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精選充滿感恩的信仰
基督之信仰在千百年傳承之間講述著上帝的恩典無限,在浩瀚的宇宙間閃耀著光輝璀璨。生命之始終都是上帝榮耀的彰顯,品味人生則是人知恩後的感嘆,感恩的生活是一種態度、境界、方式和信仰的巨集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充滿感恩的信仰:信仰對於感恩的詮釋
對於感恩的思考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就是對別人所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並以實際行動予以報答。在感恩的過程中,以基督之信仰為行動指標,為言之法則。當我們胸中常懷著一顆感恩之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湧動著“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這些美好的處世為人的品格,自然而然地會在你的生活中處處留下佳美的腳蹤。
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想、意識,更重要的是在於行,而行所表達的恰恰是感恩的見證。因為感恩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而這本性又是源於上帝之善的屬性,善良是感恩的前因與動力,懂得感恩的人是有良知的善舉。同時,這也是一種高尚品德的表達——感恩是我們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是一切良好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多姿;感恩可以讓我們擁有一個美麗的人生。
知道感恩,說明了我們對自己與上帝及社會的關係有了正確的認識,是對上帝、對世界和對社會的一種責任感的確知。沒有責任感的感恩是虛浮的。基督徒的感恩是要切合實際、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做起,因此,感謝就成為了我們常掛於嘴邊的言詞。人只有在感恩的氛圍中才能正視錯誤,互相幫助,在信仰中堅定所走的靈程,而信仰則會讓我們在生活中的感恩更加豐富。
充滿感恩的信仰:信仰豐富了感恩的內容
感恩是一種心靈的跳動,是對生命的一種迴應,是對愛所產生的感動,是一種務實的行動。
1、 因生命而感恩
感恩是我們生命中的支點,生命在信仰中是一切價值的總稱。生命賦予了我們人生的意義,感恩的生命是山高人為峰的巨集觀之見,是俯瞰人生的瞭望之舉。對於生命的理解,基督教有著它獨特的認識——生命源於上帝的創造,是上帝賜予人類最珍貴的禮物。我們珍愛生命,就是對上帝感恩的表達。
“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可8:36-37***生命在上帝面前尤為重要,即使萬國在上帝的眼中都不及一個生命貴重。所以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輕視自己的生命,無視上帝的存在。生命不是可以迴圈的,即今日失去明日復來的東西,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為這一次生命的歷程而珍重、珍愛和珍惜是感恩的重要內容。
當生命與基督同列時,生命就顯得尤為尊貴和神聖。“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在這裡,生命的意義與歸屬在基督裡得到了重新定義和解析——生命不只屬於你自己,生命的權力本是源於上帝。在生命與生命的救贖中我們懂得了感恩的意義,因為在人看來,生命的歷程所表現的是人生苦短,但這只是人們所能理解的生命、物質存在的暫時性,殊不知生命還有其屬靈的永恆性。生命可以藉著基督而得到永生,為此我們應向基督給我們所帶來的生命而感恩。
2、為愛而感動
信仰除了在為生命而重新詮釋外,還有愛所新增的色彩。以感恩為愛,是信仰教會了我們怎麼去愛。愛是什麼?愛是上帝的根本屬性,愛就是上帝自己。“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壹4:7-8***這是《聖經》中對於愛的定義和對於愛的理解,即有了上帝就有了愛,有了愛生活才會有意義。愛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感動,“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此歌聲中的祝願是嚮往著明天,為愛而感動的人乃是有著對愛渴望的心願。
愛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愛是一味地給予。大愛無疆是講述愛之領域,不求回報是大愛的體現。“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外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這裡所講的便是愛的真諦。用感恩的心為愛而塗色,表達了心靈的美麗。愛的光彩在感動間迸發,在行動中見證。愛使人感動,讓人心跳。常為愛而感動的人多為善感之人,他的生活也在愛的感動中豐富多彩。
愛是生活的調和劑,生活需要不斷地除錯才會有魅力。有時乏味是生活絕望和枯萎的表達;有時無助和無奈是軟弱的寫照;有時單調、重複的日子讓人反感,這原是我們不再習慣生活中單一的色調和不變的口味所致。當我們用愛來調和生活的味道時,會讓我們重新找回如初的美麗,而用愛調和的過程就會在生活中不斷地感受到激情的節奏和韻律。
3、以行而感謝
若想要在生活中不斷擁有激情,就要不斷在愛的感動中以行動獻上感謝之舉。感謝不僅用於言更要施與行,人與人之間感謝的行動會拉近彼此的關係。感謝是建基於尊重,在我與上帝、他人、社會、自然等一切的關係中都應以尊重為起點,在共處中追求生命的意義。尊重是換得他人對自己認可和接納的途徑,而感謝則是它的表達形式。
