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風來精選影評觀後感
《等風來》以幾個和我一樣,不清楚這是什麼地方的外來人的目光,去逐漸的觸及、深入到尼泊爾,主角們帶領我們,在電影院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等風來》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等風來》觀後感
在忙碌的學習之餘,我觀這部影片。影片中清新怡人的自然風光,濃郁厚重的人文氣息,讓我不禁沉迷其中,感悟良多。
知足便是幸福。人世間的貪慾是使人淪落於金錢物質的根源,學會知足便是高貴,便是不凡,便可得到精神上的昇華,內心的喜悅,簡單的幸福。影片女主人公程羽蒙不滿足於上司臨時更改的尼泊爾之行,執著於原先的意大利托斯卡納之遊。她覺得尼泊爾遠比不上托斯卡納,兩者如同鄉間村落與繁華都市。殊不知毫無都市氣息的尼泊爾卻讓她重獲新生。她應該知足,畢竟這是一次來之不易的公費出行,也是一次放鬆心情,遠離職場壓力與生活窘迫的機會。
發現自己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是造物者的藝術品,都附有自己的藝術特性。發現自己的美,便是對自我的肯定。影片男主人公王燦外表玩世不恭,沒有教養,可是卻有著我們缺少的天真率直,活潑開朗的品質。在羽蒙無助之際,他伸出援手。為幫助當地居民獲取權利,他脫掉外套便衝上去幫忙。他的勇敢,並不是逞強,並不是白痴,也不是作秀。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認識你自己,這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閃光點,不要一直地貶低自我。抓住每一個機會,儘可能地展現自己的價值。
沉澱浮躁與功利。程羽蒙本來就是一無所有的小編輯,卻偏要硬著頭皮裝出無所不能的樣子。她為了什麼?為了獲得別人對她的讚美,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可是這一切換來的只有回家後的靠牆痛哭與受盡上司輕視的苦楚。融入鄉野間,擺脫浮躁感;放下功利心,成就新自我。沉澱自我,並不能帶來物質上的豐富,卻能提高精神境界。羽蒙的尼泊爾之行最終讓她放下了浮躁,捨棄了功利。尼泊爾的風土人情,虔誠的信仰,為夢想拼搏的人們,讓她的心情由不甘於自己的命運轉向了釋然。沒有了那麼多的顧慮與煩躁,她最終變回了當年的程天爽。
等待那一陣風來。影片結尾王燦請旅行團一行玩滑翔傘。大家都為何時滑翔感到緊張與不安時,在一旁的教練說道:“彆著急,我們先等風來”一陣大風吹來,大家向山崖下縱深一躍都飛上了天空。如鳥兒般自由自在,他們在風的幫助下飛向了遠方。風是人生的契機,搭上了那股風,我們才能順利地展翅翱翔。 在急功近利中沉澱自己就是為自己穿戴好滑翔的裝備,是為之後的翱翔做好準備。
也許等到那一陣風來了,我們便可以邁出翱翔的第一步了吧。
等風來影評精選
廣袤無邊的綠色,空曠清澈的天空,懸崖邊的我們,處於險境與風景的交融裡。你名為羽蒙,是山海經裡的一種怪物,長著人的模樣,卻有一雙小到看不見的翅膀,你想飛起來,卻一向一向飛不高飛不遠。在那裡,你的夢想是否映射出倒影,是否蒸騰起寂寥的期望?
熱血,直爽,善良,單純,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成為可笑的名詞。對此,你只是淡淡地、悲哀地說:“不要著急。到最後,我們都會變成留意翼翼的人。”李熱血是還沒長大的孩子氣的大人,作為羽蒙的你,相信她也會走上你的路,一樣的心酸,一樣的累,只為生存。只是時光早晚問題。這,是勸慰,還是嘆息。
隨歲月流轉,漸漸的成為了自我以前最厭惡的一類人。不是錯,是無奈,沒辦法悔恨,一切只為生存。那些只是人類本能的求生欲。
從義大利到尼泊爾的落差,似穿梭了幾個世紀,輾轉到我們面前,心中有多少委屈都務必理解,只為了生存下去。在那個窮困的落後的國度,有人們清澈純淨的眼神,所以鄙視以前盲目追求物質而所謂上進的自我?這樣的人多了,回去之後照樣還是一副樣貌,內心的害怕,惶恐,不安全感要怎樣輕易地消除呢?高調的標準都達不到就開始裝低調了,這樣是不是很可笑呢?處在必須的高度,一句話能夠決定任何事,能夠決定你的人生,你無法不痛恨她的冷漠卻務必理解務必應對。直至有一天,你最後失敗了,放下了,抱著無盡的沮喪。
故事就那樣結束了,沒有結局,意猶未盡。結尾後的故事能夠想象,卻更難把握。我們很明確自我的力量之微薄,我們仍舊要回到自我的生活。辛苦無望也好,富足灑脫也罷,家長裡短也好,印上皺紋也罷,怎樣生活是自我的選取。儘管有的時候我們的選取如此無力,不甘心。做真實的自我,還是帶著面具做人,也是你自我的選取。
一場旅行能夠是一頁故事,能夠是一種回憶,也能夠是一種頓悟和改變。尼泊爾,已遠。上海,重歸。由佈滿塵埃的純真回到殘酷的繁華里。生活總要繼續。那風鈴,總會勾起你一次又一次的回憶。你要繼續怎樣的生活,It's up to you.
等風來影評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