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月光的優美散文
我心中的月亮
一條通往山村的、雜草叢生的小路盡頭,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站在月光中翹首遙望前方的路。暗淡的影子被月亮的光輝拉得老長老長……這是小時候她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她便是我的外婆。
那時,母親事情忙,一年中我總有幾個月留在外婆那裡,那幾個月是我童年時最開心的時光。
外婆愛擺弄花草,尤其愛種草藥。不捨雞鴨啄食,不捨小孩踩踏,不捨風吹雨淋的,每天太陽落山了,外婆就帶著我去提泉水澆灌它們,這樣經過幾個月它們長大了,採下,洗乾淨,晒乾,然後收好,不輕易送人,要給我留著。我小時候的咳嗽、上火就是在這些淡淡的草藥香裡煙消雲散。
外婆到哪兒都忘不了她家的小豬、小雞、小鴨,不管在哪兒總會盡力趕回來給它們餵食。儘管如此盡心盡力,養出的胖豬肥雞除了補貼家用,自己都捨不得嘗上一口,都送進我的碗裡,然後笑眯眯地看著我美滋滋的吃著,說:“外婆只吃素不吃肉。”
我到了上學的年紀,被爸媽帶回了家,外婆樂呵呵的送我走,卻在背地裡偷偷抹眼淚。幾年後,落後的小山村也發展起來了,外婆家裝上了電話,外婆高興得像個孩子,每天都要打個電話來叨唸幾句,什麼“家裡的西瓜要成熟了,什麼時候來吃上幾個”“家裡又種上了許多草藥,我想給你送去”“家裡的肥豬要宰了,來吃吧”……總之,不論她說了什麼終歸要轉到我的身上。
再見時是前年過年的時候,外婆的髮梢又添上屢屢銀白,她的腿腳已經很難邁動了,渾濁的眼睛已經無法認人了,然而,聽到我的聲音,她仍能喊出我的名兒,拉著我的手絮絮叨叨地叮囑著只有她自己明白的話。
那天離開的時候,她掙扎著送我到村口。月光下外婆依然像以前分別的時候目送我們離開,只是她的背更加佝僂了,影子被拉得老長。一輪明月、一條小路、一位老人,這幅清淡的圖畫就這樣銘刻在我的記憶中。有時候愛不必大聲宣揚,不必跌宕起伏,不必轟轟烈烈,就如石頭上方的那輪清月,輕輕柔柔,照亮每個人的心。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月亮,我也有。
錯過了太陽,還有月亮
時代的變遷,生死的輪迴,歷史長河滔滔,積澱下無盡的愛恨情愁。隨著光陰的流逝,愛會退熱,恨會淡化,情會漠然;愁,更會深埋塵埃。徜徉於歷史的長河,唯有希望得以曼延。
常言道,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希望的頑強生命力在於它的幽深與飄渺,它並不是固定的代名詞,它有自身的延續性。昔日的雕欄玉砌,金碧輝煌,在他眼裡只是過眼雲煙國破家亡的痛苦,使他幾欲絕望。一代帝王錯過了大好河山,好不失落;;而正是這種透徹心扉的痛楚成就了一代詞人,空曠的山谷響起了一聲悲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無言獨上西樓,在月如鉤的夜晚,高吟:“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千絲萬縷的憂愁恰似“人生長恨水東流”。歷史的風塵不知湮沒了多少帝王的樓閣軒榭,唯他??南唐後主,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唱遍了憂思,吟遍了愁情,贏得了永恆。
十年寒窗,本想換得一朝衣錦還鄉,怎料仕途多坎坷。金榜無名,心中有恨。他無顏以對鄉中父老,在“月落烏啼霜滿天”的夜晚,隻身孤影,獨上“姑蘇城外寒山寺”,面對“江楓漁火”,憂思難忘,深嘆“夜半鐘聲到客船”。彈指間,他錯過了名利場,好生失望,而正是這種無奈的失意,成就了千古絕唱冊《楓橋夜泊》,也因此,張繼字,這個名字震撼了文壇!
命途多舛,現實生活中無數的精魂默默地付出。在這遼闊的時間和空間中,尋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生命座標。雙目失明的她,錯過了五彩斑斕的世界卻能讓海倫精神傳遍了每一個黑暗的角落;雙耳失聰的他,錯過了清脆悅耳的聲音卻能扼住生命的咽喉,奏響了《命運交響曲》—
因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希望之火需要再燃,需要呵護,不致讓暴風雨將其熄滅,不致讓自己在黑暗、陰冷、無助中絕望。
當我們錯過太陽的時候,不要心灰意冷,我們要守住希望,因為還有月亮和星星;當我們又錯過月亮和星星時,不要自暴自棄,我們要看到希望,因為明天還有太陽;當我們什麼都錯過的時候,也不能放棄希望,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希望!
月亮的美
月亮既是偉大的,也是悲傷的,更是溫馨的。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出過不朽的詩篇:“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說,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亮產生了一份獨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陽漸漸褪去了明亮的光輝,留給大地的是暗紅中的憂傷,也許是一份恐懼,把人間帶進了黑暗之中。忽然一種莫名的銀白灑在了大地上,我抬頭一看,好不驚喜,啊,月亮,原來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潔的光輝撫摸著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嫵媚和神祕,我們也就少了一些恐懼,多了一些夢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偉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月亮反射著太陽的光輝,當一個二傳手,把光明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奉獻給人們。有了夜晚的光明,人們就特別喜愛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燈,這黑暗裡的光明啊,是多麼的真貴呀,使人們的心裡也亮了起來。夜空中的月亮,不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類的心靈。月亮,心靈之夜的明燈。
月亮又是悲傷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靜的夜裡,她是孤單的,沒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沒有任何一點點人聲的熱鬧,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無邊的寂寥。她還有什麼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灑在了環宇,自己為自己解悶,製造一些陽陽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她最殷實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溫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們,陪伴了旅途勞累的遊子,更安撫了遠在他鄉的親人。正如李白詩中寫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充滿了人文關懷,他不嫌棄任何一個人,當你高興的時候,憂傷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與你娓娓道來。
在中秋節,月亮是最圓的,那時,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輝,也許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時光。
月亮並不總是順心如意,有時瘦瘦的,可憐兮兮,彎彎的,像是有什麼勞役累彎了她的腰,像一隻孤零零的小船,怎經得起曠宇中的海嘯巨浪呢,,也似一把總在勞作的鐮刀,夠累的。看到了彎月,宋朝詞人就發出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於她美若天仙的氣質,更在於她幽幽怨怨的靈魂。月亮,我們靈魂的家園。
已遠逝的愛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