏品主要肩負著歷史意義。
每個人都能創作樂曲,都能寫詩作畫,但不知幾百年才能出一個梵高、莫扎特、李白這樣的文學家或藝術家。這些人的作品不僅反映了創作者本身的特殊天賦和成就,也同時體現了當時環境下的人文和社會背景,因此是無法複製的。藝術家的作品往往在藝術家死後才會值錢,也正是這個原因,因為活著的時候誰也不知道哪天他來了靈感又畫出幾十幅《蒙娜麗莎》或者《吶喊》出來。但是一旦藝術家去世,他的風格就再也無法被任何人仿製。
古董方面來說,一般指的是人類勞動所創造的年代久遠的遺留藏品。其中也包含一些“高價值人類勞動”作品,比如某朝代的特殊工匠使用的特殊工藝製作的物品。但多數都是無差別人類勞動製造的普通物品。但由於其中反映了特定的歷史背景、包含了許多歷史資訊,因此也受到廣大愛好者的青睞。
清代官窯收藏價值
海外迴流瓷器價值
淘寶的熱潮初衷就是讓藝術品回家。幾百年來,成千上萬的中國藝術品、文玩品“流走”海外,此中既有正常文化往來、文化貿易,亦有燒殺搶掠之下流失之珍奇。上世紀90年代起,國力增強、民間資本積累使中國人踏上海外尋寶之旅。如今,這股資本驅使下的“熱情”已燃遍全球,近年來拍賣場上中國古董藝術品屢創天價就是明證。據相關統計,1996年之前,海外迴流文物還不超過國內文物拍品總數的20%,而目前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40%左右,百萬級以上的藝術品,目前海外迴流的拍品則要佔到70%以上。在海外迴流藝術品中真正的精品,比如各種清代皇室瓷器,以及那些存世量少、知名度高、傳承有序,或具有特定歷史價值的藝術品,其升值潛力必然大於其他藝術品。
清代官窯器價值分析
清代共有帝皇十個,均有帝皇紀年款的瓷器傳世,他們依次是:順治、康熙、雍正、乾壟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清代繼承發揚了明代傳統的青花、五彩、並創新了絢麗多姿的粉彩、琺琅彩和古銅彩,還出現了多品種的單一色釉,而鏤空、轉頸、轉心的工藝技巧,更達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清三代瓷器器型最為豐富,既有仿古又有創新。清三代瓷器官窯器相對市場存量少且價格高昂,收藏難度較之大,而且許多藏家“只進不出”,導致清三代瓷器價位還將不斷拉高。而三代之後的幾位皇帝在繼承祖輩傳統風格的基礎上,也有各自不同的創新,嘉德2011春拍中有規模空前的清宣宗道光御瓷專場亮相,呈現各式道光御瓷近200件***套***。 慎德堂款器物15件***套***,是故宮之外典藏最豐富的一次。此次拍賣的成交率達到100%,客觀上推動了市場對清三代之後官窯器的關注程度。目前而言這些時代的官窯器價格還處於低位,值得藏家關注。
嘉慶時期瓷器
嘉慶初年御窯廠的燒製仍為乾隆御窯的延續,其造型式樣、圖案等,均襲前朝舊制,因而有“乾、嘉窯”之說。嘉慶瓷器的造型,較前期無大的變化,但傳統類及前時創燒的新品種卻基本延續下來,其胎釉和青花、粉彩的色調及一色釉品種,大都仍保持著乾隆時的風貌。嘉慶早期官窯器雖少,卻較為精緻,大器額很規整,與乾隆器相同。至於小件器中的瓶、罐、盤、碗和文具類,有的還能細緻如前,萬花瓷器,世稱百花,雍正、乾隆時期雖有燒製,但不理想,嘉慶時期的萬花瓷超過雍乾兩朝,為最成功作品。因嘉慶後期的風格與道光時的風格相近,故而傳統的習慣上又有“嘉、道窯”之說。
道光時期瓷器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發了震驚中外的鴉片戰爭。此時,景德鎮的瓷業和前時相比,生產規模驟縮,沿襲嘉慶時的一些品種的製作。道光皇帝素以儉樸著稱,對於瓷器也力求簡樸,控制費用,但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其製作的要求還是非常嚴格的。青花瓷的前期色調與嘉慶時期相近,藍色雖不甚鮮亮,卻淡雅宜人,呈色較穩定,無凝聚斑點和暈散現象。後期的青花色調,有的不夠深沉而有漂浮感。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工藝製作相當精細。以“慎德堂制”款為代表的堂名款極為盛行,就當時水平而論,製作堪稱精緻。
