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安徽蕪湖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8日

  從1840年鴉片戰爭6月開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是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其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80年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30年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革命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安徽蕪湖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安徽蕪湖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全文如下:

  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是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79年,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革命。鴉片戰爭後,安徽蕪湖成為帝國主義侵略的據點之一,1876年中英國《煙臺條約》簽訂後,蕪湖正式對外開埠。隨著帝國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日益加深,蕪湖人民進行著日益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本文試對1876年到1919年蕪湖的革命作一概述。

  一、反洋教鬥爭

  1876年蕪湖對外開埠以後,面對帝國主義的入侵,蕪湖人民進行著英勇的反帝鬥爭,其中以反洋教鬥爭為主。1888年5月,天主教堂建築工地上一名僱工無故毆打附近居民的一個小孩,引起公憤,無數群眾湧到神父的住處和工地,要求交出打人凶手,停止建築工程。三天後封建官府派人將民眾驅散。這次事件是蕪湖人民大規模反洋教鬥爭的前奏。1891年由哥老會發動了一場民眾焚燬天主教堂、孤兒院、英國領事館,並搶劫其中財物的暴力事件,史稱“蕪湖教案”。此教案發生後,清政府將帶頭焚燒教堂的王光金、傅有順二人就地正法,蕪湖海關道臺成章、知縣王煥熙因鎮壓不力被撤職,賠款白銀123684兩,為教會修建新教堂提供方便等。這場鬥爭就這樣被帝國主義迫使清政府所鎮壓。蕪湖人民的反洋教鬥爭,雖被帝國主義勾結清政府鎮壓下去,但給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近代革命中一朵絢麗的浪花。[1]48-51

  二、辛亥革命前夕蕪湖的民主革命活動

  辛亥革命前夕,蕪湖地區的民主革命活動,主要是創辦報刊和開辦學堂,使蕪湖成為當時整個安徽革命輿論的中心。

  當時蕪湖出現許多報刊,其中最顯著的是《安徽俗活報》。《安徽俗活報》創刊於1904年3月31日。編在安慶,印在上海,發行在蕪湖的《安徽俗話報》第一期問世不久,陳獨秀便將報紙遷來蕪湖,將激進民主思想發展到巔峰狀態。該報內容豐富新穎,門類多樣有趣,語言通俗生動,圖文並茂,深受省內外廣大讀者的歡迎。1905年9月,因刊載一則反英的訊息,觸怒了英國駐蕪湖的領事,該領事脅迫蕪湖地方當局勒令停辦《安徽俗話報》,陳獨秀不得不停辦此報。《安徽俗話報》從1904年3月創刊到次年9月13日查封,歷時1年半,共刊22期。初刊時銷售1000份,但不到半年就增至3000份,並一版再版。特派處也發展到58家。《安徽俗話報》是安徽最早的富有革命使命的刊物,它為清末黑寂的安徽放出了一線光明,它的竭力呼喊,喚醒了眾多的安徽民眾,並敲響了清政府安徽政權的喪鐘。[2]94-96

  蕪湖近代報業史上歷時最長的一份報紙是《皖江日報》,於1910年12月21日創辦,每日一刊,一直到1937年12月5日停刊,歷時27年。報紙主要由安徽太平縣人譚明卿1885--1938創辦,在他的努力下,《皖江日報》和《皖報》、《鳩江日報》和《商務日報》一起被視為清末蕪湖的四大知名報紙。辛亥革命爆發後的第二天,《皖江日報》就以“武昌方面有激烈炮聲”予以簡報,繼之逐日發“號外”,最多一日發三次“號外”。由於對時事傳播及時、迅速,甚至有時比上海的報紙要早上兩三天,《皖江日報》在安徽乃至全國文化界都很有影響。[3]152

  1903年至1909年,蕪湖先後興辦學堂十餘所,這當中革命色彩最鮮明的是安徽公學。1904年下半年,由安徽著名的教育家李光炯在湖南長沙創辦的“安徽旅湘公學”遷至蕪湖,改名安徽公學。當時一些非常著名的進步人士和革命黨人如蘇曼殊、柏文蔚、李光炯、陳獨秀等都在該校執教,宣傳革命思想,培養革命力量,建立革命組織。由於安徽公學的巨大影響,吸引了全省各地以及省外的許多有志青年來到蕪湖,就讀於這所學校,從而對於蕪湖地區、安徽全省、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乃至全國的革命運動,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推動作用,[4]658-661因此蕪湖成了辛亥革命時期安徽革命的策源地,而其革命策源活動之一就是成立嶽王會。

