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臘八節的抒情散文閱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臘八從上古起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祭祀這天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裡,人們會吃臘八粥、臘八蒜或者喇叭面等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描寫臘八節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賞。

  描寫臘八節的抒情散文:臘八節

  一大早就看到媽媽在廚房裡,用食醋在醃製大蒜。鍋裡還煮著粥。媽媽還唸唸有詞的說;

  臘八節開運習俗,祈福、辟邪保平安······

  十二月作為一年的歲終之月,之所以稱做“臘月”,其原因有三:一、“臘者,接也”,新舊交替,寓意此月後即將開始下一年;二、“臘者同獵”,獵取獵物祭祖祭神;三、“臘者,逐疫迎春”。 所以,臘八節又稱做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

  古人在這一年的歲終之月,農閒之時,為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舉辦祭祀儀式。 據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說的是冬日祭神本來不在臘八這日,而是在冬至後第三個戍日。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入,為了紀念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才將這兩個日子融合,方成“臘八節”、 “佛成道節”。 臘八節開運習俗 祭祀 祭祀的物件凡八:先嗇神神農 、司嗇神后稷 、農神田官之神 、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 、貓虎神、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溝 、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 用幹物祭祀神靈叫臘祭,臘祭之月叫臘月。這裡的臘字是幹物的意思,並不是月份名稱。在《說文》所說的:“冬至後三戍,臘祭百神”的年代,臘祭的日子有時是在年終的十二月,有時是在下一年的一月裡。即臘祭之月的臘月,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月份。有時十二月為臘月,有時下一年的一月為臘月。這裡的臘月是指臘祭之月的意思,也不是指月份名稱。後來將臘祭的日子定在農曆每年十二月初八日。於是,臘祭之月就固定在每年的十二月。在此情況下,臘祭之月的臘月,就固定在農曆每年的十二月了。這裡的臘月雖然是固定在農曆每年的十二月,但還是臘祭之月的意思,並不是月份名稱。

  我國古代十二月祭名,稱為臘祭。臘八粥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由來已久。普通民眾用“臘八粥”祭祀五穀之神、祖先;佛教徒用臘八粥供佛、紀念;不少寺院則在臘八節施臘八粥給信眾、窮人,說吃此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臘八粥的成因 臘八粥起源於我國古代的天子大蜡八。天子大蜡八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二是進行禱祝和祈求。關於合聚萬物而索饗之。萬者,極言其多也,並不是真的合聚一萬種物品,也不是隻限於八種蔬果。蠟八的“八”字是指祀八谷星、八農神,農業的八個方面,並不是說用八種蔬果來祭祀。索者,絞合也,蠟即索的意思。饗者,敬獻也。即將許多種蔬果穀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神靈,然後食用,叫做臘八粥。 傳說,西晉時有個青年人很懶,遊手好閒,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沒糧了。飢餓難熬的年輕人,遍搜家裡的罈罈罐罐,將殘餘的五穀顆粒連同可食的殘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從此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勤勞過日。人們藉此教育子女,臘八喝粥,牢記祖先勤儉美德。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晒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晒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描寫臘八節的抒情散文: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據史料記載,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據說當年岳家軍討伐金虜在朱仙鎮節節勝利,卻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來,在回師路上,將士們又飢又餓,沿途的河南百姓紛紛把各家送來的飯菜倒在大鍋裡,熬煮成粥分給將士們充飢禦寒,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隨後岳飛遇害***亭,為了懷念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眾每逢臘八這天,家家都吃“大家飯”,以示懷念。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從唐宋一直流傳至今。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臘八粥和臘八飯一樣,是古代蜡祭的遺存。《祀記·郊特牲》說蜡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之所以把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是因為:“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臘月裡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穀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現在還有爭搶老喜殤供品的習俗。

