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續寫心情隨筆
續寫可以表現一個人的語文水平。那麼來看看人家的續寫隨筆中的心情是如何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生活處處有語文
語文學習很重要,但語文學習絕不僅僅是在課堂,語文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課堂上,我們學到了許多的語文知識;課堂外,生活中,我們實踐、學習,也瞭解到語文。
冰心奶奶曾說過:語文是科目之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生活處處有語文,不信,你看!街角、商店……地方都能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廣告,有幾則廣告特別具有語言藝術性。
天地“糧”心,惜食莫蝕!你能知道這則廣告出自那裡嗎?對了,是某食堂裡的一則廣告。大家都知道,糧食是人類需要補充精力的能量。可是,有些人就是那麼愛浪費,可能有些人說,浪費一粒糧食不算什麼。日積月累,一粒糧食也會成為一碗飯。從文學角度看,此廣告用了諧音、對偶的寫法,告訴我們一定要珍惜糧食。
我又從生活中的小廣告學到語文了。下面這則廣告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了:東莞因你而文明,齊心共創文明城。東莞現在正評選全國文明城市,雖然我不是來自東莞,但是我也要為東莞加分。少扔一袋垃圾,多種一棵綠樹。讓我們用行動來為東莞加分,讓東莞變成碧水藍天的佳地。這則廣告語突出“你”的重要地位,以“你”為核心,讀起來非常順口。
下面這則廣告較為樸素: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這是一則獻血廣告。用了樸實無華的語言,把被獻血者輸血輸入自己身體的人對獻血者的感激之情躍然紙上。讓我們踴躍獻血,讓患病同胞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祝福!
獻血者的愛心我們感受到了,“海爾,中國造。”這則廣告聽起來十分豪邁。作為中國人,製造出“海爾”世界名牌,此時此刻怎麼會不自豪、驕傲呢?雖然只有短短5個字,但從字間裡,我還是體會到一種豪邁的氣概,讓我不禁想歡呼:中國,好樣的!
這就是語言的魅力,這就是語文的魅力!我從生活中深切地體會到:語文的魅力是無處不在的,只要用心觀察,就能發現語文其實很好學,只要你會觀察、會思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小廣告,也能闊你的視野。讓我們認真觀察並思考,再實踐,就會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
篇二:母愛的力量
恍惚中母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硬是一寸一寸地抓到電話機旁,發出微弱的呼救聲。結果她們獲救了。
一個年輕的母親因患白血病纏綿病榻多時,身心越來越疲憊。她知道留給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趁醫生護士不注意的時候拼命地為女兒編結了一件毛衣。毛衣結完藏在枕頭下,人也從此進入半昏迷狀態。後來隱約聽見護士的議論,知道不出三日將永遠地離開親人,心裡倒也十分鎮定。第二天忽聽得病房外有鼓樂聲,問床前守護的丈夫,丈夫只得告訴她:“再過兩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學生們在操練。”年輕的母親咬了咬牙說:“我不能死在六月一日。不然,每到兒童節,女兒想起這天失去母親。她能高興起來嗎?”果然,這個年輕的母親在半昏迷狀態下與死神周旋,時不時微睜開眼睛問一下,什麼時候了?終於堅持到六月三日,她鬆了一口氣:“好了,我要同你們說再見了。”說完指指枕頭下,含笑而去。
這個故事決不是杜撰,是記者採訪過程中得知的。請允許我再講一個故事吧。有一次大地震後,一個母親懷抱嬰兒被困在倒坍的建築物下。時間一天天過去,救護隊員尚沒有找到她們。嬰兒餓得奄奄一息時,母親用石塊割破靜脈,讓鮮血滴進孩子的嘴裡。等人們終於找到她們時,母親已經死去,嬰兒的響亮的啼哭歌頌著母親的偉大。
是的,母愛是偉大的。在這種母親的支撐下,母親富有超常的堅韌,超常的勇氣,超常的鎮定和超常的犧牲精神。這種超常的精神和意志,不正是人類得以繁衍、進步、純潔的原動力嗎?
但是,兒女們常常忘記這個簡單的道理,非要到他們為人父母后才覺醒。那時,一切都晚了。
篇三:《窗》的續寫
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
他後悔了,他內疚了,他害怕了,他難過了。
噢,我是多麼地卑劣啊!我怎麼會有那麼可怕的想法,竟斷送了一條生命!噢,我是多麼可悲啊!他皺眉,痛苦地想道。
對不起,同伴!對不起,同伴!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我親愛的,善良的同伴!他內疚著。
噢!親愛的同伴,真的對不起,你不會來找我吧!千萬不要來哦!真心的對不起!他又徹夜難眠了,他恐懼著,他害怕著。
親愛的同伴,真是恨死自己了!如果那天晚上,我幫你按了電鈴,該多好!如果你好了,我說出了我的想法,想去你的那張床上,親眼看一看外面,該多好!如果,你還在,該多好!我就不會孤零零的了!他難過著。
噢,同伴,你放心,這兒住進了另一位病友,我一定會向你一樣的,為他講述窗外的一切!我相信他不會向我一樣,不會有這樣可怕的念頭,這樣卑劣的!他虔誠地祈禱著,同時也保證著。
如他所願,第二天這個病房便住進了另一位病人。
他們互相交談著,像他們以前一樣。
終於,有一天他也獲得醫生的允許,可以分別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來坐一個小時。他終於要履行承諾了他那憋了極久上午淚水,像決堤的水又通一般,使勁地哭了出來,彷彿要把這一輩子的眼淚都流乾。
作文元旦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