  1905年7、8月間,陳獨秀、柏文蔚、常恆芳、宋少俠等人在蕪湖發起成立嶽王會,以反清為宗旨,中央設總部,地方設分部。後來柏文蔚去南京新軍當隊官,常恆芳赴安慶尚志學堂任訓導主任,於是嶽王會就分成三部,蕪湖為總部,陳獨秀任總會長,柏、常在南京、安慶各設分部,各任分部長,運動新軍。參加嶽王會的有安徽公學中的優秀學生和武備學堂的學生。同盟會成立後,嶽王會接受同盟會的領導,大部分成員入同盟會。1907年7月,徐錫麟刺殺恩銘後,官府監視甚嚴,革命黨人難以容身,多離開蕪湖,陳獨秀東渡日本,嶽王會陷於停頓。同年秋,在安慶設立“維新會”、“同漢會”、“勵學會”等外圍組織,並在新軍中大力發展會員,會務復甦。1908年該會會員熊成基發動安慶新軍起義失敗後,嶽王會領導骨幹受到嚴重摧殘,安慶嶽王會分會亦隨之解散。“維新會”還繼續活動了一個時期。嶽王會是安徽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它的出現,大大推動了安徽地區民主革命運動,標誌著安徽的革命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就是安慶新軍首先打響的,而發動新軍進行革命的道路,是由陳獨秀建立的嶽王會開闢的。[5]19-24

  三、蕪湖的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宣佈獨立,辛亥革命爆發,蕪湖的革命形勢也日益高漲。帶有革命色彩的民眾劇團--迪智群,接著開始了革命活動,許多商業性的報紙,每天都報道各地革命的訊息,這激發了蕪湖民眾渴望革命早日來臨的熱情。這時,同盟會會員吳振黃、劉醒吾等來蕪湖,以江口大方客棧為祕密機關,聯合迪智群組織,商議策動蕪湖獨立計劃。他們帶領“青幫”徒眾及青年數百人衝進警務公所,未遇抵抗。反動勢力被迫妥協,經協商,蕪湖新政權---皖南軍政分府成立,11月10日公舉吳振黃掌分府、劉醒吾為皖南總司令。12月1日,安慶“皖省維持統一機關處”公舉孫毓筠為安徽都督,蕪湖軍政分府一致擁護。1912年5月孫毓筠去北京投奔袁世凱,由柏文蔚接任都督,下令撤銷各地軍政分府,皖南軍政分府就此結束了其歷史使命。顯然,蕪湖辛亥革命是由革命黨人與反動勢力妥協而實現,新政府的人事,新舊參半,從外表換了一塊招牌,內容卻依然如故。隨著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蕪湖的辛亥革命也就草草收場了。[6]79

  四、蕪湖的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指20世紀早期中國文化界中,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革新運動。運動的標誌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第二期改名為《新青年》,主要人物有陳獨秀、魯迅、胡適、李大釗等。運動的內容,前期是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後期是宣傳馬克思主義。

  新文化運動時期,安徽是“全國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以安慶和蕪湖為中心的安徽新文化運動,規模大,持續性長。《新青年》在創刊初期就已經在安徽省內傳播了,在蕪湖的發行量每期達100本以上,蕪湖的先進人士和各校青年受了很大影響。《新青年》中的皖籍編撰者們積極向家鄉宣傳和介紹這本雜誌。例如:高語罕1888-1948,原名高超,安徽壽縣人。1915年後在上海以寫作謀生,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為《新青年》撰文。1916年秋,赴蕪湖任省立第五中學學監兼授英語。在該校創辦學生自治會,並創辦商業夜校二所。《新青年》每出一期,高語罕必買幾本送給學生閱讀,高語罕還向北京朋友大量索要或訂購《新青年》以及《新潮》、《新生活》、《每週評論》等報刊然後分發給各校師生。劉希平,安徽六安人,1916年,劉希平應省立五中校長潘光祖之邀,來校擔任修身課教師。此間為學生訂閱《新青年》、《新生活》、《新潮》、《湘江評論》等書刊,積極推動新文化運動。當時傳入蕪湖的書刊有《新青年》、《湘江評論》、《每週評論》、《新潮》等不下數十種之多[3]150,這些進步刊物的流傳,有力推動了蕪湖地區的新文化運動。

  在進步刊物的傳播過程中,科學圖書社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1903年,汪孟鄒在蕪湖長街開辦蕪湖科學圖書社,經營書籍。他鼎力營銷,到處奔波,在全國各地設代售處58個,努力推銷新文化的進步書籍和馬列主義書刊。隨之,蕪湖科學圖書社名聲雀起,被稱為馬列主義早期在安徽傳播的三條主要渠道之一。蕪湖科學圖書社還是陳獨秀組織“嶽王會”的誕生地,在辛亥革命前,已是傳播新思想、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據點,是陳獨秀、柏文蔚、錢杏郊、高語罕等一班人的“青年之家”。科學圖書社聚焦了安徽知識界精英們的目光,是進步知識分子互相交流思想的重要場所,成為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陣地,有力地推動了蕪湖乃至整個安徽地區的新文化運動。

  五、結語

  蕪湖在1876年開埠之後,蕪湖人民就進行著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在歷經主要的革命鬥爭如反洋教鬥爭、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後,蕪湖地區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
 

淺談我國科學民主化的歷史程序及其影響論文
淺談我國三大訴訟法的建立完善及其意義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安徽蕪湖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論文
安徽蕪湖註冊公司
安徽蕪湖導遊詞
安徽蕪湖創業推薦專案
淺談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及對策論文3篇
淺談會計怎麼適應電子商務時代論文
淺談大專網際網路電視發展畢業論文
淺析以人為本的居住區公園設計論文
淺議統計失真的成因與治理對策論文
淺述依法治國的相關形勢與政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