  我小時候是人民公社大集體時代,記得每到臘八節,母親就會提前買一點大米,再摻些自種的穀子經脫粒成小米,加上自產的花生、紅豇豆、綠豆、豌豆等煮成粥,出鍋時攪拌一點白糖,吃起來清香甜軟,非常可口。由於兄弟姊妹多,在那個溫飽不及的年代,換了口味,人人頓覺味蕾大開,就像搶食吃的一窩小豬,一頓吃了一大碗還不滿足,還要吃第二碗,個個吃得直翻肚***過飽***才算罷休。每到這時,母親總是最後一個端碗,鍋裡剩餘了她吃一點,假如不剩餘,她會說,我吃過的多,不淺這一口。因為我是老大,讀小學一年級時語文課本上就有“孔融讓梨 ”的故事教育了我,後來,每當看到臘八粥做少了,我也會向母親學習,只吃一碗,讓弟弟妹妹們吃個飽。現在回想起來,心裡還是酸酸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明天就是臘八節了,中國民間傳統最熱鬧最隆重的春節又要來臨了。“吃了臘八飯,來把年貨辦”,這是我們豫南老家流傳的一句老話。

  按時間推算,臘八和除夕只相距22天,若是農曆小月,只有29天,那相距又少了一天,在這20天出頭的日子裡,我的家鄉過去人們都準備哪些年貨呢?在我的記憶裡,大人們主要在吃、穿、用、祭祀等方面做準備。首先是“吃”。家家戶戶都要買肉做祭祀的刀頭,年夜飯吃餃子,年後待客:或殺年豬、宰雞鴨宰牛羊,或捉魚蝦起魚塘,因為圖個吉利“年年有餘***魚***”嘛!還要蒸白饃、包包子、炸油條麻花、出油鍋,過年都要大油大肉,美美地飽餐幾頓,上上膘。其次是“穿”。大人孩子都要添新衣,戴新帽,過年總得有件像樣的衣裳,特別是孩子,要打扮得花枝招展才有新年新氣象,還要有多少不等的壓歲錢,希冀快快長大。再之是“用”。從鍋碗瓢勺炊具餐具到油鹽醬醋調味調料,從針頭線腦縫衣織布到菸酒糖塊瓜子文具傢俱,從日常生活用品到慶賀用的對聯門楣門錢窗花,凡平時沒有的該添的都要添,不僅是使用方便,也是裝門面給節後的親朋好友看。最後是“祭祀”。先買香蠟紙炮陰幣果蔬等祭祀用品,再於“小年”掃灶祭灶神、擺上供品,焚香敬蠟,頂禮膜拜,讓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除夕”“春節”祭天公地公神祭祖先,要磕頭作揖,口中唸唸有詞,每一樣事都必須虔虔誠誠,馬虎不得,每一日都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日程滿滿,約定成俗,真可謂是“忙過年”啊!而最高興的還是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不但有肉有白饃吃,還有新衣穿,更有家長和親戚給的壓歲錢!

  現在過年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已賦予了新的意義,大部分人不再信神鬼信迷信,只是利用這一習俗來實現天南地北闔家團聚、親朋好友見面相會、增加親情友情鄉情之目的,但是,尊老愛幼、孝老敬賢、樂善好施、福廕鄉里的傳統美德還是要弘揚傳承、發揚光大的。在慶賀方面加重了砝碼,在吃喝方面有所淡化,在祭祀方面弱化了許多,在生活工作快節奏、經濟比較富足的今天,過年早已失去了物質享受的意義,吃不飽穿不暖的現象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說早已不復存在了,更多的是增加了精神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層面,追求的是高層次的節日生活,臘八節也是一樣。

  當然,過年還是從過臘八節開始,人們通過吃臘八粥這一傳統習俗,更多的是寄予新春愉快、闔家歡樂、身心健康、來年幸福之厚望,正如一首詩所云:“清香一碗誘人粥,臘八品嚐全五穀,祈福來年都健康,風調雨順全家福”!

