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學的短故事
20世紀,尤其是20世紀下半期,科學得到了更加迅速的發展,在科學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科學發現小故事
弗萊明是英國科學家,青黴素的發現者.弗萊明當軍醫的時候,看到很多戰士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痛苦地死去,決心找到一種藥物,來治療因細菌引起的疾病.在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青黴素.這種神奇的藥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他和幾位科學家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成功.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頭腦.
石蕊試紙是偉大的科學家波義耳發明的:
在一次緊張的實驗中,放在實驗室內的紫羅蘭,被濺上了濃鹽酸,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洗了一下,然後插在花瓶中.過了一會波義耳發現深紫色的紫羅蘭變成了紅色的.這一奇怪的現象促使他進行了許多花木與酸鹼相互作用的實驗.由此他發現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作用都能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用石蕊浸液把紙浸透,然後烤乾,這就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這個偶然的實驗導致了波義耳的發明.
篇二:發明青黴素的故事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菌能分泌一種物質殺死細菌,他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青黴素”,但他未能將其提純用於臨床.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10年後,德國化學家恩斯特?錢恩在舊書堆裡看到了弗萊明的那篇論文,於是開始做提純實驗。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黴素,這雖然是一個重大突破,但離臨床應用還差得很遠。
1941年,青黴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裡的手中。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弗洛裡在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離出菌種,使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單位提高到了40單位。
雖然這離生產青黴素還差得很遠,但弗洛裡還是非常高興。一天,弗洛裡下班後在實驗室大門外的街上散步,見路邊水果店裡擺滿了西瓜,“這段時間工作進展不錯,買幾隻西瓜慰勞一下同事們吧!”想著,他走進了水果店。
這家店裡的西瓜看樣子都很好,弗洛裡彎下腰,伸出食指敲敲這隻,敲敲那隻,然後隨手抱起幾隻,交了錢後剛要走,忽然瞥見櫃檯上放著一隻被擠破了的西瓜。這隻西瓜雖然比別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幾處瓜皮已經潰爛了,上面長了一層綠色的黴斑。
弗洛裡盯著這隻爛瓜好久,又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忽然對老闆說:“我要這一隻。”
“先生,那是我們剛選出的壞瓜,正準備扔掉呢?吃了要壞肚子的。”老闆提醒道。
“我就要這一隻。”說著,弗洛裡已放下懷裡的西瓜,捧著那隻爛瓜走出了水果店。
“先生,您把那幾只好瓜也抱走吧,這隻爛瓜算我送你的。”老闆跟在後面喊。
“可我抱不了那麼多的瓜啊,再說,要是把這隻打爛了怎麼辦?”
“那、那我把剛才的瓜錢退給您吧!”老闆舉著錢追了幾步,但弗洛裡己走遠了。老闆搖了搖頭,有些不解地望著這個奇怪的顧客遠去的背影。
弗洛裡捧著這隻爛西瓜回到實驗室後,立即從瓜上取下一點綠黴,開始培養菌種。不久,實驗結果出來了,讓弗洛裡興奮的是,從爛西瓜裡得到的青黴素,竟從每立方厘米40單位一下子猛增到200單位。
1943年10月,弗洛裡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黴素生產合同。青黴素在二戰末期橫空出世,迅速扭轉了盟國的戰局。戰後,青黴素更得到了廣泛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因這項偉大發明,弗洛裡和弗萊明、錢恩分享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
當機會像一隻“爛西瓜”一樣被人扔在一邊,你若能發現它,並如獲至寶,那麼,恭喜你,你將獲得成功。
篇三:阿基米德揭開王冠的祕密
古希臘著名科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的浴室裡,阿基米德在洗澡。
浴盆裡放了大半盆熱氣騰騰的水,阿基米德一屁股坐了下去,忽然覺得渾身輕飄飄的,身子浮動著,那熱水嘩嘩地直從盆裡溢位來。“水放得大多了。”他下意識地站了起來。盆裡的水落了下去,他孩子氣地又重重地坐下去,水又往上升起,沒過盆沿溢了出來。
忽然,他眼睛一亮,跳出浴盆,光著身子衝到門外,跑上大街,高喊道:“我知道啦!我知道啦!”
