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片宇宙與人的觀後感
影片《宇宙與人》觀後感
當觀看完《宇宙與人》這部影片之後,我對這個浩大而又茫茫的宇宙越來越感興趣了,“事物的普遍聯絡”的觀點深深的吸引了我。
高中的時候,政治老師就說過“事物聯絡的普遍性”的哲學觀點。我真的想不明白天空中飛揚的塵埃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按我的觀點,如果硬要把我們人類和塵埃來上關係,那就是,塵埃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無機界又怎麼和豐富多彩的有機界拉上關係呢,實在令人費解。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現在的,未來的;而人,一個小小的生物,落足於一個宇宙中的小小的塵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沒有可以比較的餘地。然而,人的思想卻比宇宙還大,比宇宙還廣,於是便比起來了:宇宙,人,孰為主宰?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大約200萬年了,而200萬年之前,甚至更久遠――以至於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形,我們都無法具體瞭解,就更不用說不知道年齡的宇宙了。據說存在宇宙大爆炸的歷史,但宇宙為什麼爆炸,爆炸之後的物質何去何從,如何形成宇宙的各個部分,至今仍無確切說法。宇宙的空間之大,其物質之多,也許真和人類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陽系之外,存在著銀河系,而銀河系之外還存在著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許,一個沒有概念的空間。
影片中有這麼一句話“自從人類發現了這種叫基因的機構之後,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特別精緻的編排,就能締造出生命這樣高階物質形態,並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質能。”一句多麼蘊含科學哲理的話啊。再看看影片,我們知道宇宙的開端並不是那麼的豐富,而是極端的單調,只有氫元素和極少量的氦元素。我們都知道,沒有重元素的參與,我們的這個生物大世界肯定不會這樣豐富多樣!而這些重元素必定就是靠氫、氦兩種元素演化而來。所以,物質是普遍聯絡的,說的俗一點,他們就像有同樣的祖先。當然,事物聯絡的普遍性並不能只是追溯到它們都是有氫、氦演化而來的。但這恰好能說明“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特別精緻的編排,就能締造出生命這樣高階物質形態,並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質能。”所以,我們
人類和塵埃的聯絡並不只是限制於“塵埃對我們的健康有害”。同樣,無機界和有機界的聯絡是那樣的緊密,我們清楚,萬物由氫、氦演化而來,無機發展到有機,過程是那樣的漫長。這個世界,不會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絡的統一整體。
宇宙中發生的事很多都出於我們的知識範疇,或是我們無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與人》影片中所介紹的太陽與木柴燃燒的原理:在本質上,木頭的燃燒只是原子們互換位置放出一些化學能,燃燒後,原子核的質量一點沒有減少。而太陽的燃燒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讓原子核燃燒。 愛因斯坦用著名的質能轉換的公式計算出,核能量能達到普通化學能量的2000萬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氫聚變成氦,也就是4個氫原子聚變成一個氦原子,這個過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質轉換成能量,雖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質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氫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質轉換成能量,就相當於4000噸石油和6000噸煤。在一節只能燒幾分鐘的樹枝中所蘊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盞100瓦的燈泡點亮100萬年。
我們一直以為太陽會一直“照顧”我們,永遠沒有消亡,然而這錯了,大錯特錯。影片中提到,太陽終究不是永恆的能源。太陽只有2次核聚變,90億年的氫聚變和大約10億年的氦聚變。當氦燃燒完的時候,太陽的引力會繼續塌縮而且將沒有抵抗,此時,它的力結構將會出現一些不穩定而噴出一些外圍的物質,然後這些物質會形成豔麗的光環。在宇宙中有許多這樣的氣體光環,這些都是類似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的死亡符號。如果它們之中有被孕育過的生命,不知它們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到智慧,並且在它死亡之前尋找到新的居住地,幸運的是,人類有至少40億年的時間來做準備。
星系並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質集團,它們有更大的組織,我們的銀河系就同大約20多個星系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大星系團。在這個星系團中,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兩個星系,它們各有幾千億顆恆星,相距3000萬光年,就是說每秒30萬公里的光,在它們之間旅行一趟都要3000萬年。
關於防溺水視訊觀後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