  描寫臘八節的抒情散文:臘八節

  繼昨晚一場淅淅瀝瀝的凍雨過後,早晨的天空裡竟然零零散散地飄起雪花來。這雪花兒時而密集上一陣兒時而又休息上一會兒,時間一久,街角路邊業已積攢起些許雪花的印跡來,像空曠的田野裡一小塊兒一小塊兒枯萎著的蒿草,令整個荒原也煞是寂寥。

  今天是臘八節,氣溫也隨著周邊冷空氣的不斷侵襲徒然下降了好幾度,讓近似“小陽春”的溫暖天氣暫告一段,重回到寒風凜冽的冬天來。倒是手機裡朋友們發將過來的一條條祝福的話語,像湧起的一股股地熱流,才令這個寒冷的冬日重新升騰起一絲絲的溫暖了。

  臘八節是在一年當中最為寒冷的季節,也是春節前一個重要的節日。

  關於臘八節的由來,據史料記載,臘八這天人們不但舉行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活動,還有借用巫術擊鼓驅除瘟疫的習俗,這一天又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得道日,信奉佛教的朋友們大多也認同這一說法,久而久之臘八節便在民間傳播開來,成為家家必過的重要的節日了。

  而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小時候從母親那裡聽到過隻言片語,說是某個窮人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苦於家中無米可炊,便將老鼠藏匿在洞裡過冬的糧食都挖掘出來,恰逢這天臘八,窮人將這些僅有的一點雜七雜八的糧食煮了一碗粥才勉強度過這個寒冷的日子,以後便不知詳情了。且加之我親眼目睹過,我國很多地方的確存在著臘八節煮臘八粥臘八粥的現象,不得不令我也篤信無疑了。

  據說臘八節喝臘八粥最早從宋代開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朝最為盛行的時候,宮廷裡的皇帝、皇后、皇子都要向身邊的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賞賜臘八粥,並向寺廟裡僧侶喇嘛們贈送米果,就連老百姓也湊在這一天煮臘八粥用來祭祀祖先了。

  我等小輩卻沒有這等恩賜來的口福,只知道小時候生活雖然艱苦,但每年的臘八節煮臘八粥的習慣母親卻是從未忘卻的。臘八節煮臘八粥對於北方農村的家庭並不算很難的事兒,至少大棗、花生、紅豆、綠豆以及黍子米等食材各家的田裡都有種植,即便像蓮子、核桃、杏仁、桂圓和栗子這些稀罕物,母親也往往到左鄰右舍或是村東村西地顛簸上一番兒,儘量把做臘八粥所需的食材能齊全些。據說熬粥也很講究,但少不更事的我卻未在意這些,但見誘人的臘八粥端上飯桌便狼吞虎嚥地直至吃到乾乾淨淨作罷,哪還顧及父母親忙於生計的辛苦和無奈呢。

  除卻臘八節有煮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北方的某些地方還有臘八節醃臘八蒜的習慣 。蒜要選上等的大蒜,醋要選優質的米醋,這樣醃出的臘八蒜不但色澤鮮亮,而且蒜瓣吃起來清脆不辛辣,還是年節裡食用水餃所需的上好蘸料呢。

  當然,其他的地區還有其他的習俗,比如安徽有製作的臘八豆腐,陝西製作的臘八面,無不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臘八節習俗形式和內容。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心儀的東西都能在各家網站淘得到,即便是年輕人不熱衷於親自熬煮一碗兒臘八粥,男人們不擅於醃製一瓶色澤鮮亮的臘八蒜,卻同樣能感受到這節日裡的熱烈氣氛,不也是件快樂的事情嗎。
 

有關困難的優秀散文作品
有關陌生的城市的散文
相關知識
描寫臘八節的抒情散文閱讀
描寫端午節的抒情散文
描寫父親節的抒情散文精選
初中描寫中秋節的抒情散文
描寫聖誕節的抒情散文詩
描寫清明節的抒情散文
描寫清明節的抒情散文
描寫中秋節的抒情散文
描寫元宵節的抒情散文精選五篇
關於描寫元宵節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