咦!這老頭瘋了嗎?瞧,他渾身上下一絲不掛。
其實,阿基米德沒有瘋,他解開了一個重要的祕密,一時有點忘乎所以。
幾天前,地中海的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王國的國王,叫金匠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漂亮極了。可大臣們卻竊竊私語:“誰知道是不是純金的?”國王聽了這種議論後,就叫人把王冠稱了一下,可是王冠和交給金匠的金子一樣重,沒法辨別裡面有沒有含別的什麼金屬。國王就把聰明的阿基米德召來,讓他弄個水落石出。
現在,阿基米德在洗浴時得到了一種啟發,他覺得,馬上就可以弄清這個王冠的祕密。當阿基米德發覺大家在一旁嘲笑他,低頭一看,才知道自己赤裸著身子,馬上回屋胡亂地穿上一套衣服.進王宮去了。
他給國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找來一塊和金冠同洋重的純金塊、兩隻同樣大小的罐子和盤子,然後把王冠和金塊分別放進裝滿水的罐子裡,當水從罐子裡溢位來時,各用盤子接著。最後把這些水分別稱一稱,結果,發覺溢位來的水不一樣多。
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現在我可以斷定,這隻王冠裡摻有其他金屬。”
國王問:“為什麼?”
“王冠和純金塊一樣重,但如果王冠是純金的,那麼,它們的體積也應該是一樣大,放進水罐裡、溢位的水也應該是一樣多。現在,放王冠的罐子裡溢位來的水多,說明玉冠的體積比純金塊大,由此可見,王冠不是純金的。”
國王忙派人把金匠抓來一查問,果然是用同樣重的黃銅代替,鑄在金冠的內層。王冠中摻假的祕密就這樣被揭開了。
篇四:德萊斯發明了自行車
現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但很少有人知道,發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
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慾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製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制作用的車把,製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17年,德萊斯第一次騎自行車旅遊,一路上受盡人閃的譏笑,……他決心用事實來回答這種譏笑。一次比賽,他騎車4小時通過的距離,馬拉車卻用了15個小時。儘管如此,仍然沒有一家廠商願意生產、出售這種自行車。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後幾十年中,湧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後隨著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德萊斯還發明瞭絞肉機、打字機等,都能減輕勞動強度。現在鐵路工人在鐵軌上利用人力推進的小車,也是德萊斯發明的,所以稱它為“德萊斯”。
篇五:尼龍有發明故事
人們對尼龍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龍製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歷史的人就很少了。尼龍是世界上首先研製出的一種合成纖維。
二十世紀初,企業界搞基礎科學研究還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事情。1926年美國最大的工業公司-杜邦公司的出於對基礎科學的興趣,建議該公司開展有關發現新的科學事實的基礎研究。1927年該公司決定每年支付25萬美元作為研究費用,並開始聘請化學研究人員,到1928年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礎化學研究所,年僅32歲的卡羅瑟斯***WallaceH.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擔任該所有機化學部的負責人。
卡羅瑟斯,美國有機化學家。1896年4月27日出生於美國艾奧瓦州頓。1937年4月29日卒於美國費城。1924年獲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在該大學和哈佛大學擔任有機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28年應聘在美國杜邦公司設於威爾明頓的實驗室中進行有機化學研究。他主持了一系列用聚合方法獲得高分子量物質的研究。1935年以己二酸與己二胺為原料製得聚合物,由於這兩個組分中均含有6個碳原子,當時稱為聚合物66。他又將這一聚合物熔融後經注射針壓出,在張力下拉伸稱為纖維。這種纖維即聚醯胺66纖維,1939年實現工業化後定名為耐綸***Nylon***,是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合成纖維品種。
尼龍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纖維工業的基礎,尼龍的出現使紡織品的面貌煥然一新。用這種纖維織成的尼龍絲襪既透明又比絲襪耐穿,1939年10目24日杜邦公在總部所在地公開銷售尼龍絲長襪時引起轟動,被視為珍奇之物爭相搶購,人們曾用“象蛛絲一樣細,象鋼絲一樣強,象絹絲一樣美”的詞句來讚譽這種纖維,到1940年5月尼龍纖維織品的銷售遍及美國各地。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直到1945年,尼龍工業被轉向制降落傘、飛機輪胎簾子布、軍服等軍工產品。由於尼龍的特性和廣泛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非常迅速,尼龍的各種產品從絲襪、衣著到地毯,漁網等,以難以計數的方式出現,是三大合成纖維之一。
關於大科學家的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