咸豐時期瓷器
咸豐三年至四年,景德鎮御窯廠正式恢復傳統品種,除有限的琢器外,還燒製了傳統的四十二種圓器類。各品種的數量不等,最多的有兩百餘件,最少的只有十二件,總共燒製兩千一百餘件。綜上《清檔》所載,咸豐一朝制瓷數量及其有限。因而現今所見的傳世品極為稀少。物以稀為貴,仍值得加以重點保護。
同治時期瓷器
清末同治皇帝幼年初登,此時景德鎮御窯廠的生產,較前時更趨萎縮。官窯琢、圓器多承襲傳統的造型,有的從規格到色彩和紋飾都類同於前期。與此同時,景德鎮也燒造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品種和造型,如“大婚禮造器”、“體和殿”陳設品及日用瓷,還有一些瓶、樽、缸、盒等,器型雖然規整,但略顯笨拙。
光緒時期瓷器
進入所謂“同光中興”時期,從光緒元年開始,景德鎮御窯廠陸續為清王朝宮廷和東西兩陵燒製了不少精美的瓷器和祭器,使長期不景氣的制瓷業稍有復甦。據《清檔》記載:光緒元年和二年***1875年和1876年***先後燒製過大量的青花、粉彩和各色釉大器。此外,為宮內各殿專燒的御用琢、圓器也不在少數,署款有“長春宮制”、“儲秀宮制”、“坤寧宮制”等。晚清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燒製的官窯器中,光緒一朝在品種和數量上均居首位。太湖附近秋操紀念款的牡丹吸杯等,形制新奇,令人矚目。官窯器款除了“大清光緒年制”青花或紅彩款外,還有署“大雅齋”款的,書面上同時綴寫“天地一家春”橢圓章式篆款。“長春同慶”、“永慶長春”等款式的,也是官窯器中的精細之作。
宣統時期瓷器
清末宣統一朝,歷史雖短,卻仍在燒製官窯瓷器,可惜品種有限、數量較少、故傳世精品不多、甚為珍惜。
藏家對清代瓷器的關注與日俱增,原因有二:首先,到了清代,中國瓷器經過1500多年的歷史演變,無論是工藝還是美術,都達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地步;其次,比之高古、中古文明板塊,清代文化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離我們今天最近的,這使它較容易獲得人們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清代官窯瓷器收藏趨勢
在二十年以前,2005年以前收藏市場看重的是清三代瓷器,2005年之後到現在,從蘇富比和佳士得的圖錄中可以看到,晚清時期的瓷器已經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大概比重達到30%,三代瓷器的籌碼能流通的越來越少,需要新的東西補進去,除了嘉德的道光專場,保利在2011年秋拍組織一次晚清瓷專常瓷器是一個工藝美術品,工藝放在第一位,不是乾隆一定比道光好,道光一定比嘉慶好,不一定是按照時代來劃分。但是一定必須是收藏官窯。價格適中,真偽可辨,來源清晰,就值得長期持有,整個清官窯市場一直在緩速上升,但是非常穩定,過去二十年的記錄,價格也就是翻了一番,除了極個別特別名貴品種,十年裡漲了十倍。應該說這兩年的官窯器市場大的拍賣場上價格相對透明,市場比較乾淨,目前來說價格相對瓷器的價值還處於窪地。但是藏家不能抱著撿便宜的心態,買的是當下,投資是未來。切記不能貪便宜,否則一定會上當。
古董古玩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