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誠信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誠信像土,一畝心靈之土,為無數幼苗提供營養,使它們開出美麗的鮮花。誠信像水,萬物生長的生命之水,滋潤著小樹,舒枝展葉,天天向上……那麼什麼是誠信?顧名思義,誠實守信。大家坐在這裡聽我演講,是誠信;商家合法經營,是誠信;人們之間相互平等交往,是誠信。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季札墓前掛劍的故事

  季札,春秋時期吳國人,是吳國國君的小兒子。他博學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裡許下的諾言,也要竭盡全力去做。

  一次,季札遵照國君的旨意出使各諸侯國。他中途經過徐國,受到徐國國君的熱情款待。兩人意氣相投,談古論今,十分投機。

  幾天後,季札要離開徐國繼續趕路,徐國國君設宴為季札送行。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餚,而且還是優雅動聽的音樂,這一切令季札十分陶醉。酒喝到興處,季札起身,抽出佩劍,一邊唱歌一邊舞劍,以助酒興,表示對徐國國君盛情款待的感謝。

  這把佩劍不是一般的劍,劍鞘精美大方,上面雕刻著蛟龍戲珠的圖案,鑲嵌著上等寶石,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精緻。劍鋒犀利,是用上好的鋼製成的,看起來寒光閃閃,令人不寒而粟,揮舞起來更是銀光萬道,威力無窮。徐國國君禁不住連聲稱讚:“好劍!好劍!”

  季札看得出徐國國君非常喜歡這把寶劍,便想將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作紀念。可是,這是出使前父王賜給他的,是他作為吳國使節的一個信物,他到各諸侯國去必須帶著它,才能被接待。現在自己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怎麼能把劍送給別人呢?

  徐國國君心裡明白季札的難處,儘管十分喜歡這把寶劍,卻始終沒有說出,以免讓季札為難。

  臨分手的時候,徐國國君又送給季札許多禮物作為紀念,季札對徐國國君的體諒非常感激,於是在心裡許下諾言:等我出使列國歸來,一定要將這把寶劍送給徐國國君。

  幾個月後,季札完成使命,踏上歸途。一到徐國,他顧不得旅途的勞累,直接去找徐國國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徐國國君不久前暴病身亡。

  季札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徐國國君的墓前,三行大禮之後,對著國君的墓說:“徐君,我來晚了,我知道你喜歡這把寶劍,現在我的任務完成了,可以將這把劍下佩劍,雙手敬到墓前,然後鄭重地把劍掛到了墓前的松樹上。

  跟在一旁的隨從不解的問:“大人,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你把劍送給他,他也看不到,你這麼做有什麼用呢?”

  季札說:“在離開徐國之前,我已經在心裡許下諾言,要將這把劍送給徐君。從那時起,這把劍已經不屬於我了。這段時間以來,我只不過是借用,現在是來把劍還給徐。”

  篇二:我不能丟掉良心道德 - 林肯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裡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幹,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幹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裡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隻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麼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篇三:山濤守信培養朋友兒子

  三國時期,曹氏家族與司馬昭為了爭奪國家的統治權而明爭暗鬥。官場腐敗,許多有才學的人都不想捲入其中,紛紛逃避現實。其中,有七個很有名的文人——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賢、王戎,這七個人經常在竹林裡閒遊,一邊喝酒,一邊做詩彈琴,試圖尋找亂世中的一份清靜,史稱“竹林七賢”。

  當時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後代在當皇帝,實際上是由有篡位野心的丞相司馬昭把持大權。司馬昭為了擴大勢力,想請“竹林七賢”出來做官。司馬昭首先請山濤出山,由於他和山濤有點兒親戚關係,山濤不好拒絕,就答應了。

  後來,山濤推薦嵇康到朝中做官。由於山濤事先沒有徵求嵇康的意見,嵇康非常生氣,便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給山濤***山濤字巨源***,斷絕與山濤的朋友情誼,並在信中強烈抨擊了司馬昭。

  後來有個叫鍾會的小人在司馬昭面前說嵇康的壞話,司馬昭就趁機找了個藉口把嵇康抓到監獄裡,並判了他死刑。山濤幾次上書司馬昭,請求為嵇康減免罪行,但是司馬昭仍一意孤行。

  臨死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歲的兒子嵇紹託付給山濤,山濤答應了。

  嵇康死後,山濤對嵇康一家老小悉心照顧,把嵇康的兒子更是當成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嵇康被殺的二十年後,司馬炎當了皇帝,朝廷的混亂局面有所扭轉。山濤就上書給司馬炎說:“父親有罪,但和兒子沒關係。嵇紹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並且品德高尚,才華橫溢,應該重用。”司馬炎採納了山濤的意見,任命嵇紹為祕書郎。
 

古今中外道德故事
個人道德的故事
相關知識
古今中外誠信小故事
古今中外道德小故事
中外名人勇氣小故事_古今中外名人小故事
古今中外勵志小故事
古今中外的哲學故事
古今中外的友情故事
古今中外的讀書故事
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素材
古今中外誠實的名言
中國古代誠信的故事_中國古代有關誠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