以行為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動,便使感謝富有了濃厚的情意。“益愧千金少,情將一飯殊。恨無泉客淚,盡泣感恩珠”,生活中的細節則是對深情厚義的表達。在信仰生活中常可以見到很多基督徒以自己所盡之力表達著對基督恩情的感謝。這盡心、盡力、盡意的行為雖然細微卻能溫暖人心,讓上帝喜悅。每年的感恩節弟兄姊妹以行動之舉表達著自己對基督的感恩之情。感恩節源於北美英國殖民地普利茅斯,該地居民於1621年獲得豐收後,舉行感謝上帝的慶祝活動。後經美國總統華盛頓、林肯等將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定為全國性節日——感恩節,屆時,教堂舉行感恩禮拜,家庭也舉行集會,通常共食火雞,以紀念其祖先開發美洲新大陸時食用野火雞的往事。今天,感恩節已成為了一種文化和習俗,它不僅僅是某一個民族和國家,而是全世界歡慶的節日。
充滿感恩的信仰:信仰樹立了感恩的物件
1、感恩上帝
在基督教的信仰中,感恩是生活的魅力和人生的價值所在。我們基督徒首先要感恩神的大愛和恩典,因為神不僅賜予了我們生命,還在我們犯罪後以祂的生命為代價,救贖了我們,在這莫大的恩典中我們必要稱謝祂。“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瞭。”***羅5:7-8***對於上帝的創造之恩、救贖之恩、養育之恩我們有說不盡的感恩之言。因此,感謝神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2、感恩生命的貴人
在人的一生中,無論經歷成功或失敗,都會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貴人。人行於世,要感恩的很多,有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領導同學的關懷之恩。我們在成功的路上要懂得“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沒有人能在當今的社會中獨行天下。在你成功的路上需要很多的貴人,你需要他們相助,因此,要學會留意你身邊的貴人,抓住機會讓他人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並在生活中不斷感恩你的貴人,就像你感恩基督一樣,因他是我們生命中最忠實的朋友和貴人。
請記得貴人也許是你自己或是你的敵人,能夠懂得駕馭生活的人才是成功的人,不要把敵人永遠當敵人看,也許正因為有了他的監督才成就了你的今天。為此,我們凡事都應當感恩。
3、 感恩苦難
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遇到挫折和失敗。在苦難臨到時請不要懼怕,正面迎接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神學家奧古斯丁認為苦難是“上帝祝福之手的陰影”。中國的“塞翁失馬”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其道理是一樣的,有時苦難臨到未必是壞事,更何況我們有信仰。“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2- 5***讓我們感恩苦難,因為苦難使我們學會了珍惜生活,懂得了甜美的滋味。
充滿感恩的信仰:信仰表述感恩的時代內涵
1、有強烈的感恩意識
蒙恩,要知恩、識恩,不能把別人對你的恩看成理所當然的。愛因斯坦說:“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賴著別人的勞動,我必須以同樣的分量來報答我們偏愛了的和正在領受的東西。”別人有恩於你,要時刻放在心上,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可忘恩負義。《聖經》中曾用十個麻瘋人得潔淨的比喻告知我們要做一個懂得報恩的人。俗話說“患難見真情”,別人在你危難時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這才體現出真情,所以人要時刻保持感恩的情懷,這也是一個人對生活充滿激情的表現。
2、 樹立正確的感恩觀
基督教的信仰指導我們的是蒙恩必知,知恩必報。報恩是基督徒作人的準則和要求。但報恩有律,行之有方。對於他人的恩惠我們以正義之道給予回報,而不是無條件地回報。“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傳7:16-17***感恩之心留存有佳,但感恩不能沒有原則,不能不分是非黑白,更不能喪失人格和信仰。
3、 將感恩昇華為責任意識
關愛他人回報社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感恩意識,感恩不僅侷限於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或是同一信仰的人,而是要將其更加放大和擴大,愛你身邊的所有鄰舍,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正是說明了這個問題。我們當以基督的愛來愛人,不僅愛那些愛我們的人,還要愛那些不愛我們的人,甚至要愛我們的仇敵。“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6:35***
能在冷漠中播撒愛的種子之人就是有感恩責任意識的人,他的感恩不會隨著任何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報恩不求宣揚和炫耀,不以大事為自居,不以小事而輕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感恩要及時,不要等到明天,也不要等到有錢了再做。感恩不一定要做得驚天動地,而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基督教講章精選跟著約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