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鬆沉勁的主要原因解析
鬆沉勁,顧名思義鬆沉勁就是通過形體放鬆和意氣的修煉而形成的一種向下的鬆沉到腳底的沉勁。太極拳的鬆沉勁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太極拳的鬆沉勁的解析。
太極拳的鬆沉勁的解析
修煉出鬆沉勁,自己的感覺是百會虛領,空胸鬆腹,意 氣下沉,周身意氣、肌肉像氣流、像水流從頭、頸、肩、胸腹、後背到胯、經膝一直流到腳底,快時瞬間就到,意氣與大地相合,久而久之成為自然,人體上虛下 實,腳下生根。
鬆沉勁可使人體下盤穩固沉實,好像不倒翁一樣;鬆沉勁是太極十三勢的基礎,沒有鬆沉勁太極拳的“■捋擠按,採■肘靠,進退顧盼 定”都難以發揮作用;鬆沉勁可使兩腳自然、平穩、輕鬆地分出陰陽,行拳預備式時兩腳平均承擔體重,進入起勢時只要意氣沉向一隻腳,這隻腳必然會逐漸承接全 身體重而下沉變實,另一腳自然會逐漸變虛而輕靈提起,鬆沉勁是利用重力行拳,而不是用體力蹬地把腳提起;鬆沉勁可使行拳中的貓步輕靈、圓活、自然。拳經中 “實中實”、“虛中虛”就是鬆沉勁在兩腳虛實轉換中的運用要領,實腳一側***例如右弓步的右腳***意氣再一次向下鬆沉到湧泉,就是實腳的“實中實”,同時虛腳 ***右弓步的左腳***自然會“虛中虛”變輕;當實腳湧泉沉滿時,氣到腳跟,腳跟下沉,自然虛靈頂勁,意氣像泉水一樣從腳底上湧到肩井,帶動右胯託***或稱抽***左 胯,左胯提左膝,隨即左腳跟離地,最後腳尖離地,左腿輕靈向前上步,腳跟輕輕落地,此時仍為右實左虛;然後左膝放鬆使整條腿再次放鬆,又達“虛中虛”,同 時右腳又一次“實中實”鬆沉下落;隨著右腳的下沉,大地產生反彈力從右腳上傳,重心前移,意氣像流水一樣從右腳過胯流向左腳,使左腳掌落地,左腳變實,形 成左弓步,轉換成左實右虛。此種輕靈、均勻而不斷勁的貓步虛實變化,全是鬆沉勁的作用。否則,蹬地提膝、“砸夯”落步,絕對達不到輕靈地用重力、借地力鬆 沉行拳的內功行拳效果。有了鬆沉勁,推手時可通過形體放鬆意氣下沉到腳,把對方來力從接點吸入地下,讓對方推而不動。還可以像彈簧一樣,先把對方來力吸到 腳下,隨即借地反坐把對方彈出。鬆沉勁的作用還可列舉許多。
總之,鬆沉勁是太極拳最基本的勁,是行拳推手須臾不可離的勁,我把它稱為四母勁***鬆沉勁、圓撐勁、換腳勁或稱移換勁、螺旋勁***之一,或稱四象之一。
鬆沉勁在太極拳中如此重要,但沒有經過修煉的自然人不僅沒有鬆沉勁,反而有與鬆沉勁方向相反的不自覺的向上的力,因此要練出鬆沉勁,就必須把這種向上的力減掉,否則鬆沉勁只能是紙上談兵。
太極拳的鬆沉勁的原因
什麼是人體向上之力呢?對於這個問題,我經歷了好長時間的探索才不斷深化有些認識。學拳時,老師反覆講解鬆沉勁的要領,強調修煉鬆沉勁的重要性,並指導 修煉,但經過不短時間的練習自己卻覺得功夫難以上身。老師推我胸部,我胸部還是會不自覺地緊張甚至僵硬,自感站立不穩而被推出。有的人練拳幾年了也改變不 了這種情況。為什麼心裡想著氣要下去,氣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浮上來呢?癥結在哪裡呢?
如果說還是鬆得不夠,為什麼鬆得不夠氣沉下去就這麼難,而 浮上來卻那麼容易呢?在研究探討鬆沉勁修煉的過程中,我反覆思索人的氣力變化的問題,在生活中還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為什麼背一個人比背同樣重量的貨物感覺 輕一些?為什麼推動一個人比推動同樣重量的貨物顯得省力?為什麼死人比活人沉,我們常說死沉死沉?為什麼剛會走路的小孩哭鬧起來,大人卻難以將他抱起來? 為什麼人越到老年越是顯得頭重腳輕,站立不穩?為什麼桌椅石頭等一般物體在沒有外力推動時,因地球吸引而始終處於相對靜止狀態,而人同樣被地球吸引卻可以 隨意運動,而且可以瞬間擺脫地球引力而跳起來?為什麼人有體重而感覺不到重量,即便是體重100公斤的人走路時也沒有像揹著東西一樣的負重感覺?
出於對修煉鬆沉勁的追求,我帶著以上問題,在生活和練拳的實踐中進行了反覆觀察、思考、探索,體悟其中奧妙,終於形成了一個概念,即:人出生後因為生存 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一種不自覺的,與地球引力相反的、向上的力,從而可以區域性擺脫地球引力而運動。為敘述方便,我把這種力暫且稱為“人體浮力”。
為了更好地消除“人體浮力”,就必須把形成浮力的原因進一步弄清楚。“人體浮力”是人出生後逐漸形成的。人離開母體時像一般物體一樣,只有地球吸引形成 的重量,所以只能躺著。隨著歲月的增長,人的意識增強了,逐漸有了起來的意識。在向上意念的引導下,氣隨之向上,形也向上,周身運動,同時不自主地產生了 向下手按、腳蹬之力,也就是肌肉的伸縮、緊張產生了對地面的壓力,因而產生反彈力,在意識和力量的配合下,逐步形成了能區域性克服地球引力的向上之力,這就 是向上的“人體浮力”。久而久之,“人體浮力”,也就是這種向上的意識力和肌肉收縮力,就成為不用大腦支配而類似條件反射的自然本能,伴隨人體活動的始 終,不自覺地發揮著作用。此浮力促使人站起來,保持直立,學會走路。
有了對“人體浮力”的認識,上述幾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揹人、推人感覺省 力,人感覺不到自身的重量,這都是人體浮力在不自覺地起作用。哭鬧的小孩難以抱起,是因為小孩意識淺,向上浮力小,又因為肢體柔軟,內氣通暢,保持了先天 狀態的鬆沉本能,哭鬧時意氣向下墜,鬆沉向下柔軟沉重,因而難以抱起。所以有的太極拳老師要求練出小孩勁,實際就是鬆沉勁。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為勞動和生 活的需要,肌腱變硬,內氣難通,到老年時更是逐步僵化,氣只能浮在上邊,因而上重下輕,步履艱難。死後屍體沒了向上的浮力,只剩完全向下的重量,所以很 沉。推手時如果功夫不到,鬆沉勁沒練好,本能的“人體浮力”起作用,沉不下去,橫氣填胸,當然易被推出。所以,不經過修煉,不除掉“人體浮力”,人體下盤 得不到穩固,就會影響太極功能的發揮。
形成“人體浮力”的兩大因素,一是向上的意識、意念,二是機體的伸縮緊張。有了這個認識,修煉鬆沉勁就有了目標和方向。其實修煉鬆沉勁的過程,就是改變兩大因素,逐步減掉“人體浮力”的過程。練太極拳用減法,“人體浮力”徹底減掉了,鬆沉勁就練成了。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修煉太極拳的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