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諦高三作文
人活著不是自願的,被動的來到世上,被不斷的遺棄,不斷的否認,然後在這裡掙扎,如果你活下來了,就是所謂的成功。失敗了,繼續掙扎,直到有一天,你累了,厭煩了,就會自然的死去。人生其實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人生的真諦
滄海桑田,時光飛逝如水,談笑間,山已被愚公移開,大海已為精衛所填,孔老夫子,依舊徘徊於書房,感悟人生之真諦。
似乎,堅持就是人生。愚公移山,精衛填海,似乎創造了不朽的成就。然而,世殊事異,若干年後,山成了海,海成了山,孔老夫子悟出的仁道,卻名揚千古,至今仍有所受用。
那蕭聲,如怨如慕,竹林之中,月光之下,琴聲悠悠,竹林七賢對酒當歌,好不逍遙。期年之後,山濤出山為官,嵇康與之絕交,竹林七賢之名隨風飄移,嵇康見罪司馬氏,斬於集,其著《廣陵散》揚名天下,而山濤只弄了個貪圖福貴之名。一曲《廣陵散》似乎悟出人生的無限真諦。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人生,似乎如斷腸笛曲,蕭索,流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道出了人生無盡的淒涼。“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壯志未酬,人生有太多的遺憾。諸葛亮六出祁山,五丈禳星,出師未捷,身卻先死,奈何沙場上硝煙瀰漫,渲染的,卻只有一絲悲壯。
“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一晌貪歡的李後主淪為階下之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顛沛流離的杜甫,孤苦無依,徒有發此感嘆。人生,是否有所無情?
秦始皇,築長城,固城池,以求子孫帝皇萬世之業固。南海求仙,秦道士而煉丹,似乎是對長生的無盡追求,後來,身死他鄉,屍體為二世所禁,祕不發喪,下場著實可悲。人生,似乎成了長生不老,成萬世之業,立千古之名而不朽。
古往今來,無數仁人,閉關靜休,凝天地之氣,欲以窺破紅塵,執青龍,騎白馬,羽化而登仙,李太白似亦有所欲,然而,前無古人,來者無數,最終,只圖了個萬事空。人生,似乎無從悟起。
昭君出塞的車仗早已遠去,遠處,只有陣陣簫聲,那是橫楫飄泊江面上的王道士,“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多麼可悲。人生,竟真如此之絕望?仰望蒼天,王道士,無語凝噎。
遠處,紅樓依舊,河畔似乎留有葬花的痕跡,古道西風,夕陽西下,斷腸之人,遠在天涯。萬事萬物,仍然屹立,然而,早已是物是人非。
遠方,夕陽殘紅,吟誦聲飄渺之至:“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天地交接處,佛光乍現,似乎人生的真諦在於此!
人生快樂的真諦
生活中,我們往往見到有人樂觀,有人悲觀。為何會這樣?其實,處在的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個人內在的處世態度不同罷了。
最能說明這個問題,是我在一家賣甜甜圈的商店門前見到的一塊招牌,上面寫著:“樂觀者和悲觀者的差別十分微妙:樂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觀者看到的則是甜甜圈中間的小小空洞。”這個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樂的本質。事實上,人們眼睛見到的,往往並非事物的全貌,只看見自己想尋求的東西。樂觀者和悲觀者各自尋求的東西不同,因而對同樣的事物,就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態度。
有一天,我站在一間珠寶店的櫃檯前,把一個放著幾本書的包裹放在旁邊。當一個衣著講究、儀表堂堂的男子進來,也開始在櫃檯前看珠寶時,我禮貌的將我的包裹移開,但這個人卻憤怒的看著我,他說,他是個正直的人,絕對無意偷我的包裹。他覺得受到了侮辱,重重的將門關上,走出了珠寶店。我感到十分驚訝,這樣一個無心的動作,竟會引起他如此的憤怒。後來,我領悟到,這個人和我彷彿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但事實上世界是一樣的,所差別的是我和他對事物的看法相反而已。
幾天後的一個早晨,我一醒來便心情不佳,想到這一天又要在單調的例行工作中度過,便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麼枯燥、乏味。當我擠在密密麻麻車陣中,緩慢的向市中心前進時,我滿腔怨氣的想: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笨蛋也能拿到駕駛執照?他們開車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根本沒幾個在高峰時間開車,這些人的駕駛執照都該吊銷。後來,我和一個大型卡車同時到達一個交叉路口,我心想:“這傢伙開的是大車,他一定會直衝過去。”但就在這時,卡車司機將頭伸出車窗外,向我招招手,給我一個開朗、愉快的微笑。當我將車子駛離交叉路口時,我的憤怒突然完全消失,心胸豁然開朗起來。
這位卡車司機的行為是我彷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但事實上,這個世界依舊,所不同的只是我們的態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類似的小插曲,這些小插曲正是我們追求快樂的最佳方式。要活得的快樂,就必須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我想,這就是快樂的真諦吧!
人生的真諦
人生的真諦,只在於進退適時,取捨得當。因為它讓我們本身即是一種駁論;一方面它讓我們依戀生活的饋贈,另一方面,又註定了我們對這些禮物最終的棄絕。-----題記
夜,靜悄悄的,萬籟俱寂,一陣陣涼涼的風穿過窗戶,輕拂著我的。我坐在窗前,看完了《哲理美文》的最後一頁。細細回想,這本書給我的感悟太多太多。
《哲理美文》這本書主要講人生中的一些哲理,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人,怎樣去面對人生中的種種挫敗和困難,分別從時間的恆河,生活的詩篇,生命的暗夜,社會的圍牆,品行的力量,夢想的翅膀……向我們講述人生的哲理和真諦。使人回味無窮,頗有感悟。
讀完了《哲理美文》,我深深的感受到人生如此的神奇,這神靈的土地分分寸寸都浸潤於美之中,我們要緊緊地抓住它。這,我們是知道的,然而這一點,又常常只是在回顧往昔的時候才為人覺察,可是一但覺察,我們早已失去。
人在一生中,得與失常常發生在一閃念間。到底要得到什麼?見仁見智。我本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充實,人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生命點和價值觀,該得的不要錯過,該失的灑脫地放棄。魚和熊掌不要奢望都取得,我們要學會選擇。選擇的關鍵正在於你能否在人生得與失的關鍵點上舉重若輕,拿得起,放得下。
執著地對待生活,緊緊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的過死,鬆不開手。人生這枚硬幣,其反面,正是拿駁論的另一要旨:我們必須接受“失去”,學會怎樣鬆開手。
佛曰:“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人生的真諦和處世的智慧。因為真正豁達的人,失東東超越;謹慎的人,會懂得犧牲;幸福的人,懂得放棄;智慧的人,懂得得與失。
樂於得必樂於失,有失才有得。人生便是如此,得與失之間獲得的要懂得珍惜,有時候失去,是為了更好的得到。讓我們把握好的舵盤,不必在得與失之間徘徊,珍惜現在有的,對於失去的,也莫惆悵,因為那又和嘗不是一種得到呢?
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得與失,便是人生真諦的最好詮釋。
為自己